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代明
骆宾基体验生活
十二月份的京郊天寒地冻,北风刺骨,几里地都见不到人烟,显得异常荒凉;就在这样的土路上,风尘仆仆走过来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他就是著名的东北作家骆宾基。
1962年11月20日,中国作协刚开过深入生活的座谈会,一众作家纷纷表示,要响应号召,到农村、厂矿去体验生活,写出更能反映时代的好作品。骆宾基是他们当中最积极的一个,当即就向作协书记邵荃麟表态:“15号以后到顺义选一两个点,春天前酝酿长篇,先写农村,明年回来写长篇……每年去郊区三个月,5年内拿出30万字来。”现在,他正是响应号召,一个人扛着两大包行李,徒步走在从焦庄户到木林公社的路上。本来,作协秘书长张僖,在得知他有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打算,准备派一辆车,将他和行李一起拉过去,但被不愿特殊照顾的骆宾基一口回绝。这位已是近五十岁年龄的硬汉,愣是靠双腿徒步走完十几里土路。
后来几个月,他为了解农民真实现状,又陆续跑了上辇、北小营等好几个顺义公社;这种执着和肯于付出,让骆宾基获得当地农村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这过程中他又了解到,公社中有不少喜欢写报告文学的业余作者,手中掌握不少材料,只是苦于没有写作经验。骆宾基便耐心地帮他们把一个个小事串联起来,整理成文,结果很受欢迎,同时他自己也深受启发。比如,有的农民看到自留地在自己手里才生产80斤,可交到队里能生产200多斤,就主动把自留地交了上去。而有的农民,“资本主义思想严重,前年去年都做小买卖,掺假,儿子就和他吵……学习十中全会以后做了检讨,一直到现在生产劳动都很好”。骆宾基后来写的话剧《结婚之前》,正是根据这些生活素材创作完成的。
蓝天野执导《结婚之前》
《结婚之前》,是骆宾基于1964年创作的剧本,它描写的是北京郊区,农村大队副书记柳遇春和杨老二的儿子结婚,在结婚前,柳遇春与总想搞个人副业、投机盗窃的杨老二,展开一系列斗争的故事。
这是骆宾基解放后创作的唯一一部话剧,也是北京人艺著名演员蓝天野执导的第一部话剧。作为编剧,骆宾基很重视这部剧,看过彩排后,向导演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比如,让他在剧中“加强贫下中农力量,三幕较平,要把矛盾弄得更尖锐些,搞成高潮”,等等。蓝天野也是对执导这部剧格外上心,在听取骆宾基意见之外,还按照自己理解对剧情进行了处理。该剧于1964年9月20日在首都剧场正式公演,演出的都是人艺非常有名的话剧演员,如朱旭、黄宗洛、狄辛等,取得巨大成功。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彭真,还亲自接见了导演蓝天野,夸赞《结婚之前》:“写得好,演得好,不枯燥。”后来,骆宾基根据彭真指示,也是凭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又对剧本进行了数次修改。1964年底,“华北地区话剧观摩大会”要在北京隆重召开,骆宾基听说后,从11月中旬开始,夜以继日加紧了对剧本的修改,甚至为此急火攻心,病倒在床上。我父亲还曾去医院看望过他,安慰他不要着急,并对《结婚之前》也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在之后的观摩大会上,这部剧果然没让人失望,再次大放异彩。由于历史原因,《结婚之前》的内容免不了有其局限性,但这部由骆宾基创作,蓝天野执导,彭真市长亲自点评的话剧,注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它应有的一幕。
派出所“风波”
尽管骆宾基在创作上成果丰硕,但他的一生却十分坎坷,尤其是进入十年浩劫时期。
上世纪六十年代,骆宾基还住在北皇城根(现已改造成平安大街)61号。1966年6月15日这一天,邻居又与骆宾基发生了激烈争吵,骂他是“地富反坏”分子,结果把这条“东北汉子”彻底惹恼,两个人动起手来,竟至闹到派出所去。于是,当地派出所给骆宾基所在单位打电话,让派人去解决。当时,我父亲是北京市作协筹委会一位干事,正负责北京专业作家这一摊工作;出了这样一件事,理应由我父亲代替单位出面。
我父亲来到派出所,先听民警介绍了整个经过,然后,他向对方进行了耐心解釋。他说:骆宾基是我国著名作家,在单位向来都是工作严肃认真,为人正直善良;骆宾基这次与邻居的纠纷,绝不能怪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位邻居平时就与骆宾基关系紧张,像看管“地富反坏”分子一样管制他。但骆宾基绝不是“地富反坏”,而是解放前就向往革命、写出过许多作品的好同志,希望民警能深入了解他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再做出判断。“希望群众不要把他当‘地富反坏那样来管制,有问题可以互相帮助教育,解决不了就找政府,别动不动就动武”。经过一番解释,民警总算公正及时地处理了这场纠纷,让骆宾基顺利回家。
经过这一件事,骆宾基与我父亲结下了更加深厚的友谊。
编辑 韩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