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竞技的齿轮

时间:2024-05-04

文 Protoss

2022LCK 夏季赛季后赛的第二场半决赛结束,面对T1,DK 没能创造让二追三的奇迹。16 分钟一塔、21 分钟一血,双方突然的谨慎让不少粉丝调侃第五局“太有LCK 的味儿了”。

第五局里双方中路和下路的对线无疑构成了面板上的看点。下路小吕布压了对手多少刀,中路的Faker 就被压多少刀。而在OPGG 上,加里奥对亚索却有着微小的胜率优势。不仅如此,在第五局里,Faker 也有几处难以忽略的操作失误。

就像今年MSI 决赛第三局一样。

2 分40 秒,RNG.Wei 入侵T1 野区,抓到了正在打红buff 的Oner,Faker 从中路赶来支援。3 分2 秒,Faker 和Oner 包夹了Wei,差不多离Wei 三个身位远,Faker 丢出了一个预判的魅惑,被Wei 扭身躲过。

这个失误让Oner 被击杀、Faker 不得以交出闪现保命,RNG 拿下一血。

不知道一些长期观看LCK 比赛的观众们是否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Faker 的魅惑放得有点太随意了,他本可以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起码,他的经验依旧在,对这种场面的处理应该不陌生;他使用狐狸的技巧也在。这和预想中他的表现大相径庭。

赛后,Faker 自己也提到:决赛局饿了,专注度不够,应该吃点香蕉补充体力。

虽然这番言论被调侃成另一次无力的辩解,但每逢国际型赛事,只要Faker 上场,总少不了“李哥老了”这句话——有的是感叹,有的是调侃。但Faker 才26 岁。放在体育赛场上,是当打之年,是应该出成绩的时候。

而S9 时抖动的双手,2022 年MSI 上有心无力的表现,似乎又在讲述Faker 的衰弱。

有没有一种可能,过往的职业经历过度透支了他的身体?或者说,一直以来被忽视的体能影响了他的发挥?

关于体能,我们过往讨论的并不多。

“体能不足,动作就会变形,判断力会下降,精神的集中度也随之下降……”体能的问题可以影响到竞技的每个部分,但多数时候只是定性上的说法。非线性的过程加上定量分析的缺失,让直视体能变得异常困难。唯一几次对体能的讨论出现在质疑TI8赛程不合理以及针对选手运动年限的讨论上。

但任何竞技运动,都离不开体能的支持。依赖反射神经、动态视力和高度准确的操作能力等“身体性能力”的电子竞技也不例外。

事实上,即便不是电竞粉丝,对这个词可能也不陌生。过去一年里,当我们在夏季和冬季奥运会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时,曾经对于“体能测试”一刀切的质疑随即扭转成对决策者高瞻远瞩的称赞。

过去,电子竞技选手一般不太在意体能。一方面,在意了也搞不懂;另一方面,比赛的强度也没那么高。当然,在当时不成熟的市场里,唯有拼尽全力才能活下去。

但如今情况已经完全不同。职业年限、竞技强度、赛事频率、心理压力、“职业病”,体能正在变得无法被忽视。

恰好过往杂志采访过一些与之相关的专家,引用他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初探体能的奥秘及其背后视身体如一台精密机器运转的思路。

一般而言,运动员的体能指的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水平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者所决定的。身体形态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身体机能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运动素质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灵敏。

既然体能由内而外地关乎身体和运动的一切,那么和电子竞技自然有关。

一系列论文提到,现代体育的体能训练离不开物理治疗、力量训练、生物学、解剖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与支持,并发展出了“核心训练”等训练方法。

一些国内学者提到,在体育界存在着将体能训练、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划等号的情况,就好像今天我们提到体能,可能不少读者会自动将其和耐力划等号一样。这些都是认知不完善的结果。

如今,体能训练已经被拆解成一般性训练和专项训练。前者着重于提升体能储备,后者则着重于在某项运动上高效运用体能。

那么,电子竞技对体能的要求高吗?用体育学术的话可能是,如果我们将电子竞技视为静力状态下的运动,它对体能的要求高吗?

也许,射击运动会给我们启示。射击运动同样是静力状态下的运动,简而言之就是不需要跑动,站着、射击即可。

根据体能的定义以及科研结果表明,虽然射击运动对体能的依赖在所有项目里处于低位,但仍然少不了体能训练的支持。抛开繁琐的细节,一言以蔽之,体能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射击的稳定性有着不小的帮助,在实际训练中,体能也是必修课。

在过往电竞的比赛里,也有一些瞬间暴露出体能问题,只不过大多被不合理的赛程掩盖。比如2015 年,Snake战队曾经一天连续打了两场BO5;2018 年,LGD 战队在TI8 上连续打了一场BO3 和BO5。

当高强度的比赛打完时,所有人都一脸疲态。这起码证明了,电子竞技并非不耗费体能,也意味着,适当的体能训练是必要的。

一些和电竞有交集的专业人员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动辄四五个小时的对抗,精神力高度集中,再加上不停地操控键鼠,在他看来,游戏在将选手逼至生理的极限。

他提到,很多体育比赛的时间是固定的,但电子竞技的比赛时间却通常不固定,而是由胜负决定,这反而对选手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怕他只是“坐在那里玩游戏”。体能不足一定会让选手的注意力集中度下降,反应能力变慢,在竞技上,这都是一般性的规律。

借用传统体育的经验,他指出,电子竞技选手在如此长时间里保持高强度的注意力、反应力和分析力,实际上是对身体的硬损耗。更别提,作息不规律、缺乏专业的体能与康复训练,甚至“喝赞助商的饮料”都可能起负面作用。

这个观点哪怕放在Faker 身上依然成立。虽然只有26 岁,但韩国选手动辄十多个小时,几乎无休的训练,极可能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耗,反映在体能上,则是在BO5 这样的长对局里,越来越有心无力。

之所以要讨论体能,无外乎是从业者对电竞自身的认知追不上商业化的速度。

如何理解对电竞运动自身的认知?举个例子,在《运动基因》这本书里,作者以棒球运动里的击球手给出了容易理解的例子。

在大众认知里,击球手最重要的天赋可能是“反应速度”,但实际上,反应速度取决于三个因素:反应能力、动态视力、运动知识。反应能力就是反应的快慢,动态视力则是击球手观察迎面飞来的球的能力,运动知识则是运动技术和经验的集合。

许多棒球大联盟的顶级球员提到:相比于反应快慢,动态视力和运动知识更为重要。借助着棒球旋转时缝线交织出的图案,优秀的动态视力让他们可以更早判断出投球的种类,更早做出应对。一些科学家的统计也证明了,顶级击球手普遍有着优于常人的动态视力,以至于大家怀疑这可能是击球手更需要的天赋。

对于同样强调反应能力的电子竞技而言,在技能弹道交织出的火力网里,找到最安全的那个点,靠的是什么呢?目前,还一无所知。

放在体能上也同样。如同前面提到的,储备体能固然重要,但不同运动有着不同使用体能的方式,输出效率的优化可以让体能得以更高效地利用。对于电子竞技运动而言,这几乎是一片空白。

不过,不管是越来越激烈的竞技程度,还是基于商业原因延长一些明星选手的职业生涯,对这方面的探索,都算不上看不见短期收益的投入。

这里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仅有1700 万人口的荷兰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足球强国,除了运动的天赋外,荷兰职业球队针对年轻运动员的“天赋开发计划”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这个计划的有力支撑者,格罗宁根大学专门开展了多年的针对足球预备队里的12 岁男孩们的“格罗宁根天才研究”计划。

一位教授回忆到:“刚开始的时候,我需要低声下气地请求足球俱乐部让我们测试。”而当这项研究逐渐成为预测球员成长潜力的水晶球时,“俱乐部的请求已经让我们忙不过来了。”

也许,直到今天仍有人认为在电竞上谈论体能是小题大做,但不管是2015 年中国男篮赢得亚锦赛冠军时,对体能教练王卫星评价的反转,还是双奥过后,对“体能测试”评价的彻悟,过去的例子和电竞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对体能的探索起码不会出错。

我们曾经花费了多年时间在赛场外搭建、修正电竞的产业链,如今,也许是时候回到场内,拆解这些构成竞技的齿轮了。毕竟,后者才能真正驱动前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