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端木东舸
甲辰龙年,十二属相中的第五个轮值选手,也是唯一世间不见而仅存于神话中的一位。至于在十二个属相当中,为何其余十一位都是现实中的动物而却单独要安排进来一只神话的龙,到今天也没谁说得明白,最合理的解释恐怕也就是,龙是中华民族文明最具想象力和象征性的符号。
对于龙,中国人有着近乎狂热的崇拜,不仅会将它看作神兽摆在圣坛之上,更将自己视为龙的传人。6000年前的一座仰韶古墓在河南出土,墓穴里一条用贝壳铺砌成近似龙形的画像,使得中华民族对龙的景仰呼之欲出。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龙是出自殷商妇好之墓的玉雕,它的出现距今有3000年。
不論时代如何更迭,龙作为中国人最神圣的图腾始终深入人心。直至明代龙形开始成为皇家私有,除了那个号称真龙天子的皇帝,别人再也没了使用龙来祈祥求福的权利。也正是这一时期范围内,明成祖朱棣夺下大明江山后,固执地迁都北京并建起了一座当世不二的紫禁之城,从那时候,皇家御用的龙,顺理成章就和这座城,有了永远割舍不开的千丝万缕。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为三大殿也叫前三殿,气宇轩昂地安置在上下三层的汉白玉石台上。这些石台至今仍洁白无瑕,上面立着环形围栏,栏杆的柱头刻有浮雕花纹,使得三大殿离远了观望有如云中琼楼玉宇。
这些围栏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在每一根望柱下面都配置了一个同样汉白玉材质的石雕龙头,整个三大殿的基座石台上,这样的龙头一共有1142个,可谓壮观到了天际线。
千万别以为这些龙头只是简单的装饰品,它们都具备十分关键的实际用途,那就是排水。
紫禁城的防洪防涝系统做得好可谓天下闻名,无论多大的雨天,从没听说宫里闹过水灾。三大殿区域的排水防涝,这一千多个龙头功不可没。
龙头口中都有一个圆孔,离得近了就可以观察到,这个圆孔是一直向后通到了龙头后面的望柱里面。当雨水过大,石台上的积水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顺着这一千多个孔洞喷向石台下的广场,再沿着排水沟汇进内金水河,而后流向外金水河跟玉河、护城河。龙头喷水的场面可谓壮观,被人们冠以称号叫千龙吐水。
今天有很多人会在夏季趁着下雨到故宫等候千龙吐水,但大多都是无功而返。这可不是因为命不好,而是有几个现实原因导致那壮观的场面难得一见。其一,雨不够大,一般暴雨以下级别的降水根本不会导致龙头向外喷水。其二,很多龙头的孔道出现了堵塞,年深日久没有疏通,再大的雨也喷不出水来。其三,那就真是不幸运了,可能条件都具备了,但是正好你等候的地方偏不喷水,而对面却哗哗地淌着雨水。
有人喜欢抬杠,说凭什么叫千龙吐水?那根本就不是龙头!那些脑袋都没长犄角,按照古籍里讲,没有犄角的不叫龙,那是螭!
说得也对,不长角的龙确实应该叫螭。但同样是古籍里讲,“螭,为龙子”“赤螭,雌龙也”“螭,水神。一曰雌龙,一曰龙子”,而且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在《汉书》和《吴都赋》里都能找见。雌龙也就是母龙,和小龙一起肯定也得算龙啊,不叫千龙吐水,叫千螭吐水,它也不好听不是?
三大殿的第一殿也是规制级别最高的那座,叫太和殿。它不仅是皇上登极行礼办大事的地方,而且还有一层身份,是个龙窝。
如果有兴趣,可以站在太和殿的外面去数一数自己看见了多少条龙。房顶、屋脊、琉璃瓦、屋檐、额枋、门扇、裙板、窗户、槅扇、 鎏金饰件,处处能找见,数不到一半估计也就双眼迷离不忍正视了。反正我是没数清过,只是看了资料之后了解到有8000多条。
这还是屋外,如果像多年前那样还能进到太和殿内部参观,再有幸数一数屋里面那6000条左右的龙,估计一天游览时间用光了,也不能完成这个艰巨任务。
一座太和殿竟然聚集了14000条左右的龙,绝对是紫禁城里龙最多的地方,给它一个龙窝的称呼,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三大殿最后一殿是保和殿,和太和殿相比,这座殿显得沉稳和朴素得多,没用到那么多龙来作为装饰。但是,在它身后却有一处全紫禁城最有气势的龙纹石雕,放眼天下很难找到第二个相同作品可以和它分庭抗礼。
今天在这处斜立的石雕前立着一块名牌,上面写着三个字——大石雕。如果叫得再准确一点儿的话,应该是云龙大石雕。这是一块巨大的御路石,现今的版本是乾隆让工匠把明朝原版凿碎了以后重新雕刻的。九条高浮雕的神龙在流云当中飞舞盘旋,那逼真生动的架势很有呼之欲出的调调儿。
它具体有多大?这么说吧,乾隆让工匠从原来明朝的石雕上凿下去了一尺二寸厚的花纹,现在的长宽分别是16米57和3米07,埋起来的那一部分厚度是1米7。明朝的原版就更大一点儿,长度是17米18,宽3米2,埋起来了2米08。
这块大石雕的材质据说是艾叶青,原产地是京西房山的大石窝,按照体积进行相应换算,明朝的石雕大概重二百四五十吨,如果是没雕刻之前的毛料,应该更重一些,可能会达到三百吨。
一个疑问不禁随之而来,就算是今天,从房山把这么大这么重的一块巨石运输到故宫,都是一项很费力的任务,那在600多年前的明朝,人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咱们不是有句老话嘛,叫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大出奇迹,泰山都能给它搬个家,何况一块石头了。趁着冬天先在沿途一路上打出很多水井,把水泼到地上冻起一层又厚又结实的冰,把这块巨石装到承载工具上面,比如旱船或者是排架,然后就是无数个人无数匹马,前面拉后面推,一路喊着“嘿嗦嘿嗦”的号子,风风火火到了紫禁城。
按照这种运输规模,紫禁城那几个城门是绝对容不下的,咱也都能明白,不可能因为运石头把城门推倒了重建,那就只能是在城门建好之前,这石头就进了宫,一边盖宫殿一边雕飞龙,所以说这大石雕当真是禁宫里的一位元老。很多宫殿宫门毁于灾害火难,可这块雕了龙的石头除了被乾隆凿下来过一层,至今没受到任何其他破坏,也是难得。
咱说了,这是一块御路石,既然是路,是不是就应该走人?不能走旁人是不是皇上可以走?可是上面高出来的那几条龙,让皇上怎么下脚呢?难道是一众大臣在后面看着那个九五之尊在大石头上蹦来蹦去不成?
当然不成!那过于不成体统!虽然叫御路,皇上也不会傻到直接走到上面去,人家是被人用肩舆抬着,从御路石上空“飘”过去的,轿夫走两边的台阶,皇上坐在肩舆上从中间腾空而上,这样就庄重多了。
据说住在紫禁城里的皇上,只有乾隆很少坐轿子坐肩舆,基本到哪儿都是走着,轿子和肩舆在身后跟着。真是喜好运动的皇上,要不然人家长寿呢。只不过想不明白他是怎么从后院进去保和殿的,难不成是从前面兜圈绕了过去。
过了三大殿继续往东,在当今故宫游览线路最东边的地方,有一个需要另外花10块钱买票进去的地方,叫珍宝馆。进了珍宝馆的锡庆门就是一个小广场,左手边是皇极门,右手边有一面装饰了九条巨龙的琉璃影壁,就是故宫九龙壁。
九龙壁在全中国只有三座,山西大同一座是全国最大的,但那上面的九条“龙”都是四个指头,古代四个指头的是蟒是蛟不是龙,之所以叫九“龙”壁,和千龙吐水是一个概念,好听加顺嘴。北海也有一座九龙壁,是双面的,应该也是最知名的。还一个就是今天故宫这座,全天下身份级别最高的九龙壁。
影壁,都是用来遮挡门前不好事,给主人辟邪祛煞用的。珍宝馆所在的这组院落,是乾隆当年打算退位做太上皇时候给自己修的一处宅子,好多人管它叫小故宫。门前安置这么一块影壁,第一是为了换来个好风水;第二当然也是为了显示一下自己是太上皇,不再当皇上了,但仍然是九五之尊。这从九龙壁的琉璃构件数量上就能看出来。
影壁正面九条游龙分明黄、紫、蓝、白、浅黄五个颜色,共使用琉璃砖270块。不仅正面飞着九条龙,影壁的瓦脊也有九条龙,只是小了一点儿。就连额檐下斗拱之间那些龙纹垫拱板都是45块,处处暗含着九五之数。
关于这座九龙壁,还有一个很有争议的故事。
靠东边那条白龙的肚子正中偏下那块,如果走近了仔细去看,有一块构件和别的琉璃构件差异巨大,分明就是一块凑合嵌上去的木板子。这不免就有一个疑问随之而来,莫非皇上家也手头紧,东西坏了没钱修吗?
按着如今很多导游对游客的解释,说是当年九龙壁落成皇帝来剪彩,忽然这块琉璃构件咔嚓就碎了,当时没有替补的构件可以更换,众多工匠和大臣很可能面临掉脑袋的风险。其中一个脑子特别好使的工匠挺身而出,临时用木板子雕刻了一块龙肚子刷上了白颜料,安到了九龙壁上。皇上检阅之后大为满意,愣是没看出来那块后补上去的是一块木板子。于是,为了感谢这个工匠的救命之恩,大家就把这块木质构件悄悄留了下来。
这套说辞很符合我们大众对于野史的好奇心理,确实能忽悠住很多善良的游客。可是,如果是有心人,回家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纯属是不成立的谬论。
乾隆是什么人?那是一个对艺术很有追求的人,咱们暂且先不管他艺术修为是否够高,但起码他很狂热,眼里从来不揉沙子。当年负责监督瓷器烧制的唐英把一批御瓷送进宫里,凡事必亲力亲为的乾隆一眼就看出那些瓷器不是按着他给的图纸制作的,当下就下旨责问为什么不按吩咐去办事,而且那一批所有瓷器的花费都算在了唐英自己的账上,皇帝没给报销。
试问,眼睛如此刁钻的皇上,面对着给自己养老的宫殿挡煞的九龙壁,会不仔细检查?仔细检查了会不能发现那里有一块木板子?即便他刚配着两荤两素喝高了来查看,也不至于出现如此闪失吧。
当然在正史里没找见关于这块木板子是如何出现的记载,所以才给了编故事的人们足够的发挥余地。但是如果严谨一些去思考,我觉得应该是到了清朝末年九龙壁损坏了,确实没能力修复了,就找了一块木头雕了几下嵌了上去,不然这事儿是说不通的。
和九龙壁遥遥相对的西六宫的西边,有一处知名的“寡妇大院”,就是慈宁宫建筑群。这里的每一间宫殿基本都可以进入,至于其他的龙也没什么特殊,只是这里在宫殿内部,可以欣赏到房顶上的藻井。
每個藻井当中都盘踞着一条向下探出脑袋的龙,那种形象很像是它们要从上面下到地上,和站在那里的人们聊聊天,看见它们的时候会真心感觉,古人的手艺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慈宁宫北面有一处没开放的地方叫雨花阁,但是站在启祥门的前面还是可以依稀看到楼顶屋脊上那几条金色的行龙。并不是它们有多伟岸和华丽,主要是那一个个的姿态,像极了争先恐后登梯子爬高的小孩子,可爱到没朋友。
一个具备文化底气的民族,一定会有自己的图腾崇拜,中华民族在尚且年幼的时候就选择了龙,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传承,龙的基因已经渗入每一名中华子孙的血脉当中。
而今早已不是龙为皇家专属的时代,紫禁城也变作了故宫,任何人都可以好好进到这里来欣赏这个属于我们每一名中国人的吉祥神兽。并不是必须要祈求点儿什么,只是和这么多的龙处在一起,心情都会好不少。心情好,做起事情来自然就会顺畅,这就是所谓龙给我们带来的好运吧。
何况,这又是甲辰龙年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