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领域进行。教师需要明确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并重点从意识培养、技能培养和价值培养的层面出发,以增强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开展安全技能教学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能力。本文对网络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分析了当前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的现状和其中的立足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技能培养策略,旨在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
关键字: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策略;小学生
一、引言
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工作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对学生体系化、高效化指导的关键要素。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信息安全管控能力,能够有效地管控在安全管理以及日常上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不安全问题,做到提前预防、提前控制,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二、网络空间的概念界定
网络空间的概念较为新颖,其出自短篇科幻小说《Burning Chrome》。在信息时代,网络空间的概念也得到了延续、延伸、拓展,成为实体空间结构中的内在有机虚拟组成部分。网络空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再是一个独立整体,往往联系到多种多样的元素,涉及互联网、电信网、中央计算机系统以及各类处理器、控制器系统单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联系多个结构组成部分,完成综合全面的安全管理控制。从宏观层面上讲,网络空间改善了人与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但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网络空间主权问题。作为一类空间“大概念”,如何实现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三、网络空间安全的概念
网络空间安全概念,正如上文所讲解的空间主权、空间权力问题,其中包含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相应的结构安全。主要的目标是提升在网络空间中个人、个体信息资料的安全性、完整性、可查阅性、可审核性。信息资料不能够独立于网络空间而存在,在当前互联网体系下,必须保证整个系统结构中的设施安全、结构安全、模式安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不再局限于对传统的网络信息存储载体以及传播载体的安全控制。更多的是考量在整个网络结构中提升相关主体人员的安全操作行为和操作素养,需要从习惯养成、技术学习、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来提高使用者的安全管理水平和能力,以此来有效应对黑客攻击和不良的网络袭击。此外,还需要重点提高相关人员的网络空间安全素养、能力和素质。同时,从技术、理念、价值层面增强相关学习者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水平。
四、小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现状
通过上述的论证分析,不难看出要想保障网络空间安全,需要确保相关人员以及学习者具备基本的网络空间安全素养。在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教育培训的工作进程中,小学教师需要重点从习惯培养、意识培养以及基础防护技能的宣传讲解层面出发,进一步纠正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不安全的行为。通过数据调研表明,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未接受过体系化、规范化的网络安全培训,只有少部分的学生在家长以及老师的带动下对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足够重视。
究其原因,由于缺乏安全素养培养理念,大部分小学生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还无法对其中的技术问題、习惯类问题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不了解其中的网络安全操作要素,无法有效识别网络诈骗、网络暴力以及其中的不安全因素。比如,在应对网络诈骗时涉及专业化的社会工程学、木马植入技术以及钓鱼技术。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技术素养,缺少警惕性以及识别能力,就会遭受相关网络安全攻击。然而,由于缺乏理念培养以及体系化的技术教学讲解,大部分学生还普遍缺乏判断网络隐患问题的基本能力。
另外,网络空间安全技能类的通识课程也存在较大的欠缺。此类课程通常由信息科技教师进行教授,但现有的信息科技课程主要是立足于开展基础计算机操作教学,并没有过多涉猎有关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方面的教学项目。再加上大部分信息安全考核内容以及教学内容也不具备权威性、完整性、适应性。要么出现部分网络空间安全技能的教学难度过大,要么出现教育水平过低的情况,未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完成对相关技术、技能课程更加科学化、高效化地讲解。总体来说,在现阶段开展对小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进程中,由于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培养体系、培训机制,再加上老师以及学校家长未引起足够重视,以至于大部分学生还缺乏网络空间安全意识,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安全素养。
五、小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的立足点
培养小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需重点从网络安全行为、网络空间防护技能、网络空间安全知识,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意识等四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应当对现有的网络安全课程体系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打造和构建,整合校本资源以及校内外资源,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项目。同时也需要设立全新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想认知状况,对相关基础技能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讲解,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学生能够将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全盘吸收、消化、使用,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网络空间安全防护技能。另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网络空间安全防护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心理认知进行分析评估。
比如说,重点提升学生对网络空间安全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增强学生在上网过程中的警惕心理,帮助学生更加科学、高效地识别以及防御网络空间中的安全风险。最后,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活动。比如将基础政策条例、意识形态、法律法规与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网络空间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整合,适当衔接网络空间文化等多种要素,实现对学生更加高效地教育培养。因此,开展网络空间安全素养以及安全技能的培养工作需要从以上多个方面来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管控。
六、小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策略
(一)明确安全培养目标
由于部分小学生在网络安全学习过程中缺少基本的辨识能力,教师在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当重点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适当串接相应的基础网络安全技术的讲解内容,使学生在网络安全学习以及对网络空间安全技能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知信行合一。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缺少专门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学校、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安全能力和安全素养的综合情况,参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安全法》,组织丰富完善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立科学合理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和安全素养的培养指标和目标。教师和家长应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把增强小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和防护技能作为出发点,帮助学生有效应对网络空间中违法有害的信息,做到科学合理的判断和识别,并且具备基本的抵御能力和防控能力。这应纳入当前小学素质教育阶段的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和技能讲解体系中。
(二)开展网络空间安全技能的通识课程
1.学科互动
网络空间安全技能通识课程的概念相对较为宽广。上文提到,大部分网络空间安全通识课程、知识、概念通常是由信息技术教师进行讲解传授。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涉猎面较为狭窄,还无法帮助学生完成全过程、全时段学习。因此,在打造网络空间安全技能通识课程的过程中,学校以及教师应当结合“三全育人”思想观念下全员管控的核心思想。尽可能将通识课程融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分支。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甚至音乐教师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网络空间安全知识。就好比在当前的“立德树人”背景下,需要将课程思政整合到各学科、各项目中,从而做到对学生全方位的覆盖引导。
2.学段衔接
在这个阶段,需要以学校的基础信息科技课程作为核心,分析各学科、各领域、各分支所涉及的网络空间安全元素。这样可以构建一个体系化的通识课程架构,正如当前大部分学校所建立的“大思政”课程体系。通过合理排配思政教育内容,可以在各个阶段、各个时间节点通过合理安排,减少思政教育期间所需投入的资源。因此,在网络安全通识课程教育培训过程中,也需要有相应的“大概念”课程。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阶段,需要有效协调各学科老师开展通识课程教学项目,以节约在培养学生网络空间安全技能过程中所需花费的时间和资源。
在低年级阶段所开展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教育需要重点以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作为出发点,将其中所涉及的网络安全危害向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安全空间学习的重要性。
而在中年级阶段,各学科教师则需要适当升华相应的概念,比如衔接相应的基础技术讲解活动,让学生对Internet、互联网、物联网以及现有的云网络、人工智能、网络大数据系统的基础结构进行认识学习,深入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网络空间实体概念。各学科教师可根据该大概念指标,衔接各自的教育课程,深化讲解相关知识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化相应的学习概念。例如,政治教师可在讲解国家主权的过程中适当衔接网络空间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在中年级阶段能够形成正确的网络空间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而在高年级阶段,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对其中所涉及的网络空间安全要素向学生进行传递讲解,例如讲解典型的恶意代码、常见的病毒数据库、蠕虫和勒索病毒,剖析社会工程学、网络欺诈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相关网络安全问题。此时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时代热点话题,剖析网络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相关信息安全事故的危害。在通识课程教育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自主防范能力。
总体来说,开设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通识课程涉及较多的要素信息,各学科教师须开展联合协作,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阶段确定教育目标和方向,减少相关教育资源的浪费,做到各学科之间的互动衔接和整合,帮助学生从意识领悟、概念探索、基础技能学习和技术实践应用等多个层面高效、层次化地学习。
(三)安全技术实践教学
开展对小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工作也需要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构建良好的实践育人体系和育人架构。在实践操作管理环节中,包括个人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教育培训、智能机安全防范、网络访问安全防范、信息传递发布安全防范、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购物网络支付安全防范、网络空间法律法规的讲解等。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安全访问个人计算机,规范地查阅资料,使用安全防护工具,并通过实验操作来掌握计算机安全使用的方法和技巧。此外,在当前的管理背景下,对学生的手机管理也提出了硬性标准和需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研究手机中的安全机制、安全设置以及手机数据保护等内容,掌握安全操作智能机的基本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手机安全操作技能。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习使用基本的加密技术和数字签名技术,如在传递涉密的文档或信息资料时,可以利用压缩和加密处理文件,从而保证发布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在网络社交、购物和支付过程中,教师需要教育学生规范和合理使用社交软件、电子邮箱等工具,不随意打开链接或恶意链接,确保文件经过病毒检测后再打开。此外,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网络支付风险防范能力,如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和支付账号密码,对诱导性支付和消费问题能够做出独立的判断。
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应承担起基本的安全责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与社会各阶层和各主体共同营造良好、文明、理性的网络安全讨论氛围,从而有效过滤不安全和不良的信息。
总体而言,在实践教育环节中,教师需要重点从以上多个方面入手,以提升学生的能力、思维和素质为出发点,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的网络空间安全技能培养工作需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学校和教师应该开设网络安全技能通识课程,来完成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打造。同时,需要强化网络安全技术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做到全方位覆盖和引导网络空间安全技术教学,确保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能够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并能够有效地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实现文明上网和规范上网。
作者单位:徐桂梅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
參 考 文 献
[1]辛学伟.“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策略研究[J].长江丛刊, 2017(35):296,298.
[2]仓党高什姐.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J]. 考试周刊, 2021(89):1-3.
[3]刘宁,张恒.“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20(3):4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