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万白旭
摘 要:现如今,随着网络时代高速发展,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深刻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此同时,传统课程形式在应对新时代挑战上的能力远远不够,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随着线上模式的广泛应用,不难发现有许多问题已经暴露出来,需要面对和解决。文章主要围绕信息时代下的课程实践问题,对线上教学模式的双重性进行剖析,同时,就如何平衡线上模式与线下模式之间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互联网+”理念与众多行业产生了深层次、多领域的碰撞。这些碰撞在新时代下发挥了越来越多的新效应,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新型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线上教育的理念也以多元化呈现方式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中。从当前情况来看,教育改革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同时,现代社会在不断变革和追求中进步,现代教育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运行,改革必然成为其存在方式,未来教育也将会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全球化,并成为新的理想教育。
1 信息社会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2006年,我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谈及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同时,教育信息化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并且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要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等要求。针对这一通知,中小学和高中互联网接入率迅速提升、多媒体教室日渐普及、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和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已经慢慢覆盖全国。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末,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月报显示,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9%,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48万间,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995万台和1 469万台,同比上季度分别增长1.0%和2.1%,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全体学生和教师数量的48.5%,66.7%[1]。
2 线上教育模式的利弊
2.1 课程内容的分析
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提到现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时隔多年,这一目标仍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2019年3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注重强调应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广泛汇聚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建立覆盖义务教育各年级、各学科的数字教育平台[2]。
线上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借用各式各样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清晰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网络上,产生了传统模式不能实现的共享效果。相对于学生而言,内容选择多样化,在同一课程教学中通过对多名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对比,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师。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网上观摩、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视频,借鉴移植新鲜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自身需要更加便捷地享用优势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完善自身的专业发展。
网上教学实现了教育的境域性以及多样性,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某些课程在老师讲解过程中面临被平台随时叫停的风险,操作性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做实验,隐私得不到保护,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对人的眼睛伤害极大等。
2.2 课程实施的分析
传统模式采用面对面授课,学生和教师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进行知识的交流和传播。教师在传授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的不同表现,学生也可以在遇到问题当即询问老师,得到解答。不难发现,老师要面对不同班级一遍又一遍重复讲述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属于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生而言,接受程度的不同导致学生在理解问题上产生快慢差异。
线上教育模式的出现在一定方式和程度解决了上述问题,具体以直播和录播两种方式操作,教师只需要进行一次授课,便可以将课程内容传授给不同批次的学生,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对于学习速度缓慢、学习效率不高的学生,可以重复学习直至理解透徹[3];另外,学生学到什么比什么时候学习、用什么方式学习更加重要,而线上模式对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不做统一要求,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从现实角度来看,学生在互联网接受知识更多是基于兴趣学习,是一种主动参与的过程。倘若学生对某些科目提不起兴趣,很有可能散漫学习直至课程结束,教师很难保证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加之又缺少相应强力的监管、监督,学生会产生学习的松懈,获取知识的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仅凭学生的自觉能力完成线上课程是困难的。相比线下模式,一是可以使教师直观并且集中地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散漫学习的学生提出警告,二是课堂的互动交流性较强,学生有学习上的问题可以做到立马解决。
2.3 课程评价的分析
课程评价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我国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是由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档案袋评价构成,采用纸质版手写的呈现方式;对于教师教学评价,采用公共课展示以及学生评分等方法[4]。
首先,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促进了课程评价的发展,其运营成本与传统模式比较也少得多,网络评价可以运用互联网建立一定模型,使系统全程自动记录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全部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制定评价方案,由系统根据评价方案生成过程性评价数据,保障评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其次,系统也可以自动对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进行完整的数据记录,最终形成个人成长档案袋。同时收集资料也很方便,可以让学生和教师随时随地地使用身边的信息设备或工具进行简易操作[5-6],完成线上评价,保存无期限,有助于管理者随时可以翻阅查看,查漏补缺。
3 結语
信息技术时代正变革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赋予课程改革新的使命,改变了传统模式中以“教”为中心的局面,使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评价的改革,使评价功能完善和评价方式多元化。但是如何使之高效和安全地与互联网相结合,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是当下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关于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不同方面的学者们的认识尚未统一,但是关于线上教学模式的操作性,毋庸置疑有待加强。从技术研究者的角度来说,不能仅考虑技术问题,盲目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在保障措施上,有关部门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条文以用于保护个人隐私;增加实时监督学生的功能性,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选择性地过滤不适网页,使学生和教师提高知识传授效率;对于教师进行实名认证,网络系统分辨科目,避免教师授课期间面临随时叫停的风险等。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应该顺应时代,紧跟信息化浪潮,尽快找到合适的技术嵌入方式,解决信息化教学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利用信息时代,建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体现教师和学生特点的学习体系,弥补线下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客观、辨识地认识“互联网+”教学,解决研究网络教学所带来的负面效果,使其与传统模式的优良因素进行交融,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效地引导、促进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桦.基于“微课共享学习资源与评价系信息平台”的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9):80-82,86.
[2]王晓娟.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微课开发与翻转课堂教学建议—以《恒定电流》单元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6.
[3]王鉴,安富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11):105-116.
[4]张鹏高.在多重利好中突破教育信息化发展难点与重点[N].北京: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001).
[5]陈鑫,南丽军.线上线下模式之争:高校教育何去何从[J].经济师,2018(8):182-183.
[6]徐江波,余海洋.“互联网+”背景下线上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及改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36):79-80,94.
Reform and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odel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
Wan Baixu
(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87, China)
Abstract:Nowaday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ra,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the Internet has also profoundly changed and influenced peoples think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ability of traditional curriculum forms are far from enough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new era,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popular trend. However, with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online mod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many problems have been exposed, need to face and solve 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analyzes the duality of the online teaching model, and discusses how to balance the existing problems between the online model and the offline model.
Key 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odel of teaching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