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刘会生
作为京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翁派京剧脸谱绘画技艺,起源于京剧舞台,却独立于戏曲之外。一支画笔,用线条勾勒万千人物,用色彩象征忠义奸诈,将脸谱演绎成为书画艺术,三代人共同携手,致力于脸谱的坚守与传承,让纸上的京剧脸谱名扬海内外。
非遗
作为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脸谱由唐代乐曲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图面逐渐演变而来。在吸收各地方戏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多代演员和戏剧家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作为京城具有代表性的脸谱艺术,翁派谱式位居其首。
说到翁派京剧脸谱的诞生不能不提它的创始人翁偶虹。在86年的生涯中,翁老先生与戏为伴,自取斋名为“六戏斋”。通过听戏、学戏、编戏、排戏、论戏、画戏,使翁老躬耕梨园的成就斐然。在梨园界获“京剧圣手”的美名。
翁先生痴迷于花脸表演艺术,学戏演戏主攻这一行当。“勾脸”是花脸“扮戏”的“重头戏”,“粉墨涂面”殊非易事。脸谱的线条、色彩、造型之中蕴含章法奥妙、难学。初登氍毹,他对化妆一事真不知如何下手,“勾脸”这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只能假手于人,时常会听到“彩画人头”之类的玩笑讥诮之言。这更激发了翁先生争强好胜的心气,他下决心亲力亲为,不仅在演出时尝试自勾脸谱,更将这一兴趣移到纸上,随时随地搜集脸谱,摹画写生,甚至自出机杼,为角色设计脸谱。他的脸谱条幅与清朝4个翰林的条幅挂在荣宝斋,将脸谱升格为书画。
翁先生的“画戏”是以看戏为基础的,首先是观摩台上的表演,在动感中体悟活灵活現的脸谱之美。他对裘盛戎、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等开宗立派的大师们的脸谱艺术十分精通,既知其然,又详考其所以然。他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透过脸谱这个视角,一窥表演艺术的奥秘,一览无余地“看”到人物的本性和内心。
除了舞台上的“活脸谱”,翁先生还花大量精力、财力,搜集、访求、赏鉴脸谱画作。并根据剧目规定情境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等为之“变旧谱,赋新义”。针对脸谱无谱,他将自己珍藏的精美脸谱,分门别类,整理出版,公之于世,以期脸谱艺术的弘扬和流传。
翁派京剧脸谱的第二代传人田有亮先生,因是翁老先生的邻居,在耳濡目染中爱上了京剧。更凑巧的是他与翁的儿子是发小。俩人经常一起切磋交流梨园之事。看他对玩戏、看戏和脸谱感兴趣,翁老就给了他一套三国曹八将脸谱,让他临摹。14岁时,田有亮唱戏有模有样。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弃学从戏,考上了陕西京剧院,专攻花脸。学成后在张家口京剧团从事工净行,后拜翁先生为师,创作脸谱已有五十余年,光大了翁派京剧脸谱艺术,许多作品远播日本、法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省、香港等地区。
看到田有亮画的脸谱挂历,被其用色的丰富、谱式的变幻以及其中蕴涵的戏曲人物的神韵所吸引。石景山区文化馆杨强拜田有亮先生为师,成为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第三代传人。从此,三代人共同携手,致力于脸谱的坚守与传承,使这个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2009年6月16日,石景山区政府正式发文,确定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为第二批石景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作为石景山区脸谱绘画非遗传承人,杨强的创作之路充满着曲折。小小的火柴盒,却因为绘制的脸谱,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考入戏校,接触到了戏曲,成为了一名武丑演员。
第二学期,杨强所在的专业开讲化妆课,开始组织学生彩排、演出。最初的化妆由老师示范,一两次后就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大家最犯难的是勾脸,但他却得心应手。忙完自己以后,帮了这个帮那个,同学戏称他“杨化妆师”。为众多同学化妆使他对脸型有了新的把握,画起脸谱来更是得心应手。
在戏校也有杨强认为最快乐的事情,那就是课余跑到姥爷教学的舞美班听课。舞美是三年一届,主要课程有写生、素描、勾脸化妆、服饰等,杨强跟着他们学画人物速写、勾脸。他们毕业了,杨强跟着下一届新生继续学习。两届业余学习为杨强后来的脸谱艺术打下很好的基础。
戏校毕业后,杨强考入了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从此便开始了专业的脸谱创作。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的是京剧《碧波金麟》。杨强在剧中饰哮天犬,此剧在长安剧院就演出了170多场。战友都知道他勾脸勾得好,进了后台化妆室都找他。杨强说:“演出后台给他创造了一个展示勾脸才艺的机会。演出170多场,按每场勾3个人算,就勾了500余人次,真锻炼人。”
一天,杨强在一个朋友处看到了田有亮先生画的《百猴图》,使他对师父的脸谱技法着迷。2006年,经翁先生弟子张志高等人介绍,杨强有幸认识了田有亮老师。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北京工人俱乐部有一场演出,杨强和爱人如约赶到了剧场后台拜访田有亮老师。田老师热情地询问了杨强的工作和脸谱创作情况后,认真看了他带来的作品照片,提出了具体意见。当介绍人说:杨强有心拜他为师时,田老师开始审视杨强的作品,感到他具备了脸谱作者应有的“笔法功力、历史知识、舞台经验”三要素。爽快的田老说话开门见山,“找个机会举行拜师会!”
一个星期后,田老师电话约杨强到他家一趟。第一次来到田老师家,杨强被田老师那么多的精彩的脸谱作品倾倒。拜师会由田老师一手安排,中国京剧2007年第一期刊登封杰的文章《田有亮传艺添新徒》对此作了详细报道:2006年11月9日,脸谱画家田有亮先生在北京湖广会馆举办仪式,喜收战友京剧团青年演员杨强为他的第7个徒弟。
从此,田先生带着他参加梨园界、脸谱界的演出、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他的眼界;与他共赏用脸谱记录了京剧艺术繁华盛景的《同光十三绝》脸谱画,体会纸脸谱绘众生,找出翁派脸谱独立于其他脸谱派别的特殊之处。
看到他画完每张图后,在画龙点睛写题目时,老皱眉头。师父走近一看,他的毛笔字欠火候,就找到著名书法家米南阳先生,恳请他收下这个徒弟。在米先生的悉心指教下,他边揣摩边练,使他的脸谱画突飞猛进。
特别是师父与他共画《五路财神十二生肖图》,使他懂得了京剧脸谱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脸谱离形,就是不拘于生活的自然形态,敢于夸张、装饰;取形,就是要讲究章法,把脸部一些重要部位的色彩、线条,巧妙地组织、归纳到一定形的图案中来。通过取形来达到寓形得似,达到倚神奇效,通过脸谱性格化,表现出不同人物性格的基本精气神。
“京剧脸谱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是在提高的原则下普及、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的综合艺术。”田有亮先生对脸谱艺术的感悟,道出了它的深奥。
在田先生的教诲下,他还得到了画好脸谱的技法。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的面部绘画。而“丑”,因其扮演戏剧角色,故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创新
2007年,杨强转业到石景山区文化馆工作。做群众文化工作的历练,让他有了更多近距离接触京剧后台,提高脸谱绘画技艺的机会。从此,他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对脸谱绘画技艺的钻研。用他爱人的话说:他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爱已经痴迷,已经与吃饭睡觉一样重要。
为了提高京剧脸谱的绘画技巧,他在团里听戏,在后台的化妆室,仔细观察脸谱的勾画。然后又跟专业人员进行交流。后台成了他学习的宝地,实践中吸取经验,让杨强可以将脸谱人物的性格理解得更加真实和鲜活。而大量的精心钻研与思考,让杨强对脸谱的演绎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一支特别的老年模特队,将时装与脸谱的结合,不仅配合着舞蹈的设计,还使脸谱拥有了动感,拥有了时尚。
施耐庵《水浒传》中的108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貌。他在师父的指导下,将它们用京劇脸谱翁派绘画技法画出来,既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光大翁派绘画技法。
说干就干,他找来8尺宣纸铺展在工作案上,开始用铅笔打格,谋篇布局。发现一张纸装不下这么多的将领,就改用四条幅,分别以《盖世流芳》《梁山美名》《替天行道》《水泊英雄》四条幅加以体现。每个条幅横3竖9分布27个好汉、总标题冠以《水浒英雄脸谱全图》。
在两眉间突出用鲜红色,表现宋江的忠诚、勇敢、热情,其头饰和穿的马甲也用红色调相衬,突出了他的义士形象;李逵用黑眼、飘逸的黑胡须表现他的刚强、坚毅、勇士的形象。无论是圈内的专业人士,还是朋友大众,看了他的画都称赞是上映了一部108将栩栩如生的脸谱大片。
从此,《花雅五十丑》《百鸟图》《福寿康宁》《虎跃寅年》《闹天宫》等京剧脸谱画精彩亮相,在京剧脸谱界引起强烈反响。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京剧脸谱,他独辟蹊径,将脸谱画成扇面,并制作成扇子,在公共活动中发给参与者,弘扬光大京剧脸谱绘画技艺。
他先后参加了1997年“京剧脸谱寿字图”台湾展出,受到当地画界的赞誉,该作品后来被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收藏;2007年,参加由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第5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迎奥运民间艺术展”;2011年春节期间,在法国巴黎的艺术博物馆,杨强创作的《玉兔吉祥》《五路财神》等京剧脸谱受到法国绅士的驻足观看;2012年9月在北京虎坊路古色古香的湖广会馆内举办的六省市戏曲脸谱艺术展上,杨强创作的红色忠臣《关羽》脸谱,白色奸臣司马懿的脸谱更是好评如潮。在2013年6 月的国际档案宣传日,他为石景山区档案馆捐赠了永久实物档案京剧脸谱作品《二龙戏珠》。
2014年6月,在全国文化遗产日上展示了脸谱作品《水浒英雄图》。特别是连续20多年参加央视戏剧春晚的演出,使他的翁派绘画技法炉火纯青。
钻研京剧脸谱绘画至今,杨强能熟练掌握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在尊重人物原貌的基础上,用文字的手法表现和以夸张的手法突破人物的真实面目,巧妙地将人物的身份相貌、性格特征表现出来。他不断地向多元化发展,采用夸张的化妆手段突出地表现中国传统戏曲中各种人物的形象、性格、品质等。
杨强的脸谱艺术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先生看过他的脸谱说:“年轻有为、大可发展”。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先生见了他的脸谱还竖起大拇指说:“京剧脸谱——好,有精气神!”
普及
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京剧以简单的情节、缓慢的节奏来演绎古老故事的艺术形式,已不再是人们的主要娱乐方式,与此相关的京剧脸谱艺术也随之前途堪忧,能够绘制脸谱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如何像京剧一样在大众中普及,成为杨强在当选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传承人后面临的难题。
年轻人是传统艺术传承的希望。在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杨强在北京京源学校开辟京剧脸谱艺术工作室,在该校金帆京剧团开设了脸谱学习班,每周三前去授课,他先讲京剧脸谱故事,再教脸谱绘画。同时,将脸谱课程简化,补充到幼儿园到高中的美术课程中;他还作为辅导教师,在区教委和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学生参加国戏杯表演绘画大赛、全国小梅花奖大赛和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展示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
2020年9月12日,石景山区文化馆举办了“体验传统——京剧彩绘脸谱,感受妙趣横生”活动。杨强向小朋友们介绍了京剧脸谱的知识,讲解了绘制脸谱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随后,他向大家展示了今天要绘制的脸谱人物——窦尔敦。看到精美的成品后,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绘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个个栩栩如生、别具特色的脸谱在大家的笔下诞生了。有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戴上脸谱扮起了窦尔敦的样子,还有的小朋友哼唱起了《说唱脸谱》,大家彼此互相交流品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近20年来,他每年都深入到北京市的学校、社区、文化机构一起开展培训、工作坊等活动,让年轻人能够亲自体验脸谱的制作过程,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国际交流也是传承戏曲脸谱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戏曲脸谱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戏曲脸谱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窗口,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和现代。2017年春节期间,他随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赴苏里南、牙买加、多米尼加三国进行文化交流,同时也给国外友人带去了中国京剧脸谱和中国书法。特别是苏里南大使见到中国京剧脸谱也是爱不释手,并且收藏。
近期,他还热情接待了美国、日本和国内前来游学的青少年,向他们讲授京剧和脸谱的欣赏技艺和博大精深,让他们了解国粹、体会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他让“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