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MOOC环境对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创新的路径分析

时间:2024-05-04

刘红明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MOOC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并改变了传统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机制。计算机学科是高职院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计算机类课程更好地贴合专业发展以及就业需求,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综合技能,基于慕课环境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极具现实意义。文章将简单介绍MOOC的内涵以及特征,通过阐述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基于MOOC环境创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型在线公开课;高职院校;教学创新

当前,互联网已经广泛渗透至教育的各个领域,带来的不仅是简单的技术驱动教学创新,还是对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配置,实现了师生共建、共同参与以及共同融合。高职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组织方式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基于大型在线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创设更加高效的教学场景,是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充分认识MOOC的教育价值,对创新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    MOOC的内涵以及特征

1.1  MOOC的内涵

MOOC又被译作慕课。2008年,Dave Cormier与Bryan Alexander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经过多年发展,慕课全球用户数量已经高达数百万。当前,国外3大慕课平台代表主要有edX,Udacity以及Coursera。自2013年起,中国名校也相继入驻慕课平台,2013年10月,清華大学开设了“学堂在线”,标志着MOOC在中国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1.2  MOOC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网络课程,MOOC的特点突出体现在以下3点:首先,大规模。MOOC学习者通常来自世界各地,在线学习人数往往巨大。其次,开放性。MOOC的注册流程较为简单,注册完成就能获得全球免费教育资源。再次,个性化。MOOC平台能够为不同层次学习者匹配相应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差异化的学习需求。最后,交互性[1]。MOOC平台能够借助交流平台实现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流,提升参与者的学习能效。

2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培养不匹配

计算机的应用场景已经拓展至各行各业,然而各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计算机能力要求并不一致,管理人员以及统计人员需要基于Excel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行政文员需要熟练使用Word进行文字编排。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时,往往忽视了专业属性与计算机能力匹配建设,仅为各个专业学生匹配统一的计算机教学目标,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2  计算机教学手段单一,计算机课程吸引力下降

当前,演示教学仍然是高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投影仪的方式向学生演示基本的操作方法,然而由于投影仪距离以及尺寸的制约,演示教学的作用并不理想。此外,整个计算机教学时长是45 min,学生无法对学习内容及时进行回看和复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类课程时会出现疑问堆积的情况。由于没有及时处理学习疑问,并且长期受到单向式知识灌输的影响,计算机课程的吸引力明显下降。

2.3  计算机教学未关注学生差异,课堂参与度不理想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学未基于学生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导致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紧跟教学进度。而对于具有一定计算机能力的学生而言,目前的教学内容并不存在创新点,导致学生不愿参与课堂互动环节,甚至出现大规模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

2.4  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塑造严重缺失

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整合与加工能力以及网络道德等。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与信息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严重脱节,部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局限于熟练使用办公软件,未建立整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并且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操作实践中,其应用的资源较为落后,此类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时代性以及延伸性不强,学生不仅不能提升能力,还降低了对持续学习计算机类课程的兴趣,导致整个计算机教学形成恶性循环。

3    基于MOOC创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3.1  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新设计,引导学生把控学习进度

教师需要在备课阶段制作教学模块视频,每个视频时长需控制在10~15 min,学生可基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紧跟学习进度,避免出现“跟不上”的情形。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设计需要明确重点与难点,并在讲解过程中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及时消除学习盲点和误区。同时,教师还需在MOOC中内置随堂测试模块,将随堂测试成绩纳入整个单元效果评测当中,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MOOC。

3.2  重构计算机教学内容,凸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

教师应着眼于目前互联网高度普及的客观实际,将系统维护、文档管理与演示作为基础应用能力加以培养,同时在实践教学时,借助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帮助学生在各个知识模块中都能将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避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流于形式、囿于理论[2]。另外,还需要结合相关岗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重构,针对具体岗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学时以及教学任务。以信息和数据分析岗位为例,图文处理(Word)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Excel)的比重应该占整个MOOC学时的70%,并适时对MOOC其他知识模块进行删减,让整个计算机教学凸显专业性。

3.3  提升学习交互的应用比重,开展MOOC学习数据分析

MOOC在各个知识模块均内嵌了诸多在线测试板块,每个模块都设置了相应的题型,例如案例分析题以及选择题等,模块会根据题型以及难度设置相应的操作时间,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评测会在MOOC建立分数以及与目标值的偏移轨迹,以此来评估当前学生学习成效[3]。这意味着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其在MOOC平台上进行的交互行为都会被平台生成数据轨迹,借助大数据以及云计算并结合相关算法,对学生成绩进行量化以及可视化展示,让学生能够及时定位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而教师可以利用数据反馈把握计算机教学的进度以及重难点分布,基于历史教学数据适时调整和优化计算机课程的组织形式。

3.4  借助互联网虚拟技术,创设计算机教学实践场景

計算机教师以及相关MOOC平台维护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络,可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采集MOOC平台问题并反馈。特别是在计算机实践教学层面,应该基于MOOC搭建深度的虚拟时间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专业化以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实践教学、MOOC平台以及教学管理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MOOC在创新高职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3.5  持续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评价形式融合贯通

由于MOOC实现了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动态化管理和评估,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需要基于MOOC背景进行全新设计与持续完善,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展开过程性评价以及结果评价,同时也要推动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参与自评和他评,带动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学习。另外,在评价标准上,也需要有所创新与突破,应根据专业属性、个人属性以及平台属性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展开综合分析,有助于帮助课程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

4    结语

综上所述,MOOC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在搭建多层次数字化教育模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计算机教师必须明确现阶段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不足,对教学资源进行全新设计,引导学生把控学习进度;重构计算机教学内容,凸显教学内容的专业性;提升学习交互的应用比重,开展MOOC学习数据分析;借助互联网虚拟技术,创设计算机教学实践场景以及持续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评价形式融合贯通,进一步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栗元龙.“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9):76.

[2]桑子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245.

[3]陈旭文,黄英铭,蔡银珊.微课聚散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9(8):143-14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