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于蕾:从《国家宝藏》到兔年春晚

时间:2024-04-23

张东亮

43岁的于蕾第一次担任春晚总导演就不负众望,并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个原本“耍笔杆子”的东北大妞,为什么能跨界“导”火《国家宝藏》和兔年春晚?

凭“笔杆子”进央视,成为哈文的左膀右臂

1979年,于蕾出生在辽宁沈阳,父亲是一名书法家和诗人。在老爸的熏陶下,于蕾从小喜欢文学,从诗词、名著到连环画,只要是带文字的读物她都爱看。

高中毕业后,成绩优异的于蕾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新闻系。基于惊人的阅读量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于蕾上大学期间,就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

2002年大学毕业后,于蕾应聘到央视财经频道,成为一名实习记者。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妻子哈文,和于蕾一样毕业于“北广”,算是她的“师姐”。哈文很欣赏于蕾的文笔和性格——她拥有深厚的国学底子,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写出的文案时常令人惊艳!而且于蕾工作起来很拼,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同事们都称这个热情爽朗的东北小妞“于三娘”,意为拼命三娘。

2003年7月,哈文筹备起了后来家喻户晓的综艺栏目——《非常6+1》,邀请于蕾参与,她成为了哈文团队最早的成员之一。从道具到制片,从导演助理到外联,于蕾几乎尝试了栏目组中涉猎的所有工种,并获得大家的肯定。

2008年诞生的《咏乐汇》,让于蕾的职业生涯与梦想的碰撞又进入一个新层面,她在节目中担任总撰稿,又积累了豐富的文案创作经验。

2012年龙年春晚,哈文成为总导演,时年32岁的于蕾被任命为央视春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总撰稿。她自然不敢怠慢,拿出大量时间,把20年间所有的晚会都看了一遍,才开始撰写文案。从12月下旬的第一次审核到最终直播,于蕾修改的文案有20稿之多。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不辜负哈文和全国人民的信任,于蕾历经无数个不眠不休的日夜,才完成了整台晚会的台本设计和串词撰稿。

特别是跨年零点倒计时的台词,为了不出差错,于蕾分别准备了四个版本的串场词。但因为个别节目没把握好时间,龙年春晚进行到一半时,导演组发现演员们不小心拖了时长,多演两分钟12秒!由于每个节目都有精确的时长,前一个演超时了,就得从后面的节目中“抠”出来,这无疑造成了一系列的变故。

于蕾不忍心打乱演员们的演出节奏,干脆灵机一动,决定从她撰写的主持人串场词中“抠”时间。于蕾临时删减了接下来的串词,尽管那一个个文字都是她通宵达旦、几易其稿才精心创作出来的,但于蕾压缩得很果断,哪怕咬牙心疼得不行。当天,她不露痕迹救了场,避免了春晚节目的时间错乱。

在哈文、于蕾团队的努力之下,2012年龙年春晚最终以7.7亿观众收看的成绩,被认定为“全球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并荣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于蕾也成为师姐哈文的左膀右臂。

因为干得称职又出色,于蕾又在2013、2014、2015春晚中完成了更加繁重的工作,不光继续担任总撰稿人,还担任歌舞类节目的导演。

而真正让于蕾“火出圈”,并受到了张艺谋导演的高度赞扬,是因为她打造出了《国家宝藏》。

2015年,于蕾决定借助故宫博物院等大型平台,制作一档文博类节目,名字就叫《国家宝藏》。“因为普通人对于文物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收藏层面,他们只关注文物的真伪,值多少钱。我想用节目告诉大家:文物最重要的价值,其实是它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人文精神。”这是于蕾做这档栏目的初衷。

2015年9月,央视为节目创新人才提供海外培训的机会,于蕾交了一份8000字的《国家宝藏》节目方案,并最终被选中。她从与央视同事们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赴英国交流学习的机会。

导火 《国家宝藏》,她让文物“活”起来

在英国培训的40多天,于蕾经常去大英博物馆闲逛。在博物馆瓷器馆里,她认识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一位在读博士。当时博士正给一群中国留学生当讲解员,从宋元青花瓷聊到晚清景德镇,他侃侃而谈,生动有趣。等这拨听众散开,于蕾凑上前找博士聊天,问他“为什么要学历史”?对方的回答很简单——“你不觉得历史特别浪漫吗?”

这句话,成了于蕾在伦敦的收获之一。当时,国内拍博物馆的纪录片不少,但普通观众对这个题材仍有很大的距离感。该如何拍出历史和文物的浪漫?于蕾决定将《国家宝藏》做成一档“能打动所有观众的文博类综艺”,希望节目既带有“纪录片的特质”,也不乏“综艺节目的亲切感”。

回国后,于蕾开始前期调研,带着团队跑遍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查阅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摸索了两年,她又有了新发现:“只有把文物拉下神坛,拉到你身边,让你看到自己的生活真能受到文物的影响,它们才能真正浪漫起来。”

于是,于蕾团队敲定了节目形式:一半篇幅描绘国宝的“前世传奇”——通过舞台戏剧的方式讲历史,告诉观众是谁赋予了它们生命,而它又改变了谁的命运,背后蕴藏多少豪壮与悲情;另一半时间则用来讲述国宝的“今生故事”——文物不是尘封的历史,它们承载了民族的过往,也影响着当下与未来。

2017年12月3日,《国家宝藏》第一期节目在央视综艺频道播出,推介故宫博物院的三件国宝:“瓷母”釉彩大瓶,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最高峰;《千里江山图》和“中华第一古物”——陈仓石鼓。

于蕾十分严谨,她为《国家宝藏》邀请了北大历史系老师、知乎上的历史大V等,形成专家组共同为剧本把关。每一期节目精剪完成后,于蕾团队和故宫博物院都会组织20多位专家来“挑刺”、找毛病。

为了做好《国家宝藏》,于蕾曾连续两三个月每天只睡3小时。制作第一季节目耗时两年零七个月,于蕾和团队翻阅了500多万字的文献资料,开了4000多小时的创作会议。既让节目拥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满足了年轻人对节目质感的要求。

在于蕾团队的精心策划和制作中,一件件文物很快就在舞台上“活”了过来。观众透过《国家宝藏》节目,真切感受到了国宝和当下这个时代的同频共振,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这档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剧烈反响,很多人表示,没想到文物类节目竟然也能这么有趣。

在一向苛刻的豆瓣网上,《国家宝藏》第一季评分9.0,第二季9.1,第三季9.2,成为了一档获奖无数的“宝藏综艺”。

于蕾看到大量网友评论《国家宝藏》,说他们激动到泪奔,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浩瀚文明感到骄傲自豪!这也让于蕾团队感到很有成就感。而更让人欢欣鼓舞的是,随着《国家宝藏》节目的大火,各地博物馆的人气也上来了,有数据显示,2018年元旦,全国博物馆的客流量增长了50%!

当上春晚总导演,化险为夷打造“文化中国年”

2022年初,第24届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张艺谋身为开闭幕式总导演,决定请于蕾当总撰稿人。

为了这项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事,于蕾先后写出600个文档,其中有文案、策划案,也有会议纪要等。而与此同时,她还要负责出品《国家宝藏》的新一季节目,每天两头跑,忙得不可开交。于蕾的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家人过生日都没空回去,甚至连上WC都要严格控制。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以文字的形式,诠释出了张艺谋追求的“唯美东方韵,质朴人民情”。开幕式以24节气、14首古诗词倒计时,让大家看到了于蕾的文采和底蕴,北京冬奥会的惊艳开场也折服了全世界!

于蕾,凭借她策划制作的现象级精品节目《国家宝藏》,以及春晚、冬奥会上那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文字,荣获了“白玉兰奖”、电视文艺“星光奖”等多项大奖,并被称为 “宝藏导演”。

在央视默默付出20年,历练过4次春晚之后,43岁的于蕾终于“出师”了,她被选定为2023年兔年春晚总导演!于蕾获知消息后,第一感觉是“压力山大”。考虑到2022年春晚的口碑并不理想,她和团队成员立志要让2023年春晚给大家带来惊喜。

央视春晚每个节目的幕后,都很不容易。能把最优秀的一批演职人员,聚在一台承载着民族文化情感的晚会里,还要兼顾各方面的需求——文化符号、情感共鸣、团结向上、民族情感……于蕾的压力当然很大。

2023年央视春晚收视率、传播度均创造了历史新高!全媒体累计触达162亿人次观看,覆盖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还赢得了一片叫好。于蕾第一次担任春晚总导演,就不负众望,被网友们点评为“最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春晚导演”!“观看今年的春晚之后,有笑声,也有思考。”

有人说于蕾运气好,先后得到了哈文、张艺谋的赏识和提拔,才取得了今天的显赫成就。殊不知,人越勤奋越幸运,其实哪有真正顺风顺水的人生。于蕾的幸运和成功,不过是她厚积薄发的结果罢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