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Java 项目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探究

时间:2024-05-04

王秋红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0 引言

2020 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面对面教学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为保障学生的学习,各种形式的网上授课如火如荼地展开。 笔者所在学院在此大形势下亦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网上教学活动。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也积极地参与到此教学活动中来。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品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网上授课形式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如此大规模的铺开与践行还是首次。 经过两个多月的大规模实践,网上授课的优点及不足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教育界也基本达成共识:网络课程有其优势但亦有其弊端,单纯的网上授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及学生需要;但经其一疫,学校教学亦很难回归到传统模式(单一的面对面授课),教学模式将有较大改变[1]。 由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始成为热点。

“Java 项目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典型的应用型课程,笔者所在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十分看重学生应用型能力培养,故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知识内容广而深,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要求很高,想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并不容易。 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利用线上教学解决问题的方案。

1 教学存在的问题

“Java 项目开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上学期开设的课程,前期开设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HTML5”与“软件工程”等课程作为该课程的先修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Java 项目开发”,主要讲解Java Web 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该课程指导思想下的主要授课内容是基于SSH 框架的Java Web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具体有Servlet 及Struts2、Spring、Hibernate 框架的基本功能、环境搭建、常用配置、常用操作等内容;并在理论与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在具体项目中实践理论与技术。 前期教学中笔者基于项目导向和任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有一定效果,但也遇到一些问题。 如最突出的问题有教学课时不足、理论与实践难以并重等。

1.1 教学内容过多,课时严重不足

在大形势下众多高校都在缩减课时,笔者所在学院亦不例外。 “Java 项目开发”课程计划学时为54 学时,其中理论24 学时,实践30 学时。 在24 学时内讲授完教学内容是不甚可能的,即使最大化压缩实践学时数也有些捉襟见肘;再加上笔者所在学院前期“HTML5”课程中JSP 内容涉及较少,故该课程中还需补充讲解JSP 等前端技术的相关知识,使课时分配更是雪上加霜[2]。 在改革之前实际教学中只能讲解完Servlet 开发模式,但Servlet 的开发模式已明显滞后于行业的需求。 为让学生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轻松就业,掌握框架知识内容与技术势在必行。 然而课时的限制让授课教师需对授课内容进行删减,造成的结果是:理论知识讲解不透彻、技术讲解不到位、学生所学知识不系统;间接结果是学生想以Java 开发方向就业依旧很难。

1.2 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Java 项目开发”是应用型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开设目的即是培养能开发Web 项目的技术型人才。 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可分为3 个步骤:理解理论、掌握技术、举一反三。 其中理解理论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注意理解与记忆,该阶段以教师讲授为主。 而掌握技术即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项目方式实践所学理论知识,进而掌握技术促进能力的提升。 该层次主要已课内实践方式展开教学。 在前期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导向和任务式教学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一定效果,实践教学以“海经商城”项目的实现为主线,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让学生逐步学会Web 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该授课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能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效果较好。 而举一反三是让学生能对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环节因课时原因,只能要求学生课外完成,要求学生设计与实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Web 项目,如线上订餐、图书管理、物流管理等。 课外时间教师是不能控制的,故前期的举一反三实践环节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学生往往只学会了“海经商城”一个项目的开发,换一个项目就不会了,难以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与技术并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

1.3 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需求

该课程教学虽然基于项目导向,但因需在有限的时间传递大量教学信息,故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为主。 该教学模式传递信息效率高,知识传授量大,却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技术及信息的需求是本课题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方案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总体思路为:以超星学习通网络平台为载体,上传各类教学资源(以视频为主)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扩展[3]。 超星学习通可在PC 端及移动端免费下载使用,笔者所在学院购买了相应服务,故对师生而言除流量外不产生其他费用。 该软件功能齐全,具有强大的移动学习支持功能,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使用到的软件核心功能有资源上传及共享、在线交流讨论、课程信息统计等。 “Java 项目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2.1 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料库

“Java 项目开发”课程授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冲突。 故如何将课内学习转变成课外学习是努力的方向。 笔者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入手。

2.1.1 提前录制课前自学内容

因为课时冲突严重,故笔者对所授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分析与分解,将一些基础性知识与难度较小的知识点,提前录制学习视频,供学生课前自学。 录制的视频以每个不超过15 分钟为易,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视频对应一个知识点。 授课时教师在每节课课后明确告知学生下次课前要学习完的视频内容,并在下次上课前一天再次以群通知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以保证学习能按期完成线上视频的学习。 此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面对面理论教学的学时。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共录制课前学习内容700 多分钟,达15学时,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 但如何控制学生能在下次课前学习完对应内容是一个难点。 上一轮教学中学生学习率并不能达到100%。 在学生控制上除通知提醒外,笔者觉得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定期公布学生的视频观看情况,以督促学生;二是将在线学习结果纳入平时成绩,给学生正向激励。 此方式可在下一轮教学中践行,观察其效果。

2.1.2 录制课堂授课内容

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网上授课经验让笔者认识到网上授课的最大优势是可回放,学生可反复学习。 传统教学老师讲完就结束了,学生想再听一遍基本不可能。但网上授课不同,学生对不理解的、不清楚的、没注意听的或上次听没留意到的内容均可以再次回看、学习,对学会、学懂、真正理解知识非常有帮助。 故笔者结合“Java 项目开发”课程的特点将这一优势延续到了线下。 “Java 项目开发”课程知识面广而深,课程学习涉及大量的代码,每节课涉及代码均有数百行之多,学生确实难以立即全部掌握、记忆与理解,故在线下授课过程中笔者全程开启录屏软件,将教师讲授部分全程录制,课后上传到学习通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及时重温前面所学内容,随时重看不理解的内容。 此方式对程序类课程的教学非常有用。 “Java 项目开发”程序难、代码多,且前后关联度大,易出错,有录制的视频可以方便学生回看与查错,一定程度上可节约学生学习时间成本。 本次课程建设共录制800 多分钟的线下教学视频,且平台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回看率较高。

2.1.3 课外延伸内容

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还考虑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问题。 故在课程建设上考虑增加一些延伸内容。 主要包括:主流技术文章、技术探讨话题、有特色的博客、论坛链接等。 另外建设的资料库包括该课程完整的教案、课件、实验资料、所需素材、Jar 包等内容。

2.2 活跃课堂教学

“Java 项目开发”课程主要是讲解与编写程序,形式单一容易让学生疲倦,故笔者偶尔使用超星学习通APP 来活跃课堂气氛。 (1)平时的点名可用扫码签到、手势签到等方式,既新颖有趣又省时还可有效防止学生代签。 (2)一般讲解20 分钟左右学生注意力开始不集中,此时可用学习通开展课堂提问,学习通的提问可设置为抢答或随机选人,有一定的悬疑,让学生有思考问题给出答案的紧迫感。 此种方式在教学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能让学生精力再次集中。

2.3 课外实践监控

“Java 项目开发”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三层次为举一反三,该培养要求在前期授课中一直不能达到。 这也是本次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拟解决的另一重要问题。 所谓举一反三即学生在学会“海经商城”项目开发的基础上能开发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自选项目的开发是教学要求,但由学生课外完成。 故关于自选项目完成情况的监控一直是一个难点。 本次在线课程建设拟以小组方式解决课外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监控问题。 学习通平台有分组任务活动,笔者将学生按3 人一组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按时上交各阶段所完成项目,项目组成员对同组项目检查、学习与交流,相互起到督促与学习的作用。 学期结束时每人就自己的项目做3分钟的项目报告。 此形式可对课外自选项目的开发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收获与不足

3.1 收获

通过本次“Java 项目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笔者收获很多。 最大收获是解决了教学内容与课时严重冲突的问题,可以比较系统地完成“Java 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 通过课程建设也让笔者理清了教学思路,找到了以后努力的方向。

3.2 不足

本次课程建设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 (1)线上线下的衔接问题。 本次线上教学内容是按照计划提前录制的,每次课前的学习内容已按计划分配好。 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存在本节课线下内容没讲完或提前讲完的情况,此时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会出现衔接问题,如线下本节课内容没讲完,则学生在课后自学线上内容时会存在前面知识点没学,跳过部分内容学习后面内容的情况。 而提前讲完的问题亦不好解决,如果接着讲基础内容则与线上已录好的视频重复,若跳过线上视频内容讲解则学生没有基础知识可能完全听不懂。 故后续的建设方向之一是如何使线上线下的配合更灵活。 (2)对学生学习线上内容的控制力不强[4]。 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要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学生的高度配合。 因线下课程的讲授是以线上内容为前提的,若学生课前没有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则在学习线下授课内容时可能不知所云,故如何保障在线下授课之前学生完成线上课程的学习十分关键。 然而笔者在实际执行中发现教师、平台都较难控制学生按时完成线上学习内容,对课外学习的控制力仍较弱。 目前为止还主要靠学生自觉,辅助以在录制内容上更生动以吸引学生。 (3)个性化需求没有很好地解决。 (4)形式受限:虽然平台可满足随时随地学习,但“Java 项目开发”课程本身要求学生要有一个相对独立、安静、长时间的学习环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难以利用碎片化时间。 例外学习该课程电脑是必须物,仅靠手机只能学习理论,不行践行程序,学习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5)教师付出多:本次“Java 项目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任课教师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工作量是正常课程的3~5 倍之多,即使课程建设完毕,在一下轮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仍需要投入多于正常课程的工作量,而这些是需要教师默默承受、无私奉献的。 在此向所有同行及在教学改革上不断努力的前辈表达敬意。 (6)学生付出多[5]:学生需要额外线下时间来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认为老师增加了学习任务,从而有一定负面的情绪等需要下次实践时解决。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将总结近一年的线上线下结合互动教学实践,总结自己对新型教学模式的体会、认识及见解。 总结传统教学的问题及网上课程的优势,形成更优化的线上线下互补授课方式。 拟在今后的教学中,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经过一轮实践,笔者认为该平台在教学中作用显著,学生反响偏正面。 当然,现阶段“Java 项目开发”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资源仍不完善,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需要后期继续努力。 另外在资源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下一步将就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与改进,以求在下一轮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