时间:2024-05-04
张伟
摘要
电力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信息系统安全评估中的指标分配,本文探讨了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在电力信息系统安全评估指标分配中的应用过程,结合工作经验,对怎样在电力信息系统中开展安全评测给出了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整备 数字化 标准化 探索 思考
1引言
2013年起,杭州机务段作为上海铁路局机车整备标准化建设的试点段,对照管理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检测智能化、设施标准化、作业规范化的目标,以标准化整备场建设为基础,优化整备作业流程,规范检查检测设备应用;以机车整备管理信息系统研制为核心,推进数据集成、整合、交换和共享;以规范管理为重点,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机构人员配备;以问题管理为导向,积极打通机车运用、整备、检修等专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努力推进机车整备作业安全高效、规范有序。
2标准化创建前的机车整备情况分析
2.1整备设备设施老化功能不全
杭州机务段的管辖的各整备场都二十多年前按照蒸汽、内燃机车整备作业要求设计建成的。虽然经过多次改造,但已难以适应目前电力机车整备作业的需求。特别是随着和谐型电力机车成为主力机型后,设备设施老化功能不适应的问题显得极为突出。
2.2整备作业繁琐复杂效率低
正是因设备设施老化功能不全,造成整备作业效率低下。电力机车车顶设备检测检查保洁作业,需作业人员穿带绝缘防护用品人工操作隔离开关、挂接地线,然后再开机车天窗登顶作业,既费时又繁琐,且存在劳动安全和电化安全风险。因整备作业由机车乘务员、整备人员(地检司机、检测人员、检修人员、保洁人员等)和电务、铁通人员等联劳协作而完成的。结合部多且相关作业节点的时间均由人工控制记录,本来作业时间卡控就有难度,加上记录延误和错误的可能性极大,有问题查找追溯分析也有困难。这也是整备作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2.3整备管理信息共享有差距
机车整备管理涉及安全科、运用科、技术科等专业部门,各专业信息独立、互通共享存在差距,当机车整备作业和管理出现问题时,无法全面剖析,得到综合处置。
3标准化创建的探索
3.1建设标准化整备场,提升机车整备功能
按照总公司(2013)90号文件的要求,2014年8月正式开始标准化整备场的建设工作。各部门通力协作配合,做好建设前期的设计对接,建设过程的安全质量控制,建设后期的调试使用提前介入等工作,确保标准化整备场的建设顺利完成。标准化整备场的建成,在整备场配置了机车车轮及走行部动态检测装置、受电弓自动检测装置、整备作业平台、隔离开关安全防范系统等三十余套设备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机车整备功能。
3.2优化整备作业流程,形成标准作业程序
随着标准化整备场的投入使用,在机车整备总体业务流程中增加吸污、在线检测作业等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车号识别,改进车顶检查作业,优化车载数据的转储分析,形成了标准化整备作业流程(见图1):机车入库后首先经过车号识别,然后依次进行吸污作业、洗车作业、在线检测作业;之后机车乘务员在整备台位,与地勤司机等相关整备人员进行对口交接;随后完成三电检测、车顶作业、车上作业、车底作业、保洁作业、加沙作业、数据转储分析,再进行动态检查试验,并将相关机车检查数据通过手持机、工位机传输至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中。若机车检测数据、动态检查试验正常,则生成整备合格单交付给出勤司机。若机车检测数据、动态检查试验发现故障,则通过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提报机统-6,由行修组对故障处所进行修复,修复完成、验收通过后,生成整备合格单。如果出现修复故障不能通过验收,或者行修组无法修复,则安排机车到检修库作业,检修专业班组处理完毕并通过验收后,系统生成整备合格单。
3.3开发数字化整备信息系統,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适应铁路信息化、作业智能化、流程系统化,搭建完成了“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见图2。
系统平台集成了机车整备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统计等功能。
(1)实现机车入段后机车信息自动采集、机车整备任务单自动生成、机车故障信息自动反馈、故障处理工作自动推送分配。
(2)根据机车整备作业计划,对入段机车进行分级整备,通过接口采集机车入段后经过的动态检测设备、洗车机等设备的作业时间点,利用工位终端实时采集作业人、作业开始结束时间。
(3)在机车完成所有整备环节,故障处理通过分析后,通过系统签发生成机车整备合格证。
(4)开发系统中的电子地图功能,使其能够实时反映机车在整备场的位置,通过点击机车查看机车的整备作业数据,对在整机车、故障机车、运用机车、其他正常机车标以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具体见图3。
3.4健全机构人员配备,整合数据分析资源
根据标准化整备场改造,结合现场生产组织的变化,设立检测班组,将电力机车车顶检查、性能检测、隔离开关操作(监护)工作,6A、轴报、微机数据等工作划入检测班组。成立数据分析中心,隶属安全科管理,运用LKJ、EOAS、STP数据采集分析,检修、整备6A、CMD、机车微机系统、机车车载装置、受电弓、轮对、走行部动态监测系统9名数据分析人员合署办公,明确职责、标准、流程,规范信息问题的流转。
3.5完善管理制度标准,管好用好各项检测设备
结合标准化整备场新设备新设施投用,建立受电弓动态监测、机车车轮动态监测及走行部状态监视、整备作业安全监控系统、自动吸污加砂等设备专项管理制度5个、作业指导书6个、设备操作规程9个、检修范围9个,建立各项设备日常检查、检测制度以及故障处置流程,加强日常使用检查、保养,确保各项设备设施状态良好。
3.6规范标志标识设置,实现安全有序外美内实endprint
标准化整备场的投用过程中,重新修订公布标志、标识管理规定,規范标准化整备场的安全警示、现场引导、工装设备的标志标识设置。
(1)在整备场平交道、转盘线、自动弓网检测棚、自动清洗台、安全作业区、吸污作业区等地设立了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
(2)在综合、加油整备工位,机车洗车、在线检测、机车吸污、列供检测等台位设置了整备场工位牌标识。
(3)在整备场设置股道号标识。
(4)结合6S管理,落实定期检查,强化日常管理。
4取得的成效
4.1机车整备效率提高
(1)标准化整备场采用三层作业平台,改变了隔离开关和上车顶作业原有模式,通过隔离开关的远程操作系统进行隔离开关的分闸、合闸和接地线的挂放,提高了操作准确性,减少了天气对隔离开关和上车顶作业的影响。
(2)运用整备作业综合管理系统平台,解决了以往整备作业环节时间卡控不严,造成整备超时、查找分析作业超时原因困难;解决了机车的状态无法集中汇总的展示,不方便整备作业人员和乘务人员查找机车及了解机车在整备场的实时状态等问题。避免出现机车出库时发现未处理的事项,避免了机车整备漏检、漏修、漏保养,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机车整备的闭环管理。
(3)检测班组的成立,直接理顺了机车整备过程中多头指挥、各自作业等问题,提高了车顶作业、数据转储分析等工作效率。
(4)数据分析中心的建立,充分利用原始数据的积累,对问题进行剖析,形成综合性问题结论,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分析,形成应用集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4.2安全防线前移
(1)标准化整备场三层作业平台采用微机联控模式,上下车顶和隔离开关操作相互连锁,在车顶人员未全部下车的情况下,隔离开关不能操作,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安全。
(2)车顶作业人员直接从三层平台进入,无需从机车天窗上车顶,进一步保障了作业者人身安全。
(3)受电弓动态检测改变原有的纯人工检测模式,特别是在一级整备不上车顶检查的情况下,及时反映受电弓现状,避免机车受电
弓受损后继续上线的安全风险。
(4)吸污作业平台的设置,发挥出了机车卫生间的功能,解决了运行途中乘务员的应急之需,降低了劳动人身安全风险。
4.3机车质量提升
(1)机车车轮、走行部、受电弓三套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了对机车轮对踏面状态的实时探伤检查、轮对尺寸数据的实时测量、走行部状态的实时监控、受电弓设备的实时检查测量,发现了多次轮对尺寸非正常磨耗近限、受电弓压力超限等故障,最大程度的消除了机车故障隐患,确保了出库机车的质量。
(2)通过车载控制监视系统、牵引控制系统和制动控制系统的数据分析,为机车故障分析,预防和量值修车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提前发现并预防机车质量信息的发生。
4.4生产环境改善
标准化整备场增加了洗车作业平台,机车在每趟运用后,由于途中的环境因素影响,车体外部积灰积污严重,严重影响了机车的车容车貌,同时不利于机车保养,现在机车每次回库,均由乘务员在走行中进入洗车平台后停车进行洗车,机车车容车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5结束语
按照铁路总公司对于整备标准化的“五化”要求(管理信息化、装备现代化、检测智能化、设施标准化、作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整备标准化实现的核心,是联系人员、设备、管理、作业的纽带和桥梁,是提高管理、作业效率的必然途径。下一步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探索改进,在完善设备设施性能、提高职工业务水平、提升数据分析效率、推进数据的整合应用等方面持续加强机车数字化标准整备场建设。
参考文献
[1]曹正凤.随机森林算法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刘志坤,唐小明,朱洪伟.基于改进谱减法的语音增强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26(06):363-366.
[3]黄斌,曾庆宁.基于谱减法语音增强研究[J].大众科技,2008,(10):22-24+26.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