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摘要:当前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及建议,旨在建立长效可行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深度学习
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和处理能力,还需要极大的提升,深度学习理念的提出,就是增加学生在理论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以及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渐的增加深入学习的内涵,将有限的课堂进行无限的延展,带动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一、对比基于课程知识的“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
1976年,美国著名学者马顿和萨尔约首次提出了“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的概念,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策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发展,深度学习概念在很多领域获得了研究和应用,特别是在教育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以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笔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学习和研究,认为将思政元素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特别在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优势较为明显。下表是对基于课程知识的浅层学习和基于思政教育的深度学习的研究对比(如表1 所示)。
由表1可知,学生基于外界压力的迫使,由外及内地进行被动学习,将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罗列拆解和重复的机械记忆。为了应付分数、升学等外界压力所进行的浅层学习,并不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基于个人对于社会价值的追求,由内而外地进行主动学习,辩证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有效地进行整合归纳,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通,创新性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并积极地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改进,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需要将深度学习理念贯穿日常教学的全过程,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中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基于对中职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相对较浅的层面。
首先,在深度学习的认知维度上,只有极少部分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较好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度学习。在面对具有创新性的任务时,学生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创造能力也较为低下。另外,学生将知识、技能应用于某个新情境的能力表现明显优于分析、评价和创造者这三项认知能力。根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析、评价、创造的能力要求显然要高于应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调查问卷的结果。
其次,在深度学习的情感维度上,仅有不足半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大约有70%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获得的学习成就感较低。值得深思的是,许多中职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缺失政治信仰,甚至价值观也被扭曲,进一步导致这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害怕吃苦,缺乏团结协作的精神,心理素质也欠佳。
三、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深度学习实施策略
(一)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将深度学习融入课程体系
由于计算机教材内容中知识较为零碎,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解和整体把握知识变得非常困难。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起来,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深度学习的理论,构建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和知识,促进对新知识的消化吸收和重构。因此,教师必须设法将碎片化的教学内容用明确的线索串联起来,通过整合知识点,结合学生原有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教材中相关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整合归纳所学知识,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通,从而将知识进行创新性的迁移和运用,形成愉快的学习体验,实现跨学科、跨领域的新旧知识融合。
(二)优化课程实施过程,让深度学习有机融合到课堂教学中
1.探究学习者个性化,营造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突出专业特色,探究学习者的个性特点,而非统一规划和被动接受,这样能够有效减少学习者的学习压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解PPT设计与制作、动画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时,笔者结合扬州市“少年说扬州”活动展开教学。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笔者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扬州大运河的相关资料以及制作幻灯片动画的课前作业,并上传到超星学习通平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课前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同时,教师播放大运河视频和个性化的优秀幻灯片作品,激发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幻灯片充分、合理、有序地展示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现实社会价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个性化的优秀幻灯片动画作品,加深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社会价值的理解。
学生通过尝试制作幻灯片動画,进一步对大运河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品味大运河的情境,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激发了对幻灯片动画设计的兴趣。此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学习,主动尝试操作,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深度学习。
2.以现实问题引领,模拟社会实践
教师应围绕专业和行业背景展开教学,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态度、职业品质和职业素养,例如,开展“保来得”杯邗江中等专业学校校技能大赛网络搭建项目决赛。技能大赛能够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对所学内容有更具体的目标和坚持。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促发深度学习。
基于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和职教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方法,融理论于实践,通过“做中教”“评中教”,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首先,教师在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紧紧围绕任务开展活动,进行自主探索和相互协作的学习。其次,教师利用视频等方式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借助信息化学习资源展开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促发深度学习。
4.搭建教学信息平台,保证深度学习的有效融入
技术平台的运用需要保证深度学习的有效融入,而非单一地演示。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层级。
例如,在WORD图文混排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前,笔者通过QQ学习交流群平台布置寻找扬州历史文化古迹图片的预习作业,并分享到群里。在课中,笔者全程综合采用超星泛雅课堂学习平台,并配合抖音视频和X-Mind思维导图软件展开教学。在课后,笔者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拓展训练和课堂评价,从而建立起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智能學习环境。笔者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建立了四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完成图文混排的探究任务,实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化学习的相融相通、相辅相成。此外,笔者还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图片效果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辩论,从而实现了问题化情境贯穿整个课堂。
基于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性强和职教学生学习特征,优化教学过程,将传统课堂延展为课前预习、课上学做和课后强化三个阶段。教师通过超星泛雅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学生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活动,加强对信息化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综合布线实训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仿真的实训环境。通过情境教学、视频、示范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系统化,实现知识迁移及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三段六步”教学程序,包括准备阶段、探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准备阶段:学生收集扬州大运河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同时制作幻灯片动画的课前作业。教师展示具有代表性的课前作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动画设计。
探究阶段:教师设立模仿动画,引导学生初步尝试。然后,教师完善动画,学生学习进阶操作。最后,学生创作作品,完成高阶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和师生问答,学生能够探究调整动画顺序和时间的方法。在不断完善和美化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动画设计的要点,最终的作品也更能表达艺术创意。
总结阶段:首先,各小组从知识、思想和方法上总结本项目的收获,归纳整理知识点,完成思维导图。然后,学生结合各自作品观看思维导图,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最后,学生登录平台,领取任务,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完成拓展练习,做到知识迁移及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四感五化”中职活力课堂范式进行设计,即教学内容融合化、教学环境系统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过程结构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使课堂呈现“四感”的总体活力样态。例如,以融合大运河非遗文化为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动画设计的要点,协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设计实践操作。其次,通过师生问答互动,揭示动画顺序调整的方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制作大运河路线图。再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索调整动画顺序和时间的方法,实现“做中学”。接着,教师围绕学生作品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问中学”。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和最优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用中学”。
6.完善课程的评价方式,提升课程的育人效果
在制定评价细则时,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必备知识与技能要求,坚持多主体、量质结合的过程性评价,而非以专业知识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系统性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超星泛雅学习平台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竞争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养成善于沟通和共同合作的良好品质。以深度学习来提升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的发生和深入,这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有益探索,也是培养新时代人才的必然要求。
作者单位:陈玲 江苏省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参 考 文 献
[1]王南清.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1(17):117-118.
[2]董芳芳.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个体合作学习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06):50-53.
[3]陈昌林.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21(05):65-68.
[4]尹立坤.聚焦深度学习: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学习设计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Z3):52-54.
[5]吴宁宁.从探索原理出发——高中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指导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13):7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