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别被自己的影子吓到

时间:2024-05-04

文 杨 直

冠军有多耀眼,失败的阴影就多难被驱逐。

9 月17 日,TI10 亚军PSG.LGD 的三号位选手Faith_bian 在微博里发布长文回顾了观众们至今难以释怀的TI10 总决赛。对于赛前宣布TI11 结束后即退役的他而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言也善”。

关于争论的重点“BP”,如果说《真视界》直观地展示了做出决策的瞬间,他的长文则补全了镜头之外的部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作为亲历者对比赛过程里心态变化的描述:“经历前面这样一个劣——崩——翻——碾的过程,让我们气势过于高涨……一倏忽之间,就已经是身临绝境了……我们这五场比赛的过程就像是一个人跌落悬崖,却依靠极强的臂力抓住崖边得以自保,一只脚已踩回之时,另一只脚却失足踩空再次坠落。”

毫无疑问,Faith_bian 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心态变化。虽然他没有点明这种心态变化是否影响到了比赛,但对于一名获得过TI 冠军、经验丰富的选手来说,这种剧烈的心态波动也许不应该出现。

与Faith_bian 类似的还有前FPX 的打野Tian。在S11 上的一场比赛里,Tian 走着走着就用出了秒表。

同样是一位获得过项目最高荣誉,有着丰富参赛经验的顶级选手,在世界大赛上出现这样的失误,抛开阴谋论,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心态调整出了问题。更何况,FPX 随队人员里就有一名心理辅导师。

事实上,PSG.LGD 和FPX 一直被视为成熟的电竞强队。Faith_bian 和Tian 也被视为顶级选手。

但恰恰如此,二者的例子才映射出一个隐藏的问题,当心理训练越来越主宰顶级赛事的走向,却时常缺位时,这些选手或队伍远不如我们想象般成熟。

讨论运动心理并不容易。选手的心理状态确实影响发挥,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影响,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不是说在BO5 的比赛里,当比分来到1:1 时,“我们把它当成一个BO3”这么简单。

更早之前,杂志曾经发布过名为《竞技的齿轮》的稿子,里面浅显地探讨了电竞作为一项运动和体能的关系。

如果说体能的复杂性源于生理上作用机制的复杂,那么心理影响的复杂性可能源于其本身。

就像2018 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LPL 邀请的随队心理老师提到的:“在真实的赛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场景是和教练教给你的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所谓的压力测试只是一种指引,而非一种程式。

事实上,不管是体育运动员,还是电竞选手,受困于心理问题的新闻遍地皆是。

一位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在一次采访里曾提到,脚踝痊愈复出后,一段时间里,每当那只脚受力时,受伤的阴影就会从角落里蔓延出来,动作会不自觉变形。

这种心态的影响尚可以理解:对伤痛的恐惧成了心理上的障碍,影响到了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但有些就不容易理解了。

同样是2018 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LPL 邀请的随队心理老师提到,姚明初到NBA 时,面临极大的压力。一次比赛里整个人被逼到濒临崩溃。

此时,接到同伴塞球的他,“当时满脑子不想别的,就是想一下子给对方撞开,几乎没做什么技术动作,直接持球往里冲,结果一膀子把对手撞飞,然后霸气暴扣!扣进球后姚明特别兴奋,抓着篮框冲对手大喊大叫,尽情宣泄那份郁闷之后的酣畅。”之后,虽然姚明被罚技术犯规,“但当时他说自己特别开心,突然间觉得身体内有了什么变化,自己不再是自己了,好像由内到外生长出了一种全新的东西。”

那位老师坦言,姚明说的某种变化,直到现在他还在试图理解。

在电竞里,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在王者荣耀全国大赛上,我曾亲眼目睹心态造成的怪圈。

那是一支曾经借助全国大赛进入KGL,后来又降级的队伍。在一场训练赛里,由于某些失误,前半场的胜势忽然被止住。几乎同时,整支队伍的气氛迅速滑落至冰点,失误接连出现,最后断送好局。

后来比赛里发生的一切,几乎是这个剧本不停重演。

赛后,队伍的分析师无奈地对我说,不止是队员,每当失误出现时,他也会陷入“又要输了”的恐惧里。

由于缺乏进一步的采访和实证,我们尚且无法断定电竞选手如果受困于心态会是哪种情况。但从结果看,如果问题总是暴露在赛场上,那么赛前的心理训练就需要完善。

Reddit 上曾有人分享过一篇帖子,如果一支队伍无法证明心理训练切实能提升X%的效果,他们大概率不会为心理训练买单。可能这样推断有点武断,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不理会心理训练的结果就是承担缺乏心理训练输掉比赛这一后果。

尽管流派各异,但运动心理学确实作为一门学科存在。心理学家奇克森米哈伊曾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运动员的“杀神状态”,他称之为“心流”,对游戏爱好者而言,这也许是一个熟悉的名词。

《体育画报》2005 年的一篇对本戈登的报道描述了这种感觉:“你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不知道这是第几节了。你听不见观众的呐喊。你不知道你已经得了多少分了。你不能思考。你只是不停地打球。进攻上所有的事情全凭本能。当这种感觉开始消失时,感觉糟透了。我对自己说,加油啊,你得更有侵略性才行。这就是你知道它消失了的时候了。进攻再也不是本能了。”

心理训练更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LPL 邀请的随队心理老师也提到了在辅导女篮队员的过程里,方法一直在不断变化和完善。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在职业体育领域,大家都在寻找科学的方式强化运动员的心理。

不止一位运动员在公开的采访里提到了顶级的对抗是心理的角力,提到了各种干扰心理的战术。邓亚萍曾在解说中,通过场上选手细微的变化推断出当时其心态上的波动。

大卫爱普斯坦曾提到,现代体育训练在向着“模块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但恐怕恰恰基于此,心理上的障碍才显得尤为棘手,因为一切不再可预测、控制。

更何况对于电竞选手而言,他们的职业之路远不如职业体育那般陡峭,这意味着在面临真正的心态问题之前,他们没有足够多受捶打的经验可依赖。

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训练,外界的强压之下,一旦那不知何时、何地会出现的阴影悄然而至时,连Faith_bian这样经历丰富的选手都不免要经历过山车式的心态变化,年轻的选手不会应对也就不足为奇。

就像一些心理老师提到的,想赢和怕输其实是两件事,带来的激励完全不同。但从实际情况看,更多选手依然在循着本能去分辨、理解,依然在1:1 的时候,把BO3 当成BO1 去打。

邓亚萍在《圆桌派》里曾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它(指心态)难就难在,我天天为了这个目标去努力,结果现在我要比赛了,我反而要放下它。”

Faith_bian 在那篇长文最后提到“意料之外和强烈的不确定性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这话没错,但选手去对抗这些意料之外和不确定性同样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我们津津回味的恰恰是选手将经验、技术、毅力、胜负欲当做干柴,点燃自己的一刻。某种意义上,那不仅驱散了他心理的阴影,也照亮了所有的观众。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