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别被IT新技术迷住双眼

时间:2024-05-04

章正柱

从前几年虚拟化、商务智能、平板电脑、RFID等IT热门话题,到现在炙手可热的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物联网、BYOD、3D打印、O2O等各种新技术、新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一次次冲击着IT人员的理念。身边很多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朋友聚会时也乐此不疲,张口闭口总是这些新名词,似乎不去研究这些新技术就会马上落伍。但作为企业的信息化人员,笔者认为IT新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方法和思路,但更要关注应用新技术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应用价值和收益。新技术只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创造价值才值得实践,如果只关注新技术本身而忽略新技术与企业业务的结合点,恐怕反而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缺乏应用点导致项目善始不善终

几年前,商务智能正当红时,笔者所在的公司也投入数百万的资金启动了BI系统的实施。项目组对这个项目报以很高的期望,梳理各种业务数据,组织进行数据建模,设计各类报表,当一张张制作精美,动感十足的仪表盘出炉时,项目组成员信心满满, 笃定管理层会非常喜欢我们的BI系统。果然,在系统上线仪式上,管理层对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实时的数据能让企业的经营管理透明化,能帮助企业更加高效地决策。

然而,好景不长。两个月后,项目组在分析系统运行状况时,发现系统的登录人数急剧下降,从开始的每天几十个人下降到后来每天只有4、5个人,而且这4、5个人还是负责BI系统数据导入的工作人员;管理层在开始的几天登录后,对这个系统的热情就逐渐消退。

项目组马上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是数据不准确?不是,核对后发现数据还是非常准确的。是界面不美观?也不是,调查后得到的反馈非常正面。是系统运行速度慢?更不是,测试后每个页面的加载时间几乎以秒计算,绝对能被用户接受。排查了各种可能性后,项目组逐一对使用系统的高层进行访谈,希望了解他们不愿意使用系统的原因。最后汇总得到的答案让项目组成员大跌眼镜,高层反馈BI系统对他们没什么作用。比如销售的领导不用登录BI系统,也清楚公司销售的总体情况,而且他也无需掌握某个城市、某个网点的具体销售情况;采购的领导也是如此,整体的采购情况,他本来就心中有数,无需登录系统查看,而具体到某个零部件的采购价格,他也用不着去关心,因为这是具体负责的采购员要处理的事情。

逆袭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系统何去何从?传说中的热门技术为何在企业得不到很好得应用?是热门技术太高大上不接地气?还是企业管理尚未达到需要应用这一新技术的水平?项目组经过多次头脑风暴,认为缺乏应用点是项目面临窘境的原因。

为了找准BI系统应用的切入点,项目组根据公司下属基地业务相同、相互之间可比性非常高的特点,将BI系统定位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进行横向实时对比的“经营绩效管理模型”,下属10余个业务单元的职能部门可以登录系统查看自己所负责的业务在整个集团的排名情况,集团最高的是哪个单位,最低的是哪个,形成相互对比、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相互比超的氛围,实现了集团领导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管理理念。经过项目2期的实施,系统的用户从原先的每天几人迅速提升到每天几百人,几乎每个中高层管理者都养成了每天登录系统查看自己分管的业务在集团中的排名情况的习惯,集团高层也被吸引了进来,每天浏览企业各类指标在各业务单元的执行状态。

从原来无人问津,到现在无法离开,BI系统的大逆转正是因为应用切入点的转变,所以信息系统重要的不是系统的界面是否华丽、里面的功能是否花俏,而是是否为业务提供了新的价值。

事有凑巧,近日,笔者有幸与《大数据时代》的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共进午餐,并聆听了他对大数据的见解。在如何看待正确新技术上,他跟我持有相同的观点:无论是大数据,还是商务智能,甚至是其他新兴技术,都只是一种工具,运用这些工具,为企业创造出商业价值才是真正的目标。

新技术总是充满着各种诱惑,相对于传统的技术,成功应用新技术总是可以轻易地获得各方的认可,对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带来眼球效益,但新技术也充满了风险,对于新技术,我们可以进行充分地研究和探讨,但不要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轻易投入,千万别被IT新技术迷住了双眼!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