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为保障房安装“天眼”

时间:2024-05-04

洪雷

几年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已成为

各级政府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量逐年加大。2011年至2013年,南京市保障性住房合计新开工1750万平方米,竣工1400万平方米,年均开竣工面积达2006年的3倍。

巨大的开发量给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信息化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障性住房的管理部门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高效管理保障性住房,已成为一项极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全周期“e路保障”

南京市实现了全市保障性住房从规划设计到房屋后续管理和退出机制的一整套的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称之为“e路保障”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构建一个系统平台覆盖全南京市所有新建住房保障项目。实现全市一网运行,统一规范管理,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市区县系统不统一和依靠手工管理的现象。

构建外网申报、内网审批和外网公示的办公模式。通过外网项目申报采集数据与合同备案;通过内网工作流转完成事项分级审批;通过外网公示实现信息公开与透明。

通过GIS技术在地图上管理和统计全市保障房房源。可任意查询到每一套保障房的面积、套型、分配状态、分配对象、销售合同、租赁合同等,随时掌握空置房源,提高保障房再利用率,避免房源闲置和违规使用房源。

实现对全市保障对象管理,审核更加快速准确。保障对象资格网上审核,有效解决了过去部分区县人工审核的先天局限,及时筛选出不符合条件、申请资料不全、提供虚假信息的申请人,审核更准确,效率更高。

确保透明管理,实现在线分配与公示。全市所有在建保障房项目信息,楼盘位置、规模、鸟瞰图、套型图、规划面积、实时进度,保障对象信息、审批情况、租赁补贴发放等全部在外网公示,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保障房分配、合同鉴证备案等全部网上运行,完整记录经办单位、人员、事项、时间节点、数据交换等关键信息,保证了办理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了规范审核。

实现保障房后续服务管理。对保障房后续的退出、公共配套设施、租金、房屋维修进行全面管理,适应了对保障性住房和保障对象长期管理的要求,避免出现原先房屋交付后就疏于管理的状况。

实现全程监控考核,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手段。对保障房建设开发单位、区县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等所有环节全程进行监控和绩效考核。

实现多部门对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设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市区两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同一平台的逐级管理,确保数据统一、及时、准确。能够通过接口与住建部、省住建厅、市民政市公安、市人社、市地税、市公积金等各个政府部门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方便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和政府审批管理工作,缩短审批周期,提高管理效率。

积跬步以至千里

“e路保障”系统上线运行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房源全控,防止闲置浪费。

自系统上线至2013年底,南京市共200多个新建保障房项目,20余万套房屋进入系统,实现全市房源监控。在系统中可任意查询到每一套保障房的面积、套型、分配状态、分配对象、销售合同、租赁合同等,随时掌握空置房源,提高保障房再利用率,避免房源闲置和违规使用房源。

系统成功打造申报公开、分配透明的环境。保障房建设单位全部在系统网上进行申报,所有待分配的房源均在外网公示,住房保障申请人的审批过程在外网公示、楼盘的预分配、合同鉴证备案等全部网上运行,完整记录经办单位、人员、事项、时间节点、数据交换等关键信息,保证了办理过程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通过多部门对接与系统内部的自动校验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原先无法审查到的,涉及住房保障申请对象的工商、税务、住房等相关信息,及时剔除不合格申请对象,每年可节省至少上千万元的财政资金。

南京市“e路保障”系统为实现城市级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监管提供了一条建设思路。随着住房保障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e路保障”系统也会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更丰富的管理手段,更高效地服务于公众,提升整个社会的满意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电子政务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