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实践论》与通信发明专利审查

时间:2024-05-04

陈晓磊+程梦莉

【摘要】 《实践论》文题虽为“实践论”,但其论述的过程却始终不离开认识,通过不断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结合专利审查工作,自理解发明至提取关键词,自检索对比文件至撰写审查意见通知书,此中无不贯穿认识与实践。本文尝试从一个通信领域案例入手,详细阐述《实践论》对我们的审查工作所具有的指导和指引意义。

【关键词】 《实践论》 理论 实践 专利审查

一、理论基础

《实践论》中写道: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

《实践论》在结尾部分写道: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二、案例分析

2.1案情介绍

【技术方案】网络装置先尝试让客户端主机经由因特网连接协议取得公用IP地址,除非WAN端服务器无响应,方才经由动态地址分配模块内建的服务器服务分配动态私有IP地址给LAN端客户端主机。

【技术效果】使用本申请的网络装置及方法,使客户端可以根据实际的网络环境需求选择使用公用IP地址或者私有IP地址。

【权利要求】一种网络装置,用于连接一局域网的客户端主机与一广域网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网络装置包括:局域网接口,用于连接该客户端主机; 广域网接口,用于连接该服务器; 封包收送模块,用于从该局域网接口接收该客户端主机所传送之获取因特网协议地址的请求封包,将该请求封包转发至该服务器,并当从广域网接口接收来自该服务器所传送对应于该请求封包的回复封包时,将该回复封包转发至该客户端主机;及 动态地址分配模块,用于在等待一预定时间后该封包收送模块未从该广域网接口接收到该回复封包时,启动一因特网连接协议服务器服务,以分配动态私有因特网协议地址给该客户端主机。

2.2首次审查的检索过程

1、检索准备阶段对本发明的理解 。审查员初读本发明,基于说明书文本内容来理解发明构思,这属于认识的第一阶段,仅对本申请有个初步的感官。为了对本申请的发明构思有较为客观的理解,提高认识的深度与广度,除了阅读发明人阐述的技术内容之外,审查员还在百度百科中对本申请关键技术术语“私有地址”、“公有地址”和“NAT机制”进行检索,在检索实践中提升认识至理性层面。审查员在检索内外网相关背景技术的实践基础上,进入认识的第二阶段,也就是对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即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审查员认识到:现有技术中若局域网客户端直接使用公有IP地址与广域网客户端进行通信,则会存在公有IP地址严重不足的技术问题,所以需要为局域网客户端主机分配私有IP地址并通过NAT转换来共享严重不足的公有IP地址,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本申请则给出相反的技术启示:也即不使用NAT机制,令局域网客户端主机优先尝试使用公有IP地址與广域网客户端建立连接,在无法获取到公有IP地址的情况下再获取私有IP地址,本申请的发明点在于如何优先获取公有IP地址从而不需要使用NAT转换即可实现局域网客户端与广域网客户端的通信。通过感性认识->检索实践->理性认识的这一过程,审查员理清了本申请发明构思与现有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2、检索阶段 。首先在CNABS库中使用“分配IP地址”、“公有”、“私有”这三个检索要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探性检索。 经过简单检索,命中疑似X类文件CN101939971A但时间不好用,追踪至其同族文件WO2009098530 A1(D3),可作为X类文献。 通过在VEN库中使用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进行简单检索,命中WO2009098530A1(D3) ;且命中Y类文件EP2071810A1,对其追踪得到X类WO03075517A(D1)。从上述检索可看出,在CNABS中使用关键词未检索到的D3,可以从VEN库中使用相同的关键词直接命中。在VEN库中结合追踪检索还可以命中更优证据WO03075517A(D1)。D1公开了本申请的发明点不使用NAT技术,优先使用公有IP地址建立局域网客户端与广域网的通信连接,在获取公有IP地址不成功时再使用私有IP地址,而D3的技术方案仍然需要使用NAT技术,因此D1属于更优于D3的X类文献。

结语:结合上述案例,《实践论》指导我们:理解发明时,在初步了解发明内容后,通过检索背景技术来加深对本申请的理解,促使我们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做检索时,不能仅仅通过之前确定的基本检索要素、关键词的检索就完成一件申请的检索,还应当在检索的过程中,根据检索到的文献来进一步的加深对本案的理解、扩展关键词的表达等,并适时引入追踪检索,进行递进式的检索,对于本案以及现有技术的理解也会趋近透彻,此时的检索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参 考 文 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6.282-2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