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图文|原梦
以江河湖海为品牌的中国照相机
图文|原梦
中国的领土面积很大,分布着众多的江河湖泊,从东至南还面临着海洋。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之品牌,甚至是单位的名称里有不少是用江、河、湖、海的名字来命名的。照相机产品的品牌里就有不少是这样的。下面就按照相机产品品牌的诞生时间顺序简单的介绍一下相关品牌的中国照相机。
首先以江、河、湖、海的名称命名的中国大陆制造之照相机当属于1957年秋季由位于四川省重庆市的长江电工厂半仿制半组装成功的长江牌胶木照相机(图1),之所以说它是半仿制半组装成功的照相机,是因为在1956年的初冬,长江电工厂就想参照苏联的斯米娜胶木小照相机(图2)进行仿制,但限于当时的工厂条件仅仿制成了相机的胶木机身及卷片计数器和镜后中心快门部件。而同属于军工系统的位于西安的西北光学仪器厂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35mm简易照相机的组装生产线,从苏联进口斯米娜小相机的散件进行组装。长江电工厂也就向西安的兄弟单位请求支援一些斯米娜的镜头部件,并用西北光学仪器厂转供的约200枚斯米娜T-22型摄影镜头组装生产了一批长江牌胶木试制相机。进入到1958年,西北光学仪器厂也由组装散件斯米娜胶木照相机转而进行机身等部件自行制造,并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华山牌胶木照相机;其镜头部件仍然向苏联定制进口,定制的镜头型号专门标注为T-1型(图3),但华山牌最初的试制相机镜头装配的是苏制T-22型(图4)。自此继续生产的长江牌胶木照相机也只能用从西安转拨的T-1型苏制镜头了(图5)。所以二手市场上带T-1型标记的长江牌和华山牌胶木照相机经常能见到,而带T-22型标记的长江牌与华山牌胶木照相机则很少见。
图1 长江牌照相机
图2 斯米娜照相机
图3 华山牌照相机
图4 华山牌照相机
图5 长江牌照相机
长江牌胶木照相机无论装备的是T-22型还是T-1型镜头的成像质量都与华山牌胶木照相机一样,其镜后中心式三叶片机械快门会使拍摄的画面四周有暗角现象,用现在的流行说法叫有LOMO味道(图6、图7)。
1961年,上海长江光学仪器厂生产了专供照相馆使用的长江牌木质带滑轮的8×10英寸大型座机,配有该厂制造的长江牌240mm F4.5单层镀膜大画幅摄影镜头。
图6
图7
1958年,刚成立不久的福州照相机厂试制了闽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959年,杭州光学仪器厂试制了钱江牌简易中画幅照相机。
1958年,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选择参照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制造的CONTAX D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开始设计试制较高端的可换镜头单反照相机,并于1959年夏末赶制出了几台样品照相机,命名为天池牌(图8),其机壳为金属材料制造,横走式布帘焦平面。快门,速度调节设有:B、1/2~1/1000s,有机械式自拍器,这机子前后制造有螺口、锁环式螺口、三爪卡口的机身与镜头接口结构,具体详述读者可参阅《照相机》杂志2016年第11期和2017年第7期专家坐堂栏目上的介绍内容。
图8 天池牌照相机
我手里虽然有天池牌单反照相机,可买到的就是台故障机,因其结构复杂就一直也没动手修理,不修了,就当是个摆设陈列品吧!其56mm F1.9的镜头还算通透,可以接到其它单反机身上试拍看看成像效果(图9),从试拍的照片上看,比同时期的很多国产照相机镜头的成像质量都好,但是比后来的海鸥58mm F2镜头还是略逊一些的。
图9 摊贩小街
1960年,上海照相器材厂试制了浦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其摄影镜头和快门部件结构与上海牌202型是一样的,但对焦是靠伸缩镜头面板来上下两镜头整组同步调焦,近摄成像质量优于上海201型、202型折叠式照相机的镜头。
1958年夏季,广州市的私营艺林照相器材修理店和大亚仪器厂联合成立了公司合营的广州照相机厂,在比较简陋的厂房条件下开始进行照相机的试制,选择以蔡司依康6×6画幅折叠式照相机为参照,基本靠手工在1959年试制出了结构比较简单的珠江牌60-Ⅰ型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图10)。
1960年,广州照相机厂又并入了玉华电筒厂成为了国有企业。到了1961年对试制成的珠江60-Ⅰ型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进行完善设计,镜间机械快门部件加装上了机械自拍器;卷片轴旁加装了与快门按钮杆联动的防重拍机构(与后来的上海203型、海鸥203型折叠式照相机的防重拍机构一样),定名为珠江60-Ⅱ型,并投入生产直至1967年停产(图11)。
图10 珠江60-Ⅰ型照相机
图11 珠江60-Ⅱ型照相机
珠江牌60-Ⅰ型和珠江牌60-Ⅱ型折叠式照相机的摄影镜头均为3组3片柯克型结构,焦距75mm,最大相对孔径1:4.5,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光圈为9枚叶片组成了近似于圆形的光孔。广州照相机厂制作的摄影镜头光学性能还是不错的,这珠江的75mm F4.5折叠式照相机的镜头成像质量比海鸥牌201型、海鸥牌202型和红梅HM-1型折叠式照相机的镜头要略好一些。珠江牌的这两款折叠式照相机都采用看后背红窗计数,一卷120型胶卷可以拍摄6×6规格画幅的照片12张,相机配有棕红色牛皮相机套。
1967年,广州照相机厂以日产雅西卡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参照小批量的制造了五羊牌双反照相机,后为在广交会上出口改用珠江品牌。珠江牌双反相机早期采用的是三爪卡口滤镜接口(图12),中、后期的珠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滤镜是Φ34mm的螺纹接口。珠江牌的这些双反照相机定为4型(图13),后背只有拍6×6画幅的卷片计数红窗;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的珠江牌4S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后背盖有6×6和6×4.5规格画幅的卷片计数红窗。
图12 珠江4早期型照相机
图13 珠江4型照相机
珠江4型(图14)和珠江4S型(图15)早期双反照相机的镜间机械快门速度调节设有:B、1/25~1/250s,后期的珠江4S型双反照相机之快门速度调节范围具有:B、1~1/300s,所有的珠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均有机械式自拍器。
图14 珠江4S型照相机
珠江牌4型、4S型双反照相机的镜头均采用3组3片柯克型光学结构,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镜头焦距75mm,最大相对孔径1:3.5,光圈由9枚叶片组成近似于圆形的光孔,光圈调节范围在F3.5~F22;珠江相机的镜头拍摄的影像反差较大(图15)。
图15 珠江4型拍摄
1969年,第一机械工业部主持召开了全国照相机生产专业会议,传达了国务院关于要开发高档照相机的指示。广州照相机厂接到了仿制德国禄来弗来克斯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任务,参照Rolleifex 3.5F型双反相机进行设计试制,并于年底试制成了两台样品照相机,定名为珠江7型(图16)。珠江7型双反机身由铝铸造,取景镜头是3组3片光学结构,焦距75mm,相对孔径1:2.8;摄影镜头是4组6片光学结构,焦距75mm,最大相对孔径1:3.5,镜片的表面均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镜间机械快门速度调节设有:T、B、1~1/500s,具有X、M闪光同步模式,有机械式自拍器,摇把卷片联动上快门弦。
珠江7型是中国产的最高级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其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也很高(图17、图18),相机配有棕红色的牛皮套。
1970年,广州照相机厂还生产了采用大摇把卷片上快门弦的珠江5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图19),其主要供应出口。
图16 珠江7型照相机
图17 珠江7型相机拍摄
图18 珠江7型大光圈近摄
图19 珠江5型照相机
广州照相机厂在1979年与香港的公司合作设计生产了珠江P35型自动测光的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电子程序快门的照相机;1981年又陆续生产珠江F35型、F35E型、F35ES型(图20)带内藏闪光灯的简易35mm平视取景照相机。
图20 珠江F35ES型照相机
说到珠江这个照相机品牌,还有几家军工企业也在使用呢,他们的主要产品就是珠江牌S-201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图21)。
图21 珠江S-201型单反相机
分布在四川省华蓥山区的第五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军工308厂、338厂、268厂、398厂、598厂等几家企业在学习了解上海的海鸥DF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及参考尼康F型单反照相机,于1973年底设计试制出了可更换镜头和取景器的单反照相机,取名叫美多牌。后来为了出口节省品牌在国外的注册费就借用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品牌,并于1974年初春开始生产这种35mm单反照相机。珠江S-201型照相机配套的58mm F2单层镀膜标准摄影镜头的成像质量在当年的国产相机里是名列前矛的(图22)。关于珠江S-201型照相机的生产简史介绍可参阅《照相机》杂志2016年第5期的《收藏军工的珠江单反照相机》一文。
图22
1985年,生产珠江S-201型单反照相机的这几家军工企业联合从日本宾得公司引进了宾得K-1000型35mm单镜头反光照相机的生产线,生产了珠江S-207型单反照相机(图23)。
图23 珠江S-207型相机
1973年,军工的云光仪器厂、川光仪器厂、星光仪器厂联手试制了珠江H801型电子快门的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图24)。
图24 珠江H801型照相机
1959年,浙江省杭州市公私合营后的杭州光学仪器厂选择匈牙利生产的Mometta-Ⅲ型可换镜头的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为蓝本,试制出了三台样品照相机,取名叫西湖牌(图25),它采用横走式布帘焦平面快门,速度调节范围:Z、1/25~1/500s,具有双像重合测距器,标配的可装卸式摄影镜头焦距50mm,最大相对孔径1:3.5(图26),后来又生产了一些加装了X、FP闪光灯联线插孔的西湖牌照相机。这种相机的快门大都是故障的,镜头倒是可以人肉装在其它机身上看看拍摄效果(图27)。
图25 西湖牌照相机
图26 西湖牌相机可卸式镜头
1972年,杭州光学仪器二厂筹备改建成杭州照相机厂,在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的协助下,会同杭州市机械仪表局系统的多家企业联合试制一款西湖PT-1型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图28),这款照相机的镜头为3组4片天塞型光学结构,镜片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焦距40mm,最大相对孔径1:2.8,镜间机械快门速度调节设有:B、1~1/250s,有机械式自拍器。这款相机的镜头成像很锐利,像场中心的分辨率较高(图29)。
图27
图28 西湖PT-1型照相机
图29 残荷
图30 太湖TH-2型相机
1974年,江苏省无锡市的红旗光学仪器厂改建成为无锡照相机厂,其着手试制飞舟牌中画幅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后来以海鸥205型相机的设计作参照生产了太湖牌TH-2型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图30),之后的产品采用了海鸥205型照相机的快门部件,遂更名为太湖205型(图31)。到了1975年,无锡照相机厂又与藤柳制品厂的动圈车间合并成立了无锡照相机二厂,并开始试制120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其试制品既像珠江4型也像海鸥双反照相机。
图31 太湖205型照相机
1977年,无锡照相机二厂生产了仿海鸥4B型双镜头反光照相机的太湖牌4B型照相机(图32)。随后,无锡照相机二厂还小批量的试产了仿海鸥4C型的具有135胶卷附件的太湖牌4C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图34)。
图32 太湖4B型照相机
图33 太湖4B型相机拍摄
图34 太湖4C型相机
1980年,无锡照相机二厂又开始试制中画幅折叠式照相机,定名叫太湖DC-1型(图35),这种照相机与海鸥203后期的一款简化型产品差不多,但外观设计感觉更美观些,其成像质量与海鸥203型折叠式照相机差不多(图36)。
1981年5月,无锡照相机二厂与无锡光学仪器厂合并再次更名回了无锡照相机厂,不过这两个厂子于1983年又分手了,因厂子的体制不同,可谓是道不同不相谋啊。无锡照相机厂完全按海鸥203型折叠式照相机设计生产出了太湖TH203型平视旁轴取景测距折叠式中画幅照相机。
1979年,湖北省沙市市第三光学仪器厂在苏州照相机厂的帮助下小批量的生产出了荆江牌351型35mm平视旁轴取景测距照相机(图37),镜头是3组4片天塞型光学结构,焦距45mm,最大相对孔径1:2.8,镜片的表面镀有单层光线增透膜;镜间中心机械快门,速度调节设有:B、1~1/300s。该厂还试制有荆江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图38)。
以江、河、湖、海命名的还有甘肃光学仪器厂试制的黄河牌35mm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山东省济南医用光学仪器厂试制的明湖牌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大连试制的渤海牌中画幅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山东省黄县制造的黄海牌木质座机等……
图35 太湖DC-1型照相机
图37 荆江牌照相机
图38 荆江牌双反照相机
图36 太湖DC-1型相机拍摄
图39 《枯叶》玻璃湿版
中国生产照相机的历史不算太长,现在也没落了。但是回顾搜罗一下中国曾经制造过的照相机品种繁多,也堪称是辉煌过了!特殊的社会、辛酸的历史演绎出了一段段的老照相机及相关的故事,也足以把喜欢收藏考证中国照相机的爱好者们累得吐了血了,往往还是落了个死不暝目的结果呢。
本文所附的照相机图片并不全面,有些照相机我的手里虽然没有,可曾经拍过照片,底片有的没找到,还有些照相机因我现在居住的房屋空间有限就寄存在别处了。如那架上海长江光学仪器厂制造的长江牌木质大座机是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一家倒闭的国营小照相馆花300元人民币收的,当时我住在市中心区的一幢小楼内,将其摆放在客厅角上很有范的。那时住房面积大,一大堆的照相机都有处摆放,以前玩玻璃湿版摄影时就用这架大座机拍过片子(图39)。后来,天津市大搞房地产开发,我家的小楼被规划拆掉了。我现在的住房面积已大幅度缩水了,很多用不着的老照相机只能寄存在别处了。幸好中国房地产业的泡沫有要破裂的迹象了,否则城市继续无休止的拆迁下去,城中的很多原住民会因买不起住房了而被迫上山下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