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邹俊飞+何飞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4G的商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各国都在对5G技术进行专研探究,并获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本文就对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究分析,期待我国的5G技术蓬勃发展。
【关键词】 移动通信 5G关键技术 发展趋势
一、引言
我们都知道4G已经发展很迅猛,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大面积覆盖了。现在的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速度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快的移动网络速度。因此这些年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发展迅猛[1]。有关机构指出,近十年内将会有近7万亿部无线设备用于服务人类,远大于人类的人口数目。因此爆炸发展的无线设备给如今的移动通信发展带来了挑战。
二、5G无线蜂窝技术
充斥着种种挑战,然而对于速度追求的5G必须迎头而上,我们需要对5G网络体系结构进行优化。众所周知,大部分的用户在使用无线设备的时候是处于室内的。通常使用的蜂窝一般多用于在区域之间的位置,不管用户在哪里。因此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如果室内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话,必须接收室外的基站发射的信号,因此厚重的墙壁会给信号带来阻碍以及损耗等问题[2]。5G的设计思想是“伪基站”,类似于我们平时使用的WI-FI,这样在室内与室外都布置有这样的小基站,因此避免了信号穿墙所带来的损耗。对于室外的使用,通常使用多天线技术以及分布式天线技术。布置于外部的基站是由各种天线阵列构成的,它们通过光纤连接到BS单元。另一种布置方式—分布式,是很多天线单元组成的[3]。虽然处于室外的时候,用户所持有的设备天线数目是有限的,然而天线与天线之间的沟通合作,嫩通过该构成一个天线网络,与真实的MIMO构成通信链路。室内用户通过在室内有个与室外天线相连的接入点来接入网络。这样的处理方式是需要很高的建设成本的,但是仍然会带来许多好处。比如:用户容纳量、效率以及能源利用率等等。由于上述的处于室内的使用者可以连接到室内的接入点上,因此如此近距离和无阻碍的通信方式带来了很多可以用到底技术。比如WIFI、蓝牙、以及更宽的使用带宽[4]。设想到更多的使用场景,为了使用户得到更好的服务,比如在高铁等高速移动的交通设备上。也有相关的技术去支持,比如:MFemtocell。该技术是在车的内部直接与用户进行连接,车内部的连接点再与外部的基站进行链路连接。该技术的特点是点对点,一个用户被做为一个与外部基站通信的链路来对待。
三、5G关键技术
1、大规模MIMO。多天线技术由于有很多个天线链路所构成,因此该技术所涉及到的元件是十分多的,因为配套的接收和发射机都要有多个来配套。对于接收而言,接收到天线可以比较方便的布置在设备上,而发射天线需要是集中或者是分布排列的。该技术的优点具有除去本身MIMO的优点之外的其他优点:能够比MIMO更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以及降低了能源消耗。对于解决小区的干扰、噪声、以及损耗和掉线问题,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手段去处理。
2、空间调制(SM)。所谓的空间调制,其实就是将每个数据编码对应于它所需要的天线位置,通过多个天线进行合成发送。通过这个技术,构成了天线的阵列星座图,相对于通常所使用到的信号星座图技术来说,可以提高传输速率。这种技术虽说是由多个天线构成的,然而在使用的时候只用到了一个天线,其他的天线处于待命状态。每个信息是被分成两个字节的,涉及到发射天线的数量以及天线阵列信号星座图的大小,由第一个字节去判断是哪一个发射天线在工作,另外一个字节是把天线阵列信号星座图的信息通过天线进行发送。所以说,空间调制技术是一个SSK的振幅和相位的调制技术[5]。1.空间调制的优点。比传统的MIMO技术先进的地方在于,这个技术能够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问题,天线阵列的同步问题和多个通信链路的问题。2.空间调制的发展方向。因为技术的发展,和天线数量和通信链路的增加系统的复杂度是十分大的。那么,如果想要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必须要牺牲系统的性能做为代价。
3、认知无线电网络。认知无线电网络是如今发展最好、最热点的研究方向,由于它能够使得频谱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得到重视。由于同一时间,很多频谱资源没有被利用起来,因此该技术获得研究与应用。通过应用认知无线电网络,在一定的外部条件下,是得主系统和二级系统进行交互和共享。CR网络应该意识到周围的无线环境,并调节其相应传输。在无干扰的CR情况下:如果某用户没有在使用该频段的时候,这个频段是个可被使用的。认知无线电应用的关键点,在于我们怎样才能获得用户没有使用到的频谱资源。该技术应用频率监控手段来获得没有被用户所使用的频谱资源,将信息反馈给发射机,那么天线就会使用这类资源了。
结论: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阐述了5G所遇到的問题以及挑战,谈到了5G研发的热点与方向,空间调制和认知无线电技术以及MIMO是5G的关键性技术。
参 考 文 献
[1] LTE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J]. 李得鹏. 通讯世界. 2017(03)
[2] 浅谈移动互联网现状及其趋势[J]. 朱斌.中国新通信. 2015(23)
[3] 新一代移动通信及其应用[J]. 杨维,朱刚,谈振辉,李承恕. 铁道学报. 2004(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