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邵国安 李荔 袁艺匀
政务部门应当通过业务专网获得业务数据,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通过政务外网获得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共享与交换数据,更好地实现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和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应急处置及社会管理
要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一的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是推进的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如何处理政务外网与各部门建设的业务专网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对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国家在多个文件中提出业务专网要逐步迁移到政务外网上,并且明确在今后的财政中不再对业务专网支付运维费用,由此,该费用的支付方也成为焦点问题。如何处理政务外网与业务专网之间的关系?在什么层面上协同发展?业务专网是否需要保留?这些成为很多部门和省级信息化管理人员十分困惑的问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政务外网与各业务专网的关系已经开始阻碍我国电子政务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并影响政务服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组成
关于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统称为“政务外网”)的定位早已在国家相关文件中明确: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是政务业务专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现状是,我国近20年政务外网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到现在为止,从中央到各省的带宽只有155M。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政务外网认识不足、分级财政和分级建设管理不到位导致了全网使用效率低下和统一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各部门从各自业务出发与应用系统同步建设了各类业务专网,造成现在部门间各自为政、业务“烟囱”林立及地方电子政务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政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反过来影响政务外网的使用,形成恶性循环。而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各业务网络不通、电子政务基础业务术语不一致、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无法达到国务院要求,同时在政务服务方面也差强人意、困难重重。所以,重新认识国家政务外网定位显得尤其重要。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由中央政务外网和地方政务外网组成,中央政务外网通过城域网连接中央各政务部门,地方政务外网可分解为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并通过县级连接到乡镇、社区和行政村。网络又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一般定义广域网是连接国家、省级和地市级和县级的网络;城域网定义为连接本级各部门的同城网络;局域网是各单位自己建设的网络,用于承载自身的业务系统各公务人员的终端接入局域网并能访问业务应用系统。所以,政务外网的定位是主要连接各级政务部门的局域网,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此外,政务外网还有其他的功能,特别是基于政务外网上的跨部门跨省的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局域网与政务外网的关系拓扑图
▼政务外网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是政务业务专网与互联网之间逻辑隔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级政务部门建设的各业务专网在70个以上(不含涉密网络),承载各部门及内部不同司局的业务应用系统,贯穿全国或省内的业务或监测等业务应用系统,满足部门内部业务管理等需要。如果将各部门的业务专网进行分解,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监测及非政务部门连接为主的业务专网,如生态环境部的水污染监测系统、水利部的流域水资源的监测及医疗机构实时社保医保等实时结算的业务专网等;另一类是以业务办理为主的应用系统并组建全国性业务专网,如公安、海关、国土、工商、税务、住建等业务专网,连接全国各本部门的业务单位,并连接到基层单位,形成统一的业务专网,实现并承载各类内部的业务应用系统和相关管理工作。其中,国家部委的政务部门根据业务需要通过专线实现与其他部门相关数据的部门共享与交换。
业务专网主要由专线与局域网组成,构建一个本部门封闭的业务体系,只为本单位的应用系统服务,相对独立,其应用系统的安全保障和责任主体均为业务需求单位自己。业务专网的特点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业务的需要,或部署物联网前端监测设备与法律赋予行政职责进行的监测、控制、分析与管理工作,或由于业务的需要,构成部门、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行使行政管理或政务服务部署政务应用。
局域网一般由核心交换机、接入用户区、机房服务器区、ISP互联网出口、业务专网接入和政务外网接入的接入点组成,其安全应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做好相关安全保障。中央部门和省级部门的局域网既是其业务专网的核心和枢纽,又是政务外网的接入单位,也是业务驱动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
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把网络与业务系统混为一谈,将终端和主机混在一起,将数据和应用混谈,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其结果必然是问题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困难。
业务专网发展到现在,对部门自身业务的开展、内部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及促进本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各部门对各业务专网一定要进行分析,由业务或应用系统驱动,看哪些业务需要跨部门跨省的数据支撑,哪些业务是自身需要专线支撑,专线连接的另一端是否是物联网的前端监测设备或非政务外网的连接单位,通过对业务和专网的分析,确定是否应该保留业务专网或部分保留和加强专网(专线)。
▲部门间各自为政、业务“烟囱”林立及地方电子政务存在的统筹规划不足、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政务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林立
政务外网主要承载各政务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业务,只要是政务部门,而其业务又局限在各政务部门,则其业务网络可以依托政务外网来承载,并可对政务外网提出要求。这是政务外网作为一个政务部门的公共专用网络,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不论什么网络,均是因为业务有需要,由应用系统驱动而建专线,由专线形成网络。没有了业务需求,为了网络而建网络,一定是无源之水,不能长久。政务外网也一样,其主要承载各政务部门内部和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业务,只要是政务部门,而其业务又局限在各政务部门,则其业务网络必将可以依托政务外网来承载,并可对政务外网提出要求,如安全保障和带宽等。这是政务外网作为一个政务部门的公共专用网络,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业务专网主要是基于各政务部门内部的业务及社会管理的需求,用于监测、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业务系统一起建设专线或业务专网,其原则是这些专线或业务专网的连接对象不属于政务部门。政务部门通过业务专网获得业务数据,行使社会管理职能,通过政务外网获得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共享与交换数据,更好地实现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和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应急处置及社会管理。
综上所述,政务外网与业务专网需要协同发展。网络具有规模效应,只有共享才能效益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行政支出,提高政务工作效率;也只有这样,才能与新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云计算、大数据的作用,真正实现执政为民,其政务业务和服务达到国务院相关文件的要求。
经过近20年的建设,业务专网已成规模,其应用情况和网络的运用异常复杂,依照方法论,应将复杂问题进行分解,简单、粗暴和一刀切的办法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业务专网迁移到政务外网的工作首先应分解成网络与应用系统,原业务需要的跨部门跨省政务部门间的专线可先拆除,用政务外网来承载,或将政务外网作为业务的数据备份电路。而原由于业务需要用于监测,或不属于政务外网连接单位的专线应予以保留,并根据业务的重要性给予加强。只有明确定义相关概念和术语,正确理解业务特点,才能促进政务外网与业务专网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政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更快实现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为公民和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