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飘香记忆话酱货

时间:2024-04-23

平安

朝阳初升,北京城又迎来了新的一天,大爷大妈们早早走出家门,练早儿遛弯儿。红领巾们坐在二八大梁上,被父亲有力地蹬着自行车送进了学校。虽然冬日的大清早儿有点寒意,不过那烟筒中生炉子的白烟却给这北京清晨多了点灵动。忽然车铃一响,头戴白色小帽兒的 “熟人”又出现在了眼前,车后架子上盖着白布的筐子里好似神秘的宝藏。听着这熟悉的车铃,一个孩子跑出屋门,穿过门楼儿,还未蹦下台阶便是一嗓子:“等会儿,来半斤酱牛肉!”掀开白布,牛肉、羊蹄、羊肚、蹄筋儿……嘿,中午才可相拥的美味,让你一大早就已经有了念想。

这念想不单单是童年最为珍贵的回忆,更是那对于北京味道的眷恋。今天当您漫步于牛街的街头,冷不丁与宝三的豆汁、满家的爆肚或是什么聚宝源、洪记等带着久远记忆的老店擦肩而过时,你定会顿生一种对这个城市莫名的回味。

年记清真熟食的店铺虽然不大,但在咱北京城,在牛街这个拥有众多美味与回忆的街区与我们做邻居的年头,足可以配得上“老号”这个称呼了。

“把鲜活料,兑药材汤,看灶火红,大厨累,二厨忙。老辈功夫,后辈传扬,学来了,南北专长。通宵打理,直到晨光,道汁其浓,色其美,味其香。”这首民谣描述的是老北京胡同里飘出的浓浓酱货香。老北京总喜欢将通过炖煮并加入清酱等原料的熟食,统称为“酱货”,而在这酱货大家族中,清真酱货又成为了翘楚,酱牛肉、酱羊蹄等更是久负盛名。谈起清真的酱货熟食,就不得不提年记了。

别看年记门脸不大,可年头不短,已然传承了四代。京城原来有句老话儿“牛街回回三把刀、八根绳”。“八根绳”指的是挑夫这个行业,扁担两头儿沉,一边儿四根绳,这一职业在这里盛行或许与当时老北京南城过往商客考生较多有关。如果说八根绳仅仅道出了此地的业态,那么“三把刀”则说出了咱北京人对生活的乐儿——吃。

“回回三把刀,一宰牛羊、二剥皮子、三卖切糕。”年记的祖辈据说便是靠在几家宅院饲养牛羊起家,正因为有了得天独厚的货源,所以牛羊肉生意自不必说,迎来了周围百姓的称赞。随着收入的增多,沿街叫卖的形式也转化为门店经营,过去咱北京叫“牛羊肉床子”。

这小门脸儿一开,不要紧,更是为居民们增添了固定的采购之地,善于经营的掌柜的,在原有鲜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熟食生意。岁月更迭,熟食经营已经替代了鲜肉经营,而传统配料、老汤熬煮、酱香浓郁、入口软烂等特点的年记清真熟食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成为了牛街美食的一个重要符号。

常言道“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放在老字号,尤其是以口味为营生的买卖家儿更为重要。当问到如何保证多年不变的品质与味道时,老板坦言,说来容易,做起来确实需要恒心与信念。用十四个字加以概括“人叫人声声不语,货叫人点首就来”。咱老北京管这行叫勤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如果想有所成绩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与汗水。尤其是自己的买卖,祖上一点点积累的名声,不能砸在咱们手里,最好的广告莫过于持久不变的品质。

编辑  郎永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