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者荣耀和微信之间隔着的就是一张“地球”图

时间:2024-05-04

石翔

这两天被微信登录界面的图片刷屏了,从一张在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宇航员拍摄的“蓝色弹珠”变成了“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中国上空。

作为一款有超过一半中国人口月活的产品,微信在产品层面的每一个变化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唯独这张图并不会给绝大多数人带来什么实际的改变,可无论是小程序、搜一搜、看一看这些最近才出现的功能,还是朋友圈、公众号这些对生活已经影响深远的部分,都没有这张图让我觉得激动。

在和菜头的描述里,15年前,张小龙是中国TOP10的程序员,之后从Foxmail到QQ邮箱,再到微信,无论是从腾讯内部和其本人有过接触者的表述,还是从公众舆论中传达出的声音,张小龙对于很多事情都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从结果来看这些追求不仅仅在于产品,更在于对于审美。

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一书中有过表述,马斯洛在1954年的文章中,对之前的模型进行了补充,认为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而从“蓝色弹珠”到“风云四号”卫星图折射出的正是一个产品背后需要秉持的高级内容,对求知和审美的实现。

浩瀚无垠的宇宙代表了未知和可能性,而蔚蓝色的星球和流动云层展示的是造物主手中惊心动魄的美丽。当一个产品,达到今天微信这样的量级时,对张小龙而言,他不是神,但他必须承担起一些本该属于造物主的责任。

当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的时候,产品得以升华,而用户也会选择追随。之前在不同领域,也很多机构,很多人被迫走上神坛,互联网时代最熟悉的莫过于苹果和乔布斯。

在过去的不到一年时间里,《王者荣耀》迅速崛起,用户量级达到了游戏产品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高度,姚晓光被推上神坛,可是之前一系列的事件来看,《王者荣耀》可能还没做好承载这份本该属于造物主的责任。

我们看到了《王者历史课》这样非常不错的节目,看到了818王者文创发布会上的态度,也看到后续周边商城上线的热销,可中间总让人觉得少了些什么,具体是什么在看到这幅微信登录界面图之前我一直非常困惑。

通过这张微信登录界面图,我想我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答案,神的责任不是传播,更不是弘扬。历史上那些优秀的东西本就应该被融入产品的血脉,真正要改变的是通过产品清晰的呈现一种标准,无论是“藍色弹珠”还是“风云四号”卫星图,都是张小龙和微信的审美标准。

拿更为熟悉的游戏产品举例,暴雪公司的标准是精致的人物模型,走心的世界观设计,这样的标准决定了他永远属于精英人群,不普世,永远无法安坐神坛。反观《王者荣耀》,并没能向审美能力越发提高的中国年轻人群体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

反复衡量之后,我觉得还是不能把这个部分并入到品牌调性之中,品牌调性是一个可以研习和传承的部分,但满足求知和审美的需求,更多的时候源自于人。就像乔布斯离世,但苹果的品牌调性没变,但中间总是少了难以描述的部分。这个部分应该才是审美的标准。

其实再次把这种审美标准和待满足的需求推而广之的时候,就会看到每一个真正产生长效公众影响力的事物,背后都有其足够深刻的审美标准。一个月前,关于节目《十三邀》中马东和许知远的争论,集中的问题也在于此。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代表,它几乎破坏性的改变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方式,是传统美学体系里罪大恶极的那一位,但这不代表微信不能被加持以优秀的审美标准,也不代表产品本身不能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

我想那些把电竞的故事一个劲儿往天上讲的从业者,其实也是希望电竞能有这么一天,背后有一套足够支撑求知和审美需求的内容标准在。毕竟在现代体育历史上,乔丹和NBA,布雷迪和NFL,舒马赫和F1,费德勒和ATP都曾经非常接近过以人和赛事共同的力量来满足公众对于审美的需求。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过去一年里,哪怕是TI、S这样的赛事,完全无法塑造这样的一个人,同时将赛事文化内容提高到足够的高度。或许更多的时候,从业者们也没有意识到,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

无论是《中国有嘻哈》这样的综艺、《战狼》这样的电影,《王者荣耀》这样的产品,还是任何顶级的电竞赛事,它们能够聚集流量,代表潮流,却依旧无法最终完成沉淀,只能实现杀时间的作用。

你可能说这些东西本就是用来杀时间的产品,但对于任何一个产品的开发者,他们都希望成为张小龙,而在成为张小龙的路上,隔着的就是这张微信登录界面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