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时间:2024-05-04

胡昌琪 张枢

摘要: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进一步提升让多学科的综合性高校成为主流,推进了各类实验室发展。高校实验室类型的增多、设备材料数量的增多和人员复杂化加大了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安全管理的难度。本文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出发,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思路,利用“统一身份认证”等互联网信息安全认证手段保证实验室安全,在方便师生使用、管理实验室的同时,建立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开展各项科研实验的场所,更为社会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基地。经过一系列的推进和发展,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效果显著,但安全事故仍持续发生。据统计,2001年—2020年期间,全国公开的实验室安全事故113起,其中600余人受伤,99人次死亡[1]。这些事故多为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和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为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说明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紧迫。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现状

(一)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要求

2021年9月新颁布的《安全生产法》提出,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2]。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中提出,高校要采用信息化手段维护实验室安全,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3]。

(二)高校实验室规模随高等教育发展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和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生参加实验课程频次增加。高校专业实验室作为学校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以及“双一流”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繁重的实验任务。高校实验室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不安全环节多且内容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和危害[4]。

(三)以信息化建设改变传统落后管理方式的新技术要求

随着高校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存在对实验室相关安全动态数据掌控不够及时准确、对数据分析应用效率低下、数据信息共享程度差等问题。传统安全管理方式过度依赖人的作用,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对安全管控的时效性、预警的前瞻性要求较高,有时甚至造成人为事故[5]。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安全管理方式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加快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

(四)高校已经开展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工作

清华大学围绕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安全监控与报警等方面开展建设[6],北京大学则围绕实验室技术安全、校园环境保护和师生职业健康防护开展建设[7]。从对调研高校的建设情况分析,实验室安全信息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围绕高校重要危险源展开的,并未做到实验室整体安全体系的建设。其次,由于目前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公司屈指可数,系统开发处于探索初期阶段且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的发展趋势,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推动传统化安全管理手段转变的转折点,对于提升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目的

(一)以方便师生为出发点,寻求管理与服务的转化

随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普及,在充分了解师生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平台建设,使安全管理更加便捷化和高效化,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变,激发师生形成合力,共同提升实验室安全。

(二)统筹规划,构建实验室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种类繁多,开发公司的水平参差不齐且各自为政,呈现“信息孤岛”状态。本课题提出将不同的系统整合,集成综合性的安全管理平台,从组织架构、教育培训、应急演练、安全检查和专项业务等方面,全方位、全覆盖、全面性地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操作便捷和实时响应。

(三)软硬件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效能

在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在學校实验室有效区域安装摄像头、报警探测器和传感器等设备,实现实时监控、检测和预先报警。通过建立“工作舱”,实时查看各实验室情况,实现远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指挥处置。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要素

高校实验室作为教学与科研的主要场所,需要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建设信息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该体系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实验室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实验室安全事件。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

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设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安装监控实验室设备,并提供安全培训。实验室安全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管理员能够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实验室,实时监控实验室的安全情况,从而实现对实验室安全事件的预防和控制[9]。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应包含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内容。借助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能够全面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保证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落实,进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使用安全管理软件

运用安全管理软件对实验室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处置情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安全事故的汇报体系和处置体系,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验室安全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事故报告和安全事故处理。借助安全管理软件,能够迅速地对实验室的安全事故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安全监控设备

在实验室中设置安全监视设备和消防设施,并对进入和离开实验室的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视系统、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系统。该系统严格控制实验室内部进出,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实验室环境,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异常情况。当发生危险情况时,系统能够立刻发出警报,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而消防设备可以有效防范和处理实验室内发生的火灾等危险情况。

(四)智能卡管理

智能卡管理系统可以利用智能卡识别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以便实验室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实验室的人员出入情况,拦截未经许可的人员,从而确保实验室人员的人身安全。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对实验室内的仪器和物品进行监控,防止其丢失或损坏。

(五)网络安全

在实验室的信息化过程中,往往会使用到多种多样的网络设备,因此,必须重视实验室网络安全。在实验室的网络中,可以采用各种安全措施,通过建立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等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监视实验室的网络,保证实验室的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泄漏、网络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安全问题。

(六)安全宣传教育

建立完善的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与演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安全管理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在安全宣传工作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方式,如讲座、海报、演练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室安全,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和风险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微信等信息化方式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信息化应用程度,增强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一)整合分散数据,建立统一共享平台

利用学校“统一身份认证”与学校人事、财务、教学、学工、国资等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和数据共享,挖掘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建设所需数据资料,调研已开展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高校的成功经验和开发公司成熟的建设方案,从而集成相关安全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共享平台。

(二)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实现可视化管理

学校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依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严密的组织与管理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做到党政一把手牵头,校领导总抓,主管部门落实,分管部门协调,各二级单位配合的安全管理局面。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以便查阅、更新,同时减少资源浪费。通过统一平台数据分析和整理,构建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舱”,明确学校实验室分布、危险源分布、人员现场工作情况和实验室运行情况等。管理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点击鼠标,通过调取“工作舱”中任意模块,就可以快速掌握学校实验室整体信息。同时,“工作舱”还能够自动发布紧急情况和截止时间任务,第一时间发现隐患排除隐患,保障师生和安全管理人员有序进行各项工作。

(三)建立信息系统安全考核模块

1.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

针对不同学科门类,安全管理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编制题库及组卷和组织测试,只有通过学习考试并取得合格证的师生,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督查检查

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方式开展实验室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参照工信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条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及整改通知书下发至相关责任人。同时,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舱”对实验室进行远程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此外,还应当结合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依据各级各类实验室安全检查频次,在平台上设置检查周期,到期触发提醒。

(四)建设信息化智能实验室

1.物联网监控安全状况

通过视频监控、气体报警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等装置,借助平台重点检测危险等级较高的实验室,借助AI人工智能对温度、湿度、水压、电流强度、气体浓度等实时环境状态进行检测,当其超过预设阈值时,启动声光报警,立即通过平台向其所属的责任人和对应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报警,同时自动切断水电、开关房门[3]。

2.实验室应急救援及演练

结合高校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建虚拟应急演练系统。一方面,在不受空間的限制的条件下,能够为更多人员提供参与机会;另一方面,多频次的测试检验了高校应急预案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真正做到事故发生时临危不乱,还能充分地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达到强化操作印象的效果。

3.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

利用GIS实验室地理信息,基于学校3D地图,结合各实验室分布状况和详细情况(包含位置、责任人、实验室内涉及危险源的种类、数量等),依据各高校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色彩分明地显示各实验室风险类别、风险等级、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等,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管控措施。此外,平台还会自动根据实验室现场情况的变化而改变其危险类别和等级,以一张网络地图清晰地展示了学校各实验室全貌,做到对实验室每个房间进行实时可控管理。

4.实验室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高校实验室大部分事故源于化学品。对于化学品的管理,需要建立一个从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使用、处置全过程管理的系统,线上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供应商库保障采购来源清晰可追溯,使用过程中的扫码实时记录做到账物相符和数据清晰,并在系统中记录每瓶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系统可以自动筛选涉及种类多、危险性大的实验室,并对其加大管控力度。此外,系统还设置了预警模块,当识别到不相容的试剂存放在同一空间时,系统将立刻发出警报,直至试剂改变位置,警报才能消除。真正实现了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来源清、追溯清、使用有记录。

5.实验室特种设备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结合高校特种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的现状,构建特种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线上申请购买、审批、备案等过程管理,让教师少跑路,同时线上存档也能节约资源,提高档案查询效率。此外,特种设备需要定期维保、年检,设备操作人员也需要定期培训,系统能够自动提取时间节点来通知相应责任人,对每一台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到无遗漏。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应当充分利用物联网、AI人工智能、云计算、手机移动终端、视频监控等技术,整合各类安全管理信息,集成统一的实验室安全信息平台,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五、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关系到实验室日常使用和风险防范,任何的疏漏都会造成恶劣影响。本文对信息化平台、组织架构、考核模块、智能检测等提出细节建议,以期为各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胡昌琪 张枢 西北工业大学

参  考  文  献

[1]艾德生.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1):8-12.

[2]刘雪蕾.高校实验室环境安全健康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践[J].实验研究与探索.2018,37(06):297-301.

[3]杨英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5):226-227.

[4]卫飞飞.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建设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0):299-303.

[5]辛克忠.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4):147-149.

[6]亓文涛.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94-2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