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本刊记者 张利娟
内陆核电发展阵痛
本刊记者 张利娟
在当前我国下大力气防治雾霾、调整能源结构的背景下,内陆核电发展看似也将和沿海地区核电一样迎来新的转机,但不可忽视的是内陆核电发展屡屡受阻已是常态。
4月,一则关于“国内首个内陆核电项目桃花江核电站筹备开工”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尽管消息被桃花江核电公司迅速否认,但内陆核电发展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同时,内陆核电躁动难耐的现状也再次暴露无遗。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后,中国暂停了所有内陆核电站建设,核电业发展由此陷入低谷。
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的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上强调,要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该讲话提振了我国核电发展的信心。在当前我国下大力气防治雾霾、调整能源结构的背景下,内陆核电发展看似也将和沿海地区核电一样迎来新的转机,但不可忽视的是内陆核电发展屡屡受阻已是常态。
自1974年3月周恩来总理批准建造功率为30万千瓦的压水堆设计方案以来,我国核电研究开发和设计建造工作已经走过整整40年的历程。如今,核电在我国可谓已由起步进入了发展阶段。但对我国内陆核电发展而言,尽管技术不断完善、厂址选择慎之又慎,再加上能源需求缺口的推动,看似这些条件都为其发展打开了广阔的空间,然而其实际前进的步伐依旧缓慢。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指出,内陆核电站的建设并不仅仅是政府的决定,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百姓的认可和企业的技术达标。
“我国已具备发展内陆核电的经验和技术,且核电技术不断进步并日臻成熟。对于内陆核电建设,最大的障碍在于公众对内陆核电的一些理解偏差,比如关于排放、水污染的一些说法。”全国人大代表、桃花江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砚国对媒体说。
据介绍,我国拟建内陆核电项目选址条件良好,我国的内陆核电技术将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安全的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同时内陆核电厂的水、气等排放达到国际高标准要求。因此,不可能发生类似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那样的严重事故,更不会影响到环境和公众健康。
尽管相关专家多次对我国内陆核电发展的安全性进行肯定,但民众依旧“提核色变”,稍有动静就能掀起巨大波澜。去年江门核电的“惊鸿一瞥”以及日前桃花江核电站的“昙花一现”,都可以看出民众反核、否核的态度之坚定。尽管当前我国相关省市对内陆核电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民众的质疑是其发展的一时难以抗拒的阻力。
AP1000
是Advanced Passive PWR的简称,1000为其功率水平(百万千瓦级),该堆型为西屋公司设计的三代核电堆型。其最大特点是设计简练,易于操作,而且充分利用了诸多“非能动的安全体系”,在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的同时,也能显著降低核电机组建设以及长期运营的成本。
在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肖德涛看来,我国内陆核电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一个是“3·11事故”后,国家对运行核电站进行安全大检查和评估,并制定新的核安全规划等工作需要时间;另一个是国家决定内陆核电采用三代核电技术AP1000,但由于该堆型还没有成功运行多年的商用电站,只有我国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各在建两个机组,所以相关技术还需要考量;同时,国家对核电的发展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核电的审批更为严格。
一方面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带来的持续雾霾、相关专家所言内陆核电技术完备论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另一方面是民众反核、否核的重重阻力。那么,我国是否有必要发展内陆核电呢?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对媒体表示,因为二氧化碳减排、治理雾霾而选择发展内陆核电,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方面我国人均淡水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内陆建设核电站所需的冷却水供应量为火力发电站的数倍;另一方面,核电放射性污染物只能往附近的江河湖泊中排放,这关系着几亿人的饮水安全。
和王亦楠看法不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所长肖国青则认为,当前我国核电发展相对滞后,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从中国能源布局、经济结构、内陆核电站建设可行性等方面综合分析,内陆核电站建设是我国能源布局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内陆核电站建设安全可靠,所以中国发展内陆核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中国具有发展内陆核电的条件,内陆厂址具备较为稳定的地质结构,基本可以排除大规模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同时水源有保障。”肖德涛告诉本刊记者,“目前我国采用的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已有四个在建机组,内陆地区政府对发展核电的愿望十分迫切,新的核安全规划正在待批等。由此看来,我国发展内陆核电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所以,有必要推进内陆核电的发展。”
尽管我国发展内陆核电的各项条件均已具备,但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事故之后,由于民众“恐核症”的加重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调整,如根据统一部署,“十二五”时期只在沿海安排少数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厂址,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等。这些因素使内陆核电未来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从引进到自主开发,我国自主的核电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内陆核电虽然起步晚,但上升空间大。”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说,“我国内陆核电建设可以避开海啸,当然,中国沿海不在大陆架边上,也还有几十公里的浅海,不可能形成海啸。因此,我国内陆核电站建设只是时间问题。”
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任务。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作为一种清洁、安全、高效的新能源,核能已经成为全球携手推进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核电是除化石燃料外最具保障的战略能源,而我国内陆地区对能源需求的紧迫性迫使政府会适度发展内陆核电。所以,我认为内陆核电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肖德涛对本刊记者表示。
责编:张利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