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将找乐儿进行到底

时间:2024-04-23

京根儿

幸福厨房  内有乾坤

漫步在琉璃厂附近的一条胡同里,推开小小的院门,绕过藏风纳气的小过道,张元善老爷子家平时宁静的小院,却因为今天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显得特别热闹。

这热闹中有种独特的菜香。一把硕大的旱伞下,灶台、案板、锅盆碗碟……已然开起了美味的奏鸣曲。张老爷子忙而不乱,各色菜品在他有条不紊地操作中陆续出锅,边操作边讲解,如场外解说,关键点细心介绍。此时,操作台近旁的长条桌上,伴随着美味奏鸣曲的陆续上演而菜品越加丰富,桌旁的十几位学员则一丝不苟地认真记录。一盘拔丝上桌,人们终于按捺不住对美食的欲望,拿起筷子,争相品尝起这一美味与视觉的盛宴,就在那筷子与食物的共同提起中,甜蜜的糖丝在阳光下释放着诱人的光泽……

张老爷子有条不紊气定神闲

张老爷子规整喜兴的“两把刷子”

这热闹中有着浓郁的温情。大安社区幸福厨房与张老爷子早已成为每月大家伙必要谋面的老朋友。在张老爷子看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厨房,在这里,主题不仅仅有美味,更有将制造美味的技巧加以传递后的欣慰。而对于上课的老邻居而言,这里早已成为一个可以尽情欢笑、尽情交流的温馨港湾。大家总喜欢在课后交换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礼物,而每次下课后大家的脸上总挂着笑容。当众人将在这里学到的手艺带回家中,“演练”一番,亲人们因为一道菜而引发的赞许,则带着一种柔软且独具味道的幸福。

这热闹中还有着不少乐在其中的风骨。从筹备食材,到准备授课内容,从每道菜的注意事项,到关键点的提炼……一个人,一群学生,一个灶台,无数美味。很多人不太理解,一个公益性的活动,张老爷子不单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更付出了精力,是什么支持他乐此不疲地坚守于灶台与美味的传承中?从老爷子干事“嘎嘣儿利落脆”的风格里,不难感受出一种由内而外的风骨,这种风骨来自他生性中乐观的劲头儿。制作美食于他而言,是一种爱好,传播美食制作方法,则更带给他无限乐趣。

张老爷子的人生与他的爱好息息相关,不论生活,还是工作,爱好左右着他的选择,也是他的人生前行的最大助力。

尊重个人选择 爱好左右人生

“当职业与爱好互相融合,或许将是一件人生中的幸事。”曾经是北京著名老字号致美斋的掌门人,如今退居二线后的生活还离不开美味,这是张元善的兴趣使然,更与他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人物——父亲有关。

父亲张彦生是我国著名的碑帖鉴定专家,更经营着琉璃厂老字号庆云堂,在张元善心中,父亲是位可亲且超前的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会对子女们的兴趣爱好更加尊重,这在他那个年代的家长中,是不多见的。

张元善从小在胡同中的孩子堆儿里长大,喜欢与小伙伴玩各种团体游戏。童年的张元善喜欢踢球,两块砖头摆开当球门,几个小伙伴便开始了“胡同杯足球赛”。除此之外,记忆最深的是在先农坛足球场看人家踢球,那时候著名戏曲名角儿李万春、裘盛戎等都是球场上的“名将”,因为身上带着功夫,就连踢球都总要耍出漂亮的花样,势必引得看球的张元善情不自禁地叫好。

老菜谱传承美味记忆 小小折页深藏健康知识

正因为對于足球的喜爱,也引出了他对于童年时与父亲生活的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1954年,还是孩子的张元善跑进庆云堂,希望父亲给他买一个足球。父亲笑着对他说,你老老实实在这儿待着,如果一会儿咱店里有买卖,我就给你买个球。说来也巧,真就有位顾客在庆云堂花了5块钱买东西。父亲并没有食言,拿着5块钱,满足了儿子的希望。要知道当时5块钱的价值有多少?对于一个孩子,那是“天文数字”,也正是那段生活中的小事,使得张元善至今难忘。

“别看咱们这座院子不大,曾经可是高朋满座。”谈起父亲,张元善又提起了他的另一个爱好——美术。因为父亲的职业原因,而且庆云堂又是知名字号,所以很多书法家、美术家与之交际不少,其中就有齐白石、张大千等“行业大腕”。虽然当时还是个孩子,但整日耳濡目染也让他对国画有了浓厚的兴趣,没有人专门指导,但临摹的作品都是大家真迹。他对绘画的热爱父亲看在眼里,在父亲的帮助下,张元善成为少年宫第一期国画班的一员。现在张老爷子回忆起来,命运并未让他和很多同班同学一样,成为一代绘画名家,但这一兴趣爱好则使他受益一生。

1962年,高中毕业的张元善像很多青年一样,对于自己的未来既有着满腔热情,可也有着不少手足无措。一日,时任翠文阁经理的魏长青先生找到父亲,建议张元善继承家业,从事文化研究工作。如此诱人的机会放在面前,父亲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尊重儿子的选择。

正是在这样一种充分尊重的父子之情里,张元善并没有选择继承家业,而是选择成为一名海军。退役后,他又考入北京市财贸干校,而后被分配到服务行业工作。

可以说,父亲对于张元善兴趣爱好的充分尊重,给予了他敢作敢为,并一直尊从于本心的性格,这也推动着张元善每一步事业的发展轨迹,而曾经的兴趣爱好更在工作中发挥着非同凡响的作用。

翘首以盼张老爷子的新菜出锅

张元善一直很喜欢烹饪,只要工作不忙,他就會亲自下厨,并且努力收集资料,积极向厨师请教,这些与厨艺有关的心得体会又成为张元善“爬格子”的素材。最终,这样一个兴趣爱好被转化为他的职业道路,成为一名餐饮管理者。而在工作中,张元善的美术、厨艺等兴趣又让他与普通的管理者有所不同,美术字、招牌画……他的兴趣得以展现,学校中积累的知识储备又让他在管理中更胜一筹。

收藏餐饮行业文物 乐在其中 

可以说,张元善的事业轨迹、人生轨迹,是在父亲的支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推动中不断前行的,而在餐饮工作中,他又找到了人生中新的乐趣。

1992年,张元善刚到致美斋当经理,正赶上店面房屋装修。一天,他在整理库房时,意外发现了一本破旧不堪的旧书。虽然已经被大雨浇透,但里面工整的毛笔字与线装形式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原来,这是一本致美斋的老账本。细心的张元善将其保留下来,因为这不但可以作为致美斋百年经营的佐证,更可以作为折射出当时社会发展、商业行业状态的重要依据。

让张老爷子引以为豪的藏品

也就是从那时起,早已对收藏拥有爱好的张元善开始有目的地对餐饮文物进行收藏。

然而,收藏生活并不像传说中的闲适和光鲜,尤其是这些带有餐饮记忆的老物件,因为比较偏门,所以收藏者如大海捞针一般,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慢慢将它们发现。

“北京有一种市场叫‘鬼市,天亮之前,市场热闹异常,天亮之后‘鸣锣收兵。”为了那些通常在“鬼市”出现的小物件,张元善经常凌晨3点便带着手电筒出了家门,只为能在市场多寻觅一些时间,不放过每一个有价值的老物件。逛完市场,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回到单位继续上班。就是这样,伴随着寒来暑往的收藏生活,他的藏品家族日益壮大。如今,500件老物件,500余本老菜谱的成绩,让他引以为豪。

张元善是个有心人,他把自己的餐饮老物件收藏分为了几大类:收银系统、传统文化和餐具用品。刻有“安福楼”招牌的酒杯、致美斋开业时客人使用的铜钱、点心模具、老式冰箱、老菜谱、老账簿……无一不在用它们各自的语言,讲述着这座城市与味道有关的故事。

在众多藏品中,张元善记忆最深的是一个旧时堂倌迎客用的鞋掸子。当时老北京街道以土路为主,客人风尘仆仆一路来店,布鞋上难免沾上不少灰尘,堂倌一边说着吉利话迎上前来,一边帮客人掸去鞋上的尘土。这从侧面反映出旧时餐饮业的服务程序和服务内容。这样的贴心服务,更是如今餐饮机构需要学习的。张元善认为,其实这也是如今北京老字号需要尊崇传承的一种态度,一种踏踏实实、细致入微的经营气质。伴随时代发展,无论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口味如何变化,但对于传承者,做事先做人的精神仍旧没有改变。

再如一本小小的折页,上面记录着食物相克的口诀与知识点,在当时的年代,人们普及知识的方式是如此生动,以这种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出了安全卫生的生活理念。虽然科技发展了,其中有很多知识理念相对比较过时,但这也折射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掠影。

锅盆碗灶的奏鸣曲仍在继续,伴随着新菜的出锅,老邻居们沉浸在美味与温情之中。一块白色的木牌上,张元善亲手写的红色大字——“大安社区幸福厨房活动场地”醒目且喜兴,正如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编辑·郎永)

33217829@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