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设计分析

时间:2024-05-04

陈小玲 杨洪能

摘   要:对于现在的大学信息技术而言,信息素养教学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阐述了信息素养在翻转课堂上的应用及设计理念,总体框架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以及课上的各种设计环节,再结合教学的理念进行具体实践总结,为今后的翻转课堂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大学信息素养;教育设计

随着现代教育领域的扩大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更新,翻转课堂成为国内外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翻转课程本身就突破了传统教育,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模式上形成了全新教学模式。课堂上利用各种学习途径,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性、相互协作性,对知识交接更形象更透彻[1]。翻转课堂构建了完整的学习体制,通过对知识系统内化的翻转,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

1    翻转课堂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

1.1  翻转课堂的特征

翻转课堂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产业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教育新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于传统的学习流程重新构建。课前进行微视频自学,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实时答疑解惑,课后及时了解学习掌握程度。(2)强调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如对于学习的进度、课堂上的群体协作、相互的学习沟通、教师的答疑解惑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主。(3)彰显学习的自主性。翻转课堂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合理的互换,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性。(4)对学习问题进行互动式管理。在课堂上,翻转本身开放性极强,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交流机会。(5)就翻转课堂而言,微视频的作用较大。由于现代的微视频较短小,课程较为独立,内容较为完整可靠,而且是针对性地解决某个问题,同时也方便学生利用琐碎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1.2  翻转课堂中信息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主要依赖的是被教育者的主动性和对信息吸取的习惯,在翻转课堂中的信息素质教育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在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需求变化较大。由于现代的网络技术较为前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学生对网络设备的依赖性更高,在课堂上要通过整体协作和共同研讨进行解决。(2)信息素养课程需要实践操作和营造课程互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巧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利用上课的几十分钟,进行专业化和综合化的辅导,这对于促进学生的进步有很大帮助[2]。

1.3  新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素养教育

2011年,英国SCONUL发布过全新的信息框架七要素,主要包含知识的识别、知识的分析、知识的规划、知识的获取、知识的评价、知识的管理及知识的创新。2011年,美国ACRL建立了关于数字化素养教育的工作组,信息素养专家第一次提出了元素养。

在传统的信息素养中主要是对信息的获取、索引、利用和分析进行规划,其中主要是方法及技巧。在现在的大数据下,对于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两个条件:一个是对于数据分析的辨别能力,另一个是数据的整体综合能力。而元素养是多种素养的综合体,也是共同协商和共享资源信息的重要载体[3]。

2    翻转课堂的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设计

2.1  翻转课堂的整体框架

翻转课堂可以划分为多个内容,学生可以结合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在课上进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检测学习成果。首先,信息素养教育是翻转课堂的基础和前提,课程学习的活跃度设计是翻转课堂的关键;其次,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构建和提供协作式学习方法以及环境是基本保证;最后,课上、课下的学习设备极为关键,对于课上的内容进行科技化的处理和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后对于课上的内容进行总结。

2.2  翻转课堂的课堂设计

翻转课堂主要包含内容、过程和环境3个要素。其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技术等方面,最为主要的是微视频这样的形式;过程主要是对于课上、课中、课后的教育活动;环境主要是说对于课上内容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进行智能分析。本文是在翻转课堂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内容和形式上的设计。虽然翻转课堂只有课前和课上两个阶段,但是课后的反馈和知识的梳理也是翻转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授课的内容和方式,通过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的整体设计得以实现。

2.2.1  課前设计

翻转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在课前设计上有3个方面:教学目的、教育整体内容和学生学习任务。在教学内容上的设计,要以创新性教育内容为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对于信息的索引、分析和利用要熟练操作。增加相关匹配度高的课程内容及实践方案,重视预习课程的主要性和课程匹配的整体性,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上的组织化。

在对于学生的教学任务设计上,教师设立一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将知识划分为若干块,并进行微视频整理,方便学生随时进行碎片化学习。教学任务的设计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程向导和反馈建议。在微视频中,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和小练习进行课前的预习,方便学生进行关于学习内容的检验与掌握,适当地布置一定的参考资料和拓展资料。在课程向导这一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课程框架、教育进展、视频教育、学生作业、课程检测、学术讨论等,这样方便学生对教育框架和教学内容进行掌握。课前的预习是为了学生在课上更好地进行学习,也通过学习小组的建立更好地进行课程反馈。

2.2.2  课上设计

对于翻转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来说,课上的设计是最为主要的。在教育教学的策略上应该活学活用,注重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主观意识。其中包括学习时的想法、策略以及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PI),PI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讲授自然科学课程有效的方式。通过应答器和互联网的方式进行现场答疑解惑,纠正错误观念和概念,形成小组的方式,构建轻松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互动环境,是现在较为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4]。同伴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讨论,促使学生深度学习。

按照教育顺序,在课堂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概念的解答和测试、问题的反馈、小组进行讨论、形成个性化引导。第一,知识概念的解答和测试,要求学生在课前重新整理预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冲突,产生相互讨论的学习氛围。教师可根据课上学生的反应,判断出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指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观点。通过随堂小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第二,问题的反馈,也就是在课上学生的疑惑问题,教师可以设置一定提问环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多问多听多了解,再根据反馈的情况形成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分析结果低于30%,教师要考虑方法和内容难度,再进行合理调整[5]。第三,小组进行讨论,在课上如果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设立讨论小组,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然后适时进行引导,在整个过程中也要进行数据统计,最后形成数据分析,从而找到问题进行修改。第四,形成个性化引导,由于翻转课堂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性较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在上机实践结束后,整理每个学生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行数据整理,根据数据建立每个学生的情况档案,找到属于每个人个性的、适合的学习方法。

2.2.3  课后设计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课上的意见反馈、课程的完整程度、整体课程知识的考核。第一,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反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第二,整理后进行试题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调整;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测试方案和评估方案,不能一味地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上机实践也要进行一定的考察,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学生学会融会贯通。

3    结语

在全新的技术环境下,教师要不断更新和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立足于教育新时代,发展新时代教育。翻转课堂可以重新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实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加强与教师的互动性,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较好的教育方式,通过课前、课中、课上完善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框架,为今后的信息素养教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晨.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与数据素养教育[J].图书与情报,2014(4):117-119.

[2]杨鹤林.元素养: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新标准前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6.

[3]JOHNSON L,ADAMS B S.Consortium N M, 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 NMC horizon report[Z].2013 K-12 Edition,2013.

[4]杨晓哲.《2014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正式发布[J].中国电化教育,2014(3):111.

[5]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4):87-8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