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沈望舒
近几年来,逛一次展览、听一场有专业水平的讲解,成为热门的出游选择。在各地博物馆上新“打开方式”感召下,“出圈”的文博风物令多馆化身旅游平台的“网红打卡地”。刚结束的寒假里,“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人头攒动,南京博物院“家·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天天火爆,河南博物院网上复原场景的隋代大墓震撼受众……魅力十足的2023“开年展”,正为博物馆引来一波游览热潮。
定义
博物: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总称;博物馆,按照相关词典的解释,是指搜集、保管、研究、陈列、展览各种文物或标本的机构。但人们更多有感的是博人、博史、博识、博社会,叫博覽馆或许更贴切。
文博业还有“类博物馆”的划分,是指具有或具有部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教育等性质与功能的场馆:包括纪念馆、名人故居、陈列馆、规划馆、美术馆、艺术馆等,以及军史、厂史、校史、村史等馆(室)。
党和国家的引领是博物馆繁荣的根本。***总书记2015年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2016年他指出:“中国各类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也是当代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2021年他为之做出明确定义:“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2022年他进一步阐释其重要意义:“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而他关于“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的经典话语,关于对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点化,则已经成为文博业的行动指南。科学的指导思想和有力的发展战略,推动中国博物馆和文博业的全面兴盛。
数字
2021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相比2012年的3069家增长了约1倍,平均每1.4天增加一座。观众人数从2012年的5.6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2.7亿人次。之后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展人次减少,但2021年参观人数仍达7.79亿人次高位。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接待观众7.79亿人次,策划推出3000余个线上展览、1万余场线上教育活动,网络总浏览量超过41亿人次。中国拥有世界年接待观众最多的博物馆(故宫1700万),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国博19.2万平方米)……
2008年起中央财政每年30亿元的专项补助,有力支持博物馆对公众的“零门槛”,促使博物馆免费开放占比90%以上。挖潜、创新令博物馆青春勃发,文博类影视综艺让博物馆出圈、出彩、入云,文创使博物馆化危为机。
缘由
首先是传媒助力:1993年上映延宕20余年的《侏罗纪》系列,2006年底至2015年的三集《博物馆奇妙夜》等进口大片,点燃青少年对博物及博物馆的热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典籍里的中国》等中国综艺款款爆棚;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而创意的舞剧《五星出东方》,两度为“央视春晚”带来惊艳;而由乐舞俑转化生成的《唐宫夜宴》更是营造出“破圈”级效应——其总导演陈雷说:“最开心的……是听到有人看完节目后,确实想去博物馆转一转。”再者是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和人们文明水准的提升,博物馆与广大受众“双向奔赴”,于是兴旺发达。因此,“供需两旺”是文博业持续发展之基。
业内曾喟叹的“国人缺少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开始变为很多人的有时间就去“看博物馆”的生活方式。“博物馆热”方兴未艾,既表现为博物馆文化志愿者报名踊跃,又表现为喜欢去博物馆的观众倍增:央视2022年“十一”黄金周报道,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多数时段预约已满,上海博物馆精品展“一票难求”。网络热词新添“看展式社交”:年轻人热衷看展,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看展体验。
博物馆热的原因,更多体现在神魂道型价值内容吸引,AR与VR等新技术构建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观众素质提高,互联网通达,故宫朝珠耳机、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俗称马踏飞燕(小绿马)的玩偶等文创产品趣味盎然,共情天下。
发展
各地多有博物馆发展规划。在首都,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区备案博物馆已达215座。据《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到202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将超过2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将超过4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在成都,全市有博物馆172家,总量列全国第二;平均每10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远高于当前国家平均值。据成都市“十四五”专项规划:2025年博物馆数量将达到320座以上、年接待观众量将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
国际
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40万人口43座博物馆,不到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尤其文物故事于现实中延续,令城市在文化中活着,是真正博物馆之城。
“老桥”与家族教堂的绘画,诉说着伟大但丁缠绵凄婉的故事,另类诠释着《神曲》的诞生背景。镌刻于一建筑外墙的长长石槽,是数百年历史的“公平尺”,它警示商家务必诚信经营,不得缺斤短两。中心广场圣母之花大教堂灰楼门边,一位头裹麻布者的壁画被大玻璃保护起来,画意:无私施救、不图报答。它告知人们,此处曾是有600年历史的、提供免费公共服务的一家医院。壁画下方,有一深入墙体的椭圆形的小孔。据说每当医院资金匮乏时,楼上窗户便挂出一盏老油灯;于是人们便相互转告、汇聚楼前,通过小孔投入捐资。意大利由此传统生成法律:发现病伤者,路人须第一时间呼叫救援,否则以违法论处。
如今,医院早已迁出,但是成排的救护车、身着橘红制服的志愿者,说明仍然保有急救功能,传承延续着人类的美德。
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协会治下的公共文化群,包括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设计博物馆、国家动物园、美洲艺术档案馆等,及八个著名研究中心在内的二十余个重要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协会支配着年度十几亿美元的美国政府公共文化建设服务资金,负责招聘馆长和对这些顶级文化场馆的管理。场馆群收藏着1.4亿件文物和艺术品,年均接待访客2400万人次,由 6500名全职员工和5000多位志愿者支持运行。其中,国家艺术馆说明写道:“无论何时皆可免费入馆。”馆内提供免费导游及为家庭活动的服务项目……彰显公益性本质。
卢浮宫2017年接待了830万观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所见:在名画前席地而坐,先聆听关于展品的故事,然后临摹展品的一群日本中小学生。
编辑 韩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