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不是猛龙不过江

时间:2024-05-04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位电影明星:他从来没有登上过奥斯卡之类颁奖典礼的舞台,一生之中也没有得到过什么主流电影界的奖项;他虽然从小从影,但一直只是在狭小的香港影界作为配角频频出场,初入美国影坛时,因为种族与文化的差异根本得不到西方人的认可,角色动不动还要被白人明星抢走;而真正成名之后,作为为世人所知的作品流传于世的,只有短短几年间拍摄的屈指可数的几部;在自己最为巅峰的时刻,他却令人难以置信地猝然与世长辞,令当时与后世的影迷遗恨千古。这样一位电影演员,在世界影坛中真的能够算作成功者吗?不知道,我们不知道李小龙算不算一个成功者,只知道他和他的功夫、他的故事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

当然,单以“影星”这个词来称呼李小龙实在太过狭隘了。这位生于现代的武学大师,让全世界记住的不仅是中国功夫的强大冲击力,更用深邃的中华武术哲学与精神让只知道“搏击”的西方人为之折服。同时,李小龙向世界传递的,是一个中国人,乃至东方人的强者形象,原本长袍、马褂、“猪尾巴”辫子等积贫积弱的印象在西方人脑中根深蒂固的中国人形象,

在他的冲击之下深深地留下了“功夫”的印记。“我们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记住它的不止是片中的日本侵略者,更是长久以来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的西方世界。

然而李小龙不仅是中国的李小龙,也更是世界的BRUCE LEE。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全世界有无数被他所折服的影迷在以各种方式纪念他们的偶像,而不少还想借他的名望再捞上一笔的电影界业者,也弄出不少拿李小龙名字做文章的电影,以及各种山寨版的模仿者,虽然其中大多是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拙劣骗钱作(有兴趣的朋友请参看台湾著名影评BLOG“宇宙囧片王”等)。而在李小龙离世十几年后,在电子游戏这一新兴媒体中,也逐渐开始出现了各种带有“BRUCE LEE元素”的人物与作品。虽然难掩几分山寨的味道,也不乏牵强附会之处,但其中除了想借李小龙形象来吸引眼球以外,往往更多的是凝聚了游戏制作组中的功夫迷与影迷们对自己偶像的爱戴与再现。这里,我们也不妨来召开一场超级模仿秀大会,来看“山寨龙”们是怎样将李小龙的英姿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表现出来的吧。

名不副实奖:BILLY LEE&JIMMY; LEE,《双截龙》系列

看,第一个出来的就是熟脸。对于从FC时代一路走来的玩家们来说,这个名字的知名度恐怕比李小龙本尊都低不到哪里去。当时(1987年)的TECHNOS JAPAN在制作街机版初代(随后移植到FC)时,本来是当作另一部名作《热血硬派》的续作来制作的,但由于开发组中有不少李小龙的狂热影迷,使得游戏在设定上充满了李小龙的影响。从主人公兄弟的姓氏LEE,到他们使用的拳法名称“双截拳”加上李小龙电影标志性的“龙”字(日文名称中),以及靠拳脚功夫一路打翻众多喽罗、最后直挑Boss的流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截龙》也被认为是横版动作过关这一游戏类型的开创者,而日后《快打旋风》、《名将》等同类名作的血脉中,看来也间接继承了功夫电影的基因。

不过在游戏的实际表现中,慕偶像之名而来的影迷们可能要有所失望了,因为除了设定上的一点“沾光”之处,这部作品中基本没有太多李小龙的元素。两位主人公“LEE”家兄弟,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所谓的“双截拳”实际也并没有太多中国功夫,反倒是和前作“热血硬派”里的不良少年干架差不了太多。而作中作为必杀技,而且对后世同类游戏影响十分深远的绝招“旋风腿”,也只能看作是现实中功夫的强化版了。另外虽然从初代开始便有使用武器战斗的要素,但比起电影中棍术等高超的武技,游戏中的“抄家伙”却还只停留在使用铁棍、铁链、匕首等斗殴的阶段。至于李小龙标志要素之一的双截棍,则一直到了3代才被制作组想起来摆弄两下。反倒是游戏中的敌人们倒是随着系列的前进,出现了各种流派的武术高手。然而最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也正出现在被认为是巅峰之作的3代街机版,在第二关最后的Boss,居然出现了比主角兄弟要“李小龙”上无数倍的“李成龙”(FC版中则替换掉了)——你们有搞出这位来“致敬”的功夫,把主人公做得像一点不是更好么

总之,不知是制作者理解不足还是单纯的机能限制,《双截龙》虽然借李小龙之名开创了一个游戏类型,但在对于功夫的表现上则乏善可陈。在广为人知的前三代之后,除了SFC的一作横版ACT与GBA的初代重制外,1995年,系列还在SNK的NEOGE0主机上推出了一部格斗版《双截龙》。不过虽然在游戏的动作表现比起以往有了一个飞跃,但这部作品中的“双截拳”,实际已经跑向少年漫画之类气功波乱飞的打斗了。而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格斗大VSNK本社的作品相比,在特色与素质方面都不出众的本作终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1995年年底,经营不善的TECHNOS JAPAN宣告倒闭,虽然其《双截龙》与另一名作《热血高校》系列的版权并没有被该公司带入坟墓,但随着该游戏类型逐渐淡出玩家的视野,想来今后想要再见到《双截龙》这个名字会比较困难了。

形神兼备奖:飞龙,《街霸》系列

如果说到使用真人明星的形象作为游戏主角这一手法,许多人第一个会想到的大概就是CAPCOM的《鬼武者》。特别是在进入游戏画面技术足以精细表现真人面部特征的时代之后,CAPCOM凭借《鬼武者》系列与《失落的星球》等作,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驱者。然而其实,利用明星脸这手段对于CAPCOM却早已不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尝试。早在《街霸2》的时代,CAPCOM便创作了那位分明顶着一张某野兽拳王面孔的拳击手M1KE BISON,而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为了不被那位拳王冲进办公室咬掉耳朵,还特意把四天王中三人的名字来个大轮换。而在续作《超级街霸2》新加的四名角色中,故技重施,这次选择的“致敬”对象则是李小龙一无论是面孔与发型,赤裸上身加黑色功夫裤的服装,还是武功招式与各种小动作,伴随着那标志性的“WOTA”、“ATA”的叫声,以及胜利POSE耍出的双截棍,请问还有认不出这是哪位的人吗?

和前面的《双截龙》一样,《街霸2》同样是一大游戏类型的开拓者,而在其中登场的飞龙,也无疑是之后格斗游戏中众多李小龙UKE角色的先驱。不过如果让笔者个人来评选最佳COSPLAYER,我的一票果然还是要投给飞龙。不只是因为他与本尊在外形与动作上的相似,更是因为角色气质上的原因。来自香港的飞龙是一位动作影星,凭借一身高超的中国功夫,不仅在影坛事业上大获成功,在实际的武林中也是一流的高手,并开创了自己的门派。然而,已经在作品世界中成为世界巨星、可谓功成名就的他,

却从未放弃对自己更高的追求,以及不断的自省。而面对其他强者的挑战,飞龙也从未有过半句推脱和犹豫,像隆、阿贝尔那样前来切磋技艺的武者便以全力应战,胜不骄败亦不馁,而对于不怀好意的恶党们,则和电影中一样用功夫绐予制裁。和电影以及生活中的李小龙一样,飞龙也是一个充满强者霸气的男子汉。凌厉的眼神,举重若轻的动作,李小龙的霸气在电影的打斗场面中表现无遗,甚至可以说,这种霸气是很难靠演员的演技来“表演”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强者气质的流露。不仅是模仿招式与招牌式的小动作,或是对话中随处出现的名台词,像这种内面设定的模仿,其实才是对于功夫之神最大的致敬。

不过相对而言,飞龙的功夫其实也并非完全参照李小龙的截拳道,更不要提那带有火属性的“炽炎脚”了。在实际游戏中,飞龙往往以快节奏的进攻与压制性的连击而见长,在《街霸2》系列中被许多玩家看作级的强力角色而加以重用。而在《ZER03》与4代中,攻击威力不足,缺乏牵制技的飞龙,则更多是被看作倚重连击与预判的高手向角色。另外在这两作中,原本因为时代背景设定等关系没能在原始版本中出场的飞龙,却两次被选八家用机版本的追加角色阵容,也可见这个角色在玩家中拥有的人气。虽然没有隆、春丽这样的主人公们显眼,但“《街霸》中的李小龙”看来也不是个会被轻易遗忘的角有。

自成一派奖:拳四郎,《北斗之拳》

说实话,我到现在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当初国内引进《北斗之拳》动画时,会硬是把发音明显不同的“(拳)四郎”翻译成“(健)次郎”的,虽然漫画版中他的名字的确没有汉字标记。而这部在很多地方电视台都没有播完的动画,也让当时的孩子们记住了这个不仅肌肉有常人三倍壮,眉毛也有常人三倍粗的“世纪末救世主”。而那经典的“ATATATATAWOTA”,对于内地的孩子们来说,有不少是先听到他的版本也说不定吧。虽然随着漫画连载与新的动画中画风逐渐变化,后期的拳四郎模仿李小龙的地方除了叫声之外已经不太多了,但在漫画刚刚开始连载之时,无论是面部轮廓还是招式架势,以及抹鼻子、挑衅等小动作,无不带足了李小龙的影子。而按照作者后来叙述,当初描绘这一人物时使用的原型,基本就是李小龙+日本影星松田优作(《鬼武者2》的“主演”)。

之所以给他一个“自成一派”的称号,原因是因为这位日本漫画中史上销量仅次于《龙珠》的作品主人公,本身对后世的角色也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在后来的日本动漫、游戏中,有着相似特征的角色身上,往往会同时存在李小龙与拳四郎两位“ATATATATA大师”的身影。而在伴随着叫声的一顿铁拳过后,“你已经死了”的名句出现频率比伸出食指左右摇摆的经典动作低不了多少。在以模仿李小龙而闻名的角色中,他恐怕也是唯一一位不会被人称为“(伪)李小龙”的,对于一个角色来说,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

不过在游戏领域,拳四郎或者说整个《北斗》作品在近年来一直都很难有太多发挥的机会,除了PS时代的一作外,比较像样的作品也就只有2005年街机与PS2的FTG《北斗之拳》了。虽然原作的人气在这几年随着新剧场版等作品的出现而回升,但北斗的游戏化、特别是在现在的技术标准下进行3D游戏化,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原作中充满冲击力的暴力场面,如人体爆裂等要怎样处理。原原本本表现出来的话,暴力度比那臭名昭著的《致命格斗》可能都过无不及,而不表现的话,又会失去原作的味道。这恐怕也是现在的北斗游戏面临的一个苦恼问题。

似像非像奖:洪虎,《饿狼传说》系列。

选择这个人物可能会让许多读者感到几分陌生,因为即使在饿狼系列里,洪虎也不过是个很不起眼的配角,而且也从来没有进入过SNK的招牌作《KOF》系列(饿狼系列中参加KOF的角色可是相当多的)。不过虽然不那么知名,但洪虎却是个很有代表性的角色,他的设计代表了进入90年代后功夫系角色身上出现的一种混合倾向,似李小龙而又非李小龙,“中国功夫”的印象逐渐趋向多元化。

比如这位洪虎便能称得上一个典型:招牌的叫声配上同样招牌的双截棍,让人一看就会联想到李小龙的经典形象。然而与前面的飞龙相比,这位香港警官的脸却怎么看怎么像……成龙?不只是相貌,那充满杂耍般搞笑风格的演出,也明摆若是成龙的风格。加上“香港警察”这一身份设定,更没法不让人联想起成龙的电影《警察故事》系列。可以说,原先从《街霸2》的飞龙、《世界英雄》系列的金龙开始,“中国功夫=李小龙”的设定倾向,已经逐渐转变为“李小龙元素”与其他新的印象相配合。之所以会有这种转变,除了成龙、李连杰等人崛起的影响以外,恐怕也是有不想把角色设定得像飞龙那样太过“原汁原味”,省得将来给自己惹麻烦的因素。

于是可以看到,虽然之后的动作、格斗游戏中还是大量出现中国功夫的身影,但其中的李小龙要素则往往呈现被分解的倾向。如使用双截棍与灵活步伐的凌统(《真三国无双4》),依然ATATATATA不断,但造型却完全是山寨了李连杰版黄飞鸿的李烈火(《月华剑士》),除了功夫元素又混入了各种要素的李洛克师徒(《火影忍者》)等等。而虽然有种从唯神降格的感觉,但对于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武术的李小龙来说,后续有人应该才是对他最大的告慰吧。

真功夫奖:马绍尔.洛,《铁拳》系列。

在3D格斗的时代,随着以《VR战士》和《铁拳》系列为首的、追求相对更加写实格斗表现的作品纷纷走红,游戏舞台上的中国功夫表现则更加多元化,而不再只是停留在模仿电影中表演的层面,像八极拳、太极拳等也在游戏世界展现独特的魅力。而在不断抛头露面的各路功夫中,作为最早传道者的李小龙与他的截拳道是否会被慢慢冷落呢?答案肯定是否。而在3D时代的模仿者中,《铁拳》系列中的华裔功夫高手马绍尔·洛则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在角色设定方面,比起前面几位要么功夫巨星、要么精干警官的设定,洛却是个十足的倒霉蛋,每作剧情都被卷八各种麻烦,要么辛辛苦苦开起来的餐馆倒闭(餐馆的设定八成又是影射了《猛龙过江》),要么功夫道场被人踢馆,要么儿子(三代曾一度代替他成为出场角色的弗雷斯特)开车撞人惹祸,要么被美国警察误当成黑劳工遣送等等。而在造型设定上,除了上身强健肌肉与黑色功夫裤的经典造型,那张似像非像的面孔在进入PS2时代后却多了一个看点在3代中后已为人父的洛,是不是有一点中年版李小龙的味道?毕竟,这也已经是影迷们永远的遗憾了。

当然,最大的看点果然还是他的功夫。在追求写实的3D格斗中,更加真实的截拳道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于空手道的刚直,不同于摔角的笨重,《铁拳》中的截拳道展示出的是飘逸灵动的步法与疾风迅雷般猛击的结合。虽然游戏中的招式果然还是摆脱不了电影中的色彩,但相比2D格斗游戏各种无视物理法则的演出,《铁拳》以及另一3D格斗巨头《VR战士》中截拳道使用者的出场,将比以往更加原汁原味的把李小龙功夫搬到了游戏的舞台上。

而另一点有趣的事情,是从《铁拳2》开始另一位中国功夫高手“雷武龙”的出现。估计熟悉的人一看便知,这位使用五形拳、经常在剧情CG中演出各种惊险动作场面的香港警官,摆明了就是以另一位功夫巨星成龙为原型的。李小龙与成龙两大巨星的梦幻对决?虽然多少有点脑内补完的味道,不过在现实中已经不可能实现的DREAMBATTLE,也只有期盼能在游戏的世界中展现出来了。

英雄已经逝去,但传说并采完结。在李小龙离开这个世界30多年以后,他的形象,他的传奇,仍不断为世人用各种方式所纪念和传颂。而他的功夫与他的精神,也依然在传奇的新章中闪闪发光。这位不灭的功夫之神,今后想来也还会在各种作品中被一次次致敬吧。而截拳道与中国功夫的传奇,也会与他的形象、他的基因一起恒久被世界所传颂。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