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融合教学逐渐成为美术教育重要的选择,对全面提升美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阶段,意味着国家和社会上的一切都可以被数据量化,包括美术教育课堂都可以通过数据呈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前,在大数据、物联网、智能AI的支持下,教学载体向多元化发展,传统单向教学模式逐渐被互动式、共享式互动教学取代。本文分析信息技术融合环境小学创意美术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如美术教育活动方向不够清晰,美术教育素材选择相对单一,教学互动交流存在滞后特征,教育对象参与活动深度不足等;结合实践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坚持生本理念,重视培训学生创造能力;依托网络资源,扩大教学素材选择空间;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师生互动交流质量;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学生有效参与活动,力求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环境;创新美术;教学思考

一、引言

在《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学校需要加大信息技术在日常教育中的普及,促进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的完美结合”。对它美术教育平台化、数据化、场景化、信息化发展,赋予美术教育更多的技术优势,让其成为美术发展新的方式。但由于美术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始终被视为不会影响最终成绩的“副科”,导致学校、家长、教师、学生都很难重视起来,而美术教育却是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健康身心的重要“抓手”。2000年11月,在《中小学IT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应加大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教学力度,将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逐渐推进教与学之间完美融合。”但美术教育模式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信息化逐渐与美术教学相融合,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载体,让美术教育模式快速升级。同时,信息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创新,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网络信息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体现出更多的精准性、全面性、稳定性,让美术教育变得事半功倍。基于此,本文选择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应用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够找到两者融合的契合点,更好地推动美术教育效果的提升。

二、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应用的重要意义

随着数据化思维的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技术逐渐与所有学科领域相融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对美术教育课堂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信息技术为美术教育课堂应用提供环境支持。环境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为美术教育课堂提供最好的教育环境,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升级换代,电子白板、投影設备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学提供支持;海量的网络教育资源,让美术教学解构和分析有更多的素材支持,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精准、数据、融合思维。

第二,信息技术为美术教育课堂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是网络数据化发展新的应用阶段,逐渐由技术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使得美术绘画技术得到全面升级,以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作品,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让绘画变得更加的灵动,纤毫毕现,同时也能够给予创作者更为开阔的视野,为他们提供更加高效的创作技术,节省更多的时间成本。

第三,信息技术为美术教育课堂应用提供美育支持。美术教育属于美育范畴,除了学习美术创作、赏鉴相关的理论和技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网络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极为激烈的空间,而信息技术能够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和分析,阻隔那些不利于学生身心成长的负面因素,为美术教育提供适宜的美育教育环境。

三、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美术教育方向不够清晰

将信息技术与美术教育相融合,希望能够优化教育关联群体的数据思维,能够从数据视角精准、多元、综合性地进行思考,让学生具备更多的量化属性,不在学习过程中落于俗套,但从教学总结发现,美术教育能够按照既定教学目标组织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将信息技术融合其中时,部分教师的能力素质就显得捉襟见肘。主要原因在于美术教育方向不够清晰,部分教师大多是为了教育而教育,重过程轻结果,而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技能。加之,美术课程在小学阶段大多视其为“兴趣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培养内在美育素养和品德。所以,美术教育方向有待调整和优化。

(二)美术教育素材选择相对单一

信息化促进美术教育素材的多样化选择,在没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过程仅仅停留在于基础性的讲解和展示,很难让学生产生直观的印象,而在信息化技术融合后,可以选择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让教育素材更加多元;同时,也可以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系统进行操作,跟踪部分教师美术教学活动与信息化融合过程,发现素材选择方式方法过于简单,无法实现多样化发展目标,导致很多美术教育落入俗套。如“节日”一般以鞭炮、笑脸、灯笼、红色元素等去表达,而“秋天”则以寒冷、丰收、落叶等去表达,几乎所有的美术教育都被固化了,使得美术教学创意创新无法被有效实施。而数据化价值内核是创新、共享、融合,目前虽然能够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但尚未达成预期的目标,教育素材选择上没有体现出数据化优势。

(三)教学互动交流存在滞后特征

信息技术最大优势在于互动性、共享性,部分老师认为美术教育的三部曲就是“教、学、练”,其他的所有的应用都属于画蛇添足,对于教学本身的意义不大,因而忽视信息技术内在的互动属性。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可让学生与绘画技巧、赏鉴对象和创作思维产生连接与互动。信息技术是互联网体系的创新,属于无物不联、无所不联,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老师就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持续拓展学生的视野。数据化重要特点就是“分享”,通过网络数据实现最优化目标,但从教学互动交流来看,美术教学没有体现出数据价值,没有真正将互动交流视为重要的教学载体,学生真实想法得不到全面表达,也无法从其他学生身上获取“营养”,学习效果就无法得到最大化提升。由于信息技术载体应用较少,学生在参加线上教学时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教学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四)教育对象参与活动深度不足

信息技术在实践应用中,能够让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体验度和参与感,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的机会。信息技术应用能够促进美术教育内容具象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活动网络化,也能够让教育对象有更多的参与。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自身思考能力不足,无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效创新,在教学方法更青睐于“教授法”,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忽视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体验与参与。比如,教师习惯于按照“讲授—练习—提问—考核”的步骤进行教学,学生在其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关注和引导,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从教学对象参与来看,学生只需要带“耳朵”即可,其余教学过程均由教师完成,这种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规律。从教学设计分析,学生能够参与的环节和时间不足,即使学生想发表意见也没有渠道,导致教学参与不足。

四、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应用策略

(一)坚持生本理念,重视培训学生创造能力

美术教育活动的信息化发展必须以生本理念为核心,围绕学生成长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首先,明确发展方向。围绕目标明确美术教育课堂发展方向,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任何时候都突出学生需求,一切围绕需求设计,一切以学生需求为牵引。信息技术拥有无限的创意,因为网络参与对象的多样性决定美术创意的多元化,创意本身就代表着创造力,所有新的事物出来都不是空穴来风,都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后再细分成学生可以接收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正确的导向。其次,加强思维引导。通过创设数据化环境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得到提升和思考。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才能够让他们选择正确的成长路径,始终认为思维的成长才是真的成长,能够影响学生终身的只有“习惯”。如思维习惯、社交习惯、行为习惯等等。始终在思维引导上下功夫,让学生的行为形成定式。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思维产生积极正向的引导。最后,鼓励关联思考。学生在参与美术课堂教学时,应当充分拓展思维认知深度,允许学生进行无限联想,优化他们认识世界的方法。“想象力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所有的创造都是基于想象基础之上的,人类的进步总是有着无穷的假设与推理,强大的关联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游刃有余,能够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二)依托网络资源,拓宽教学素材选择空间

教师队伍要将网络素养视为重要的能力,依托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水平,拓展思维视野,弥补资源不足引致的各种风险。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能够更好地提升素材应用效果,优化美术教学效果。

首先,选择正确方法。信息技术能够为美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方法,通过数据化模式进行选择,能够增强美术教育技术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实践来看,信息素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快速加工、分析、整理、归纳,并且与决策相结合,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从教育资源来看,目前不是无可用方法,而是可选择内容太多,所以必须掌握选择的能力,让自己能够从大量的数据资源中迅速识别并找到有效的方法。其次,扩大应用范围。信息资源选择必须要具备多样化特征,预选数据素材应当是最终结果的3-5倍,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优中选优,保证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由于学生的思想比较多变,问到的问题也会成倍增长。所以,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依托网络资源选择素材,并且对获取的资源进行分类,为实施创新美术教学做好万全的准备。再次,适度加工。创意美术的关键词是“创意”,所以素材仅仅是教学的基础,通过加工提升教学实践效果,与学生学习规律相适配,符合学生对于“创造”的需求。而且主题教学本身也要教育不能过于随机,必须要有所设计,要带着一定目的性,以主题为牵引,组织各项教育工作。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师生互动交流质量

创新是美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之一,美术教学活动必须满足学生创新创造成长需求,教师要适时增加交流互动时间,选择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观点进行互动,有效提升美术教学效率。

首先,优化教学方式。美术教学信息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能够将信息化思维与价值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是教学领域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教师选择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及时将知识分享给学生,让他们具备创新的能力与意识。教学方式必须要与内容相匹配,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同时,将实效性放在首位,教学方式本身没有对错,但能够符合“创新”定义则存在差异。其次,提升交流互动质量。交流不是提问的过程,而是双方在平等條件下的交流,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参与的主体并且提出重要的观点。主题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互动,学生在交流、参与、互动、体验中得到综合性的提升,所以互动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主题教学质量。最后,潜移默化影响。创意美术主题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将自己作为背景存在,适当的发声去引导。创意美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润物细无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行为和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与成长,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教学活动。

(四)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学生有效参与活动

个性化和差异化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教育,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将参与作为主要衡量标准,信息技术能够为美术教育创设更好的教学环境,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特质,允许学生与众不同,根据学生的优势进行指导,让他们获得不同的成长力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质,每名学生在学校都能够得到成长,教师必须要从每名孩子最优势的方面入手,强化他们的个性意识与能力。其次,调动参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当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设计,让学生能够有效参与。主题教学的关键在于“主题”,要让学生的学习带有目的性,不是随机的或是盲目的,任何教育都是有意义的,所以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注重效果反馈。家校合作是教育的重要模式,双方互为延长线,能够辅助另一方进行教育,确保教学效果有效提升。效果是最终的评价指标,所有的教学选择和活动都是以效果为目的,所以除定期组织内部考核外,还积极与家长沟通,了解学习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

五、结束语

本文从数据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美术教育课堂应用的重要意义入手,深入查找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美术教育方向不够清晰,美术教育素材选择相对单一,教学互动交流存在滞后特征,教育对象参与活动深度不足;结合实践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坚持生本理念,重视培训学生创造能力;依托网络资源,扩大教学素材选择空间;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师生互动交流质量;关注个体差异,确保学生有效参与活动,以期达到预设的研究目标。信息化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够为美术教育营造更为鲜活的教育空间。

作者单位:赵书乔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杜芊荭.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当代美术教育变革——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04):487-488.

[2]李仲林.教育扶贫背景下农村学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2(08):174-176.

[3]卓芽.数字化时代的高校美术教育——评《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2(05):115.

[4]徐孝研,张思凯.信息化背景下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与时代(中),2021(06):97-98.

[5]马兰茜.信息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发展的路径研究[J].美与时代(中),2019(11):109-110.

赵书乔(2007.07-),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学,环境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