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金鉴
1950年代我出生在北京西郊的燕园,热爱北京,一直以讴歌北京作为我终生目标,要达到这个目的,自然离不开北京史籍。我用几十年时间考察北京城、郊文物古迹,撰写《丈量北京》一书30余万字(待出版),北京考古协会原会长齐心教授为这本书写了非常中肯的序言。这部倾尽心血所著的书离不开我珍藏的这些北京史籍。
我想向与我一样怀有北京情结的朋友们,介绍一些北京史籍。相信这些书籍可以为大家了解北京提供丰富的知识。
此书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刻版出书。它是最大最全的关于北京历史、地理、城坊、宫殿、名胜等的资料选辑。这部书对我帮助很大,在考察过程中,我发现这部书中有些地方记载与实物不符,甚至香山法海寺著名的两通康熙五年巨碑,大清康熙五年(1666年)岁在丙午春叁月吉日立的石碑,左边为“勅赐万安山法海禅寺十方碑”,右侧为“御赐法海禅寺碑记”,如此重要的清初敕建寺庙,并没有收录到北京这部巨著之中,实在遗憾。
《帝京景物略》是北京历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明崇祯八年(1635年)刊印。刘侗、于奕正合著。作者在序中首先陈述了北京的重要地位,认为定都洛阳不如长安,长安不如北京。以后关于北京风土景物之书,大多以此为蓝本,多被引用或转载,成为范本或圭臬。《养吉斋丛录》作者吴振棫(1792-1871),在清翰林院供职多年,又长期任封疆大吏,故见识广博,谙熟清朝典章制度,为这部书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明通鉴》是夏燮费时20年之力作,最大的特点是取材广博,资料丰富。作者因不满当时记载颇失其真的官修《明实录》《清实录》《明会典》等主要官修史籍,于是搜罗野史、文集、奏议、说部等达数百种史料而作。最为可贵的是,他在书中敢于引录禁书。此书补遗纠缪,启迪后学,为时人所重,是记有明一代不可多得的好书。
《天府广记》由孙承泽(1592-1676)著,这部书以北京为主题,全面辑录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太史公曰:“夫燕亦渤碣之间一都会也,南通齐楚,北达朔方,西界云中,东绾朝鲜,诚天府之国也。”《宸垣识略》是18世纪清人吴长元(乾隆年间久住北京)编著的一部记载北京史地沿革和名胜古迹的书。仁和吴君太初,久客都下,雅才洽闻,公卿士大夫争招致雠校艺文,益充拓其识。
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记载了清朝历史的正史。全书536 卷,上起1616 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至1912 年清朝灭亡,共296 年的历史。这部大书由中华书局1998 年出版,仅印万套,四大本一箱。
金受申先生是研究北京民俗和北京社會史的著名学者,从1938 年到1945 年,先生曾在《立言画刊》上开辟了“北京通”栏目,先后出刊200 余期,影响极大。他曾说道:“所以我的‘北京通,便是给北京的一切作个记录。《北京通》所谈消费文化,包括春夏秋冬、吃喝玩乐、婚丧嫁娶、五行八作诸多方面,全面、细致,可以说是老北京人的一种民风。”
北京地区方志,130 卷。清张之洞、缪荃孙总纂。成书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是书历时8 年,多方核对的文献典籍,跋山涉水实地察访,询问故老,敦请考证,务尽其能,是北京地区历史上一部内容很丰富的志书。
《旧都文物略》是民国时期关于北京史的一部重要著作。《旧都文物略》分13 部分,凡旧日帝王所居处游幸名僧所宅,藏贞魂毅魄所托,寄畸士幽人所咏歌。此书之所以重要不仅照片照得一丝不苟,且清晰完整,文字说明也下了苦功,因是研究北京史不可或缺的书。
《薝曝杂记》作者是赵翼(1727~1749),乾隆二十年(1755年),任内阁中书,第二年任军机章京,颇受大学士傅恒、汪由敦倚重。《薝曝杂记》卷一、卷二是作者在京城这段时期所经历的记录。《竹叶亭杂记》作者姚元之,生于1776 年。这部不足10 万字的笔记,卷一卷二主要记述当朝掌故、礼仪制度。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科举考试的场面、宦海仕途的风云。
《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京师坊巷志稿》,这两部书对于研究北京历史非常有价值。《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为明嘉靖朝张爵著。“我成祖文皇帝迁都于此,以统万邦,而抚四夷,为万世不拔之鸿基。予见公署所载五城坊巷必录之,遇时俗相传京师胡同亦书之,取其大小远近,采葺成编,名曰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又为总图于首,披图而观,京师之广,古今之迹,了然于目,视如指掌。”《京师坊巷志稿》则是清光绪年间朱一新所著。
清·崇彝著,是一部记载清道光、咸丰以来,直到1930 年代北京的掌故舊闻的笔记,内容涉及朝野的各个方面,举凡帝系宗支、政局典制、园林第宅、寺庙古迹、节令游览、里巷琐闻、市井风俗、人物轶事,均有所叙述。
北京的历史悠久,北京的风物与传说是以街谈巷语的形式传播在北京人的口耳之间,往往有不同的说法,但汇集起来却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北京传说之海……
邓拓在《自序》中说:”我们生在这样伟大的时代,活动在祖先血汗洒遍的燕山地区……”《燕京春秋》卷头语中说:北京城悠久的历史,从周武王克商,封召公奭于燕算起,至今已有3000 多年了。先秦时代,古燕国就是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从秦汉到隋的千余年中,蓟城是连接我国华北和东北两大地区的军事要冲和贸易中心。辽金两个王朝先后在这里建立陪都和国都,促使古代蓟城逐步向全国统治中心过渡。元明清北京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首都,始终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王灿炽编制《北京历代建置表》,时间跨3000 余年。
1985~1992 年燕山出版社创办了《燕都》杂志,这是专门介绍北京历史文物、人文掌故和社会生活的刊物,后因经费不足停刊。将《燕都》中的好文分门别类辑成老北京系列丛书,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要向大家推荐的是翟鸿起著《北京的街头巷尾》、王德恒著《北京的皇陵与王坟》。这两书的作者都是我的老朋友,翟鸿起先生是北京谜语大家,曾主持多年春节猜谜活动,出版多本关于《谜语》的书。《北京的街头巷尾》是他耳濡目染、浸淫一生的老北京情怀:“书中所写的艺人、工匠、小贩、乞丐及街头小吃,都是在我幼时居住的街巷中和商店门前亲眼所见的。尤其是那小贩的叫卖声,还能模仿得绘声绘色,那时的街巷里,每天从早到晚,小贩们像走马灯似的络绎不绝,而且一年四季时令各异,那名目繁多、色彩斑斓、形状不同、味道特殊的小吃,都曾经品尝过。”王德恒著《北京的皇陵与王坟》介绍了金代北京的金代皇陵,我先后十几次考察金陵,撰写《北京的金陵》并发表在《北京晚报》:朋友您知道北京的大型皇家陵寝吗?您肯定不加思索地告诉我——昌平明十三陵,您说的没错,但是您知道北京还有一座比明十三陵早250 余年的大型皇家陵寝吗?它就是坐落在北京大房山云峰山(又称九龙山)下,埋葬有17 位皇帝的金陵。这些记载老北京的史籍,使我受益匪浅。我的人生与北京息息相关,我的生命打有北京深深的印迹,我对北京怀有无限眷恋之情,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是挥之不去的,它深深根植在我心灵深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