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时间:2024-05-04

张静 刘想云 刘满禄 熊开封

摘 要:“互联网+”背景下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环节。结合“互联网+”学科竞赛与我国高等教育时代特征,充分发挥“互联网+”学科竞赛实践教育效用,探索有效的培养方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学科竞赛;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0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学科竞赛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综合性强,是高等院校科研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学科竞赛具备“活动构建”的育人特征,能有效促进青年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索学习[1-2]。学科竞赛以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为出发点,结合新问题、新技术、新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4]。参与高水平的学科竞赛,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坚毅的意志品质,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均衡发展,推动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深化,优化人才培养中的投入产出比[5]

1 “互联网+”背景下学科竞赛的发展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也逐渐成为高校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育人环节,竞赛内容也更加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化,同时加速了学科交叉与不同学科的融合[6-7]

1.1 “互联网+”竞赛多样化、组织多元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竞赛主题更注重突出特色及对学生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考查。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互联网+”时代学科竞赛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5G创新应用设计大赛等。竞赛的组织单位也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科协逐渐扩展至各行业协会、地域产业联盟、独角兽企业等,组织多元化。

1.2 互联网技术加速了竞赛中的学科融合

“互联网+”背景下,学科竞赛更加注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平台的综合利用。各类型学科竞赛都在逐渐强调对ZigBee,WiFi,5G等新型通信技术的应用,以“互联网+制造”“互联网+信号处理”“互联网+控制”“互联网+管理学”等学科交叉为指导思想的赛题占比也越来越高,甚至工商管理、会计学、广告设计等专业的学科竞赛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互联网+”作为媒介,提供了丰富的线上学习多媒体资源,加速了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1.3 线上、线下结合,竞赛评价更具公平性

“互联网+”时代的学科竞赛可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互补特点,采用线上发布赛题,规定时间内,线下完成作品,并通过互联网提交作品。可通过互联网构建专家库,专家通过互联网对作品进行评阅打分。参赛学生通过云考场平台进行路演和答辩,完成评委专家的提问。通过网络组织跨地区高水平同行专家评阅,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竞赛方式中本赛区小同行专家评委参差不齐且由于圈子易导致评阅不公的问题。

2 学科竞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学科竞赛活动不仅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挖掘大学生的优势潜能,还能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与专业综合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就业观和社会观。

2.1 学科竞赛针对性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科竞赛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竞赛题有明确的应用大背景。通过竞赛,学生既明白了课堂理论的应用方式与学习的重要性,又能夠感受到灵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发掘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2 学科竞赛团队特色鲜明,创新性要求高

学科竞赛往往要求以团队的形式参赛,对参赛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与默契配合提出了新要求,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和奉献精神在学科竞赛中得到强化训练。同时,学科竞赛要求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创新应用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学科竞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包括备赛、比赛、评选作品等多个环节,不但需要学生按要求提交竞赛作品,还需要对作品进行路演或答辩,并解答专家评委的质询。这不但考查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语言素养,同时也有效考验了学生抗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有关部门的有效引导,建立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浓厚的学科兴趣,同时需要开放、包容、善于交流、富有活力的氛围。

3.1 加强引导力度,加大支持力度

学科竞赛的引导、监管与学校教务、团学系统密切相关。通过学校教务将国家级、国际级的学科竞赛纳入学分管理,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高水平、大影响力竞赛的积极性。团学系统作为高校学科竞赛活动实施的主体管理单位,对学科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的科学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竞赛规划好、管理好、引导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赛,平衡各专业学科竞赛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建立“课堂—竞赛—兴趣—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兴趣与能力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

以与学科竞赛紧密结合的专业课程为引导基础,将课堂中的关键知识点在学科竞赛中的灵活运用以实例的方式展现出来,使课堂理论实践化、具体化;以相关专业素质选修课为调节杠杆,把科研内容融入课堂,将学科竞赛问题引入案例教学,使工程实践概念化、理论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3 突破專业建制、广泛交流合作

“互联网+”学科竞赛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知识迁移应用。因此,突破专业建制,以自动化、电子、机械制造、物理学等专业学生为主体,建立光、机、电一体的交叉学习机制,同时借助科技活动与产学研合作圈子,拓展和深化高校间交流合作,可为高等教育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3.4 推动完善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体系

以所在教研室承担的相关学科竞赛组织工作为起点,逐步推动学院、学校学科竞赛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作用,推动学校从政策、资金和宣传上对学科竞赛的支持力度,推进学院为学科竞赛提供全方位支持,积极调动以系或教研室为核心的教师指导团队,营造良好的学科竞赛氛围。成立学院学科竞赛指导委员会,构建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实现学科竞赛指导专业化、系统化。

3.5 建立可持续、自完善的人才梯队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情况,建立可持续、自完善的人才培养梯队。发挥竞赛经验丰富的高年级高水平学生的引领作用,通过学科竞赛模拟训练,快速提升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投身竞赛,不断提高自己,向最先进最前沿的学科技术靠拢,实现团队的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最终,建立和培养一批思想活跃、团队协作能力强、可持续、自完善的高素质人才梯队。

4 西南科技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在基于“互联网+”学科竞赛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入探索,不但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各级“互联网+”学科竞赛,而且自发组织了校级学科竞赛,建立了系统化管理办法与制度。

西南科技大学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深入探索,从单纯地指导学生参加各种“互联网+”学科竞赛到建立智能机器人、智能系统与智慧服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近20个校级创新实践班,形成了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为基础,差异化、专业化的应用需求与学科前沿为牵引,“互联网+”科技竞赛为舞台,教师科研为支撑,多层次育人体系良性互促的创新实践教育实验田,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9年2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杭州正式发布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西南科技大学以获得135次奖项、总分74.28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61位。

5 结语

西南科技大学对西部普通高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进行了初步探索。以“互联网+”学科竞赛平台为试点,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跨学科教育不断深入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学科竞赛平台,全面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校国际学术声誉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2018—2019年度素质类教改(青年发展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8xnsu23。西南科技大学2019—2020年度素质类教改(青年发展研究)专项;项目编号:19szjg06。

[参考文献]

[1]赵春鱼,吴英策,魏志渊,等.高校学科竞赛:现状、问题与治理优化—基于2012—2016年本科院校学科竞赛评估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9-74.

[2]陈华胜.协同创新视角下学科竞赛发展探析[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0-72.

[3]范晖,王善奎,范希营,等.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的机械类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1):182-184.

[4]陆国栋,陈临强,何钦铭,等.高校学科竞赛评估:思路、方法和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8(2):63-68,74.

[5]许小娟,晏仕英,张安东,等.依托“互联网+”竞赛项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技能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103-105.

[6]刘秋平,董虹星,陈文娴,等.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化学学科竞赛平台开发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40-43,55.

[7]王迪,郭莉莉,单超颖,等.基于学科竞赛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34):18-19.

(编辑 王雪芬)

Exploration of using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Zhang Jing1, Liu Xiangyun2*, Liu Manlu1, Xiong Kaifeng1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2. Development Planning Office,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621010, 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compet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is an effective means and important link to train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Combining the “Internet +” discipline competi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of “Internet+” discipline competition, explore effective training methods, and train high-quality and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practical ability, which can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Internet +”; disciplinary competitions; innovation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作者简介:张静(1988— ),男,安徽灵璧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器人智能控制及应用技术。

通信作者:刘想云(1987— ),女,河南滑县人,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