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金子墨
2018年3月中旬的一天,凌晨2点,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惊醒了睡梦中的王强(化名)。接起电话,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原来是王强的“发小”赵宇(化名)。赵宇早年去美国留学,并于20年前加入美国籍,至今在美国工作、生活。赵宇拜托王强去看望一下他的父亲,因为从前一天起,赵宇就联系不上他的父亲,家里电话无人接听,手机也关机。因为王强与赵宇的父亲同住一个小区。赵宇思来想去,心中不安,只好拜托“发小”前去查看。王强赶紧跑到赵宇父亲所在住所,连续敲门,始终没有人开门。等到天色微亮,王强敲开对面住家,询问赵宇父亲的行踪,邻居毫无所知。最终,王强拨打了110,警察打开门时,找到了因中风昏倒在床前的赵宇父亲。经过医院救治,赵宇的父亲脱离了危险,但却全身瘫痪,无法言语……
这件真实的事件,并非个案。空巢老人独自死去,或发生意外救治不及时的事件,时有发生。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北京市从199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水平提前10年。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到400万,届时大约5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据专家介绍,北京市的家庭正在日益小型化,这就意味着子女独自居住的概率增加了,年老的父母亲选择自己居住的概率也增加了。空巢家庭数量越来越多。现在的老年人,大约在55岁之后会普遍进入空巢时期。按照人均期望寿命80岁计算,老年人会有一个20年—25年的空巢期。
标题
随着空巢老人数量的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的生存质量、生命安全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北京,空巢老人的现状如何?他们的生活怎样?空巢老人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年轻时期,总是很难想象自己老了会怎样。询问中青年人,很多人会说,到老了,找个养老院就好了。然而,真的到老了,人的想法常常会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尤其是自主意识强,不愿分享隐私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选择养老院的生活。
小区里,各家保姆推着老人聚在一起
面对越老越难自理的身體状况,这些空巢老人将目光投向了保姆市场,希望家里请个保姆照顾日常起居,也为孤独的老年生活增加一点活力。然而,好的保姆难找,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何为好的保姆?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想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希望保姆细心、耐心,更要有爱心。可是,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
吕爷爷和老伴在空巢老人里算是比较幸运的。夫妻两个人年轻时都是中科院的工作人员,是属于有知识、有文化人群中的一员。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要向外国人学习,不拖累孩子,个人的生活个人搞定,放孩子自由去飞。像那个年代所有的中科院员工一样,吕爷爷希望将唯一的儿子送出国。儿子也不负众望,最终考上了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当年,儿子出国,吕爷爷两口子别提多高兴了,逢人就要炫耀一番。中科院的人们一直就是以送孩子出国为光荣,为他们高兴的人很多。笔者也是中科院出身的孩子,当年的小学、中学同学留在国内的不超过一半。当年,如果没有将孩子送出国去留学深造,似乎就成为这些父母的遗憾。
保姆市场,永远供不应求
然而,时光匆匆,二三十年一晃而过。留学深造的孩子们几乎都留在了国外,当年年富力强的家长却已经耄耋老矣。如今,你问那些送孩子出国的留守家长怎么生活?他们会在外人面前佯装无所谓地告诉你:“我把家里的大理石地板都换成了木地板,有的铺上了地毯。老了,石头地太滑,换了就好了,不容易摔倒。我身体没问题,只要不摔跤,不会有问题。”“我最近把家里马桶边上装了扶手,如今的东西真是想得周全。老年人自己生活没问题。”这些话背后带着的辛酸谁人听不出来?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骄傲,为了这份骄傲,老,无奈却不可怜。这就是这些年轻时代就将孩子送往国外的父母的想法。
吕爷爷和老伴想得很好,请个保姆照顾他们的生活,打扫卫生,做做饭,他们还能自理,这能有多难?
通过一家知名的保姆公司,第一位保姆进了家。说是已经在北京干过一段时间了,但这小保姆啥也不会,洗衣机、微波炉都不会用,教了几次,学会了,却偷偷把小块地毯放在洗衣机里洗。结果地毯洗坏了不说,洗衣机排水管被堵住,修一次要300元,不如直接买一个新的。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这小保姆来了,家里东西不断地坏——洗衣机就不说了,电磁炉短路、微波炉短路,凡电器一概换了个遍。于是辞退了,换个新人。新保姆能熟练使用各种电器,但是农村的习惯就是改不了,吃饭前不知道洗手,和面的手到处乱摸,袜子内衣一块儿洗……种种问题让两位高知老人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又换!前前后后换了十多个保姆,其中不乏饭做得不错,人品也好的人,但往往来了不到两个月,和小区里其他的保姆混熟了,就开始要求涨工资,或者到了过年一请假就再也不回来了。和保姆的同居日子磕磕绊绊地过了5年多,最后一个保姆的恶劣行径,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名保姆姓束。人干净也利索,就是脾气差点。最开始的时候挺好、挺温和,随着时间过去,慢慢本性就露了出性。人上了岁数,很多时候往往不愿意费心,家里被小束整理得很好,吕爷爷的老伴也就不怎么管了,有点儿事都让小束去办。久而久之,这位能干的小束成了家里的“大拿”,万事自作主张。当吕爷爷发现让小束去医院拿药,这小束用老伴的医保卡买了一堆补品,竟然没有告诉吕爷爷。吕爷爷为此质问小束,她却回答得理直气壮:“你们报销那么多,还差这么点钱嘛,就当给我的福利好了。”吕爷爷气得说不出话,老伴却不干了,发了一通火。没想到,这小束也是个厉害的主,直接把手里的抹布扔到了吕爷爷老伴的脸上,要求结账走人。人老了,反应慢,也没力气,吕爷爷只好忍了,算了钱,让小束走了。晚上,老伴越想越生气,一宿没睡好,第二天心脏病发作,就上了医院。从医院回来,吕爷爷给在英国的儿子打了电话,告诉他,他们想好了,还是去养老院吧。
养老社区,并不如宣传中说得那么好
老年人请保姆照顾自己的生活,这种选择其实也很无奈。吕爷爷的例子并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所有的矛盾其实都是细节问题,毕竟保姆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和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处事方式都不相同。每年,因为保姆问题造成的老年人生病、致死的情况也有发生,但毕竟只是个例。大多数保姆与老年人的矛盾都是如吕爷爷家发生的一样。当然,也有很多很好的保姆。比如笔者楼下曾住的孙老太太家的保姆。孙老太太年轻时是北京一所著名职业学校的老师,老伴在70歲时偏瘫,后来又得了前列腺癌,在孙老太太的照顾下,一直活到了94岁。老伴去世时,孙老太太才80岁,他们俩一生无儿无女,平时来看他们的都是孙老太太的学生和老伴的老同事。老伴走了,孙老太太精神垮了,却不愿意去养老院。请了个18岁的小保姆,这保姆一直照顾了孙老太太3年,因为要回家结婚,只能离开孙老太太家。那会儿的孙老太太被诊断出患了轻微的老年痴呆症,不能离开人的照顾。最终,保姆在孙老太太的指挥下,将孙老太太送到了一家养老院,办好了所有的手续才离开孙家。孙老太太最终在住进养老院两年后去世,也算是走得不孤独了。
近两年,保姆市场的价格不断攀升,如今,照顾自理老人的保姆,月工资达到了4000元以上。很多老人的退休工资不过三四千元,如果是老两口还好,损失一个人的工资,换来保姆的照顾,还能将就过日子。如果是孤寡老人,根本连保姆都请不起。至于保姆带来的问题,连提都不用提了。
请保姆犹如赌博,遇到好的是老年人的幸运;遇不到好的,就是命。这样的选择,真是无奈。然而,谁来管理保姆市场呢?谁又能监控保姆的行为呢?
出了北京,走到哪里,别人爱对北京人说:你们北京人有钱!这句话不知道伤害过多少真正的北京人。北京人有钱吗?钱从哪里来?外地人说,你们北京人住的房子动辄就上千万元,怎么没钱?但是,如果你卖了房子,你去哪里住?难道流落街头?这样的有钱是真的有钱吗?
今年68岁的老李,一辈子就混了一套房,还是当初单位分给他,最后自己花钱买断的。老李一生凄凉,早年丧妻,中年丧子,老来只剩一套房子陪着他。还好,老李从小就是个乐观的人。60岁上下的时候,他还身体健壮,和小伙子的体力没啥两样。也巧了,8年前正是北京推广老年公寓的时候,老李被老同学拉着看了不少老年公寓。想着老了孤独,心里说不出的畏惧。最后,和老同学一起,卖了自己唯一的那套房子,买了京城一个著名老年公寓的一间小居室。
说买也不能算买,这处老年公寓,应该算是租。出一笔近百万元的钱,算作房租,以后每年交个一万多元的管理费。算来算去,卖房的钱还有些节余,老李觉得这选择很好。之后的8年,老李过得不错。老年公寓管吃,省了自己做饭。有事情还可以按床头的呼叫器,有个毛病总有人管,老年公寓的物业每年组织体检,有时还主办一些老年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北京一家养老社区,环境不错,收费高昂
然而,老年公寓不是养老院。很多服务都是配套服务,配套就是说不是主要服务。遇到事情还是需要自己做主、自己解决的。
这8年,老李没少交朋友。都是孤独的空巢老人,在一起聊天、参加活动,还是非常开心的。老李也没觉得自己老,老伙伴们很多还不如他呢。微信、微博、APP,老李懂得不少,也好为人师,很多人都以能做老李的朋友为荣幸。然而,人总归还是要服老,不知不觉老年带来的很多隐藏的东西显露了出来。
因为老李楼上住户的卫生间水管漏水,天长日久,将老李卫生间的一角整个湿透,水顺着墙壁流了下来。老李发现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跑到楼上去找住户,这位住户和老李不熟。老李仅仅有个见过的印象。听别的人说过,这位住户姓袁,女儿在国外,一年有半年时间待在女儿那儿,回来也很少跟老李似的呼朋唤友。老袁开了门,问老李什么事。老李将事情讲了,本也不是大事,但是老袁也是个怪脾气,矢口否认他的水管漏了。原因是浴缸下的水管漏了,一直滴水,老袁并没有发现。所以老李一说,他认为老李是来找碴的。两个人一言不合,吵了起来,最后老李仗着身体好,开始撸胳膊挽袖子,直接上去揍人了。老袁怕了,说了两句软话,引着老李往门口走,见他退到门口,“砰”的一声,把老李关到了门外。立刻把老李气得七窍生烟。不停地捶打老袁家的大门,老袁就是不开门。结果把两侧的邻居都惊动了,最后找来了物业,解决了这件事。
虽然事情解决了,但是老李一直窝着气。有一次遇到一个好友,就拉着好友不停地念叨这事。好友听了也是一愣。好友觉得这事不像老李能干出来的,因为老李一辈子都是个好脾气的人,怎么住了几年老年公寓,变得脾气这么大了?好友对老李说:“这事从一开始,你就应该找物业公司进行检查。你想想,要是年轻时候遇到这事你会怎么办?会这么冲动么?”经过好友一分析,老李心里突然一阵悲哀。老李年轻的时候是个脾气好,也很理性的人,根本不会做这种事。本来也不是邻居之间的问题,被自己的一时冲动闹到了白生气一场的地步。想来想去,人不服老不行。人老了,思维跟不上,往往容易还没想明白怎么回事,事态就已经脱离了轨道,向着另外的方向发展下去了。放在以前,老李是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老年公寓为老李提供了一个家,有饭吃、有人管的家,但是也缺少与其他人的交流。老李在老年公寓的朋友都是空巢老人,思维模式差不多,自成体系。思维逻辑慢慢就变成了直线,这并不是好事,但这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事。
北京的老年公寓一直在不停地提高价格,像老李这样的人,靠卖以前的房子买上老年公寓算是下手早、有前瞻性的。老年公寓相对于养老院来说,有了更多的自由,也有自己的隐私空间,适合能够自理的老人生活。但是,一旦发病,或者出现突发状况,老年公寓毕竟不是养老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也只是能够帮助老人办理住院等手续。如果发生昏迷,或其他意外不至于没人知道,但是否能及时得到帮助,也要看情况而定。
高大上的养老公寓,让老人却步
而高昂的老年公寓价格,也是让人望而却步的理由之一。很多空巢老人尚有子女,只是子女不在身边,总想着将当前住的房子留给子女,并没有钱可以购买老年公寓的使用权。这方面的政策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关注和调整。而且老年公寓的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做到对老人承诺的及时就医等相关服务,但是很多老年公寓常年經营不善,开始时轰轰烈烈,服务到位,慢慢到后面管理的人都找不到,更何谈服务。简直就是重新换了个住处,和自己独自一人住没有任何区别。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院成为了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存在。近十年来,京城的养老院越来越多。由于国家的关注,社区建立养老机构也成为了社区服务中的必备一项。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笔者走访了京城数家社区养老机构发现,这些社区养老机构叫好不叫座,基本无人问津。
究其原因,收费不合理是人们不愿意选择的最大理由。京城五环以外的一个大型社区里,有三到四家社区养老机构。这些都是去年根据政府的规定新建或改建而成的。这个社区人口很庞大,老年人占了1/3。但是这里的养老机构却无人问津。询问很多住户,多数人表示,不大的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就要收取一个月4000元的服务费,这么贵的服务,实在“享受不起”。笔者借口家中有老人想要住在养老机构,特意进去查看。这里居住条件一般。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只有一栋三层小楼,里面大约有30间房间。服务人员目前只有三位,其中一位还是兼职。当笔者问起为何价格这么贵时,这里的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要对老年人负责啊,要常年有值班和服务人员,没有这么高的费用,如何维持?”而笔者所听说的4000元,还是能自理的老人的月服务费,半自理的老人月服务费5500元,不能自理的老人则为6500元。这么昂贵的费用,是为了挣钱还是为了服务?真是不得而知了。
一家规划很好的养老公寓
这种社区养老机构如此不靠谱,笔者将眼光投向了社会。社会上的养老机构一般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收费相对便宜,有的只有每月千元左右,但条件实在不怎么样。私立的则价格一个比一个贵,动辄每月上万元,简直就像吞老人钱的黑洞一般。
住在这些条件好的私立养老院的老人,多数人都是“不差钱”人士。或者孩子将钱从国外转过来,请养老院照顾自己的父母。或者年轻时这些老人就是“成功人士”,只是老来因为失独或丧偶成为空巢老人,最后自己花钱住进养老院。
养老院的档次不同,服务不同
宋爷爷和老伴也想去养老院居住。首先被高昂的费用吓住,但是又一想,一分价钱一分货,确实是收费高的养老院条件和服务要比收费低的养老院好很多。于是,他们联系了养老院,想去了解一下。他们去的这家是京城少数几家外资投资的养老院之一。条件确实不错,老人的生活被照顾得很好,虽然两口子一个月需要交2万多元的费用,但是确实在这里会被照顾得不错。跟接待员说决定住,接待员却说,只能给他们排队了,最少也要半年以后才有房子空出来。宋爷爷回来又联系了几家这样的养老院,结果每一家都是如此。交了押金,也至少需要等两个月,还不能说准到时候一定能住进来。
京城的老人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院却数量稀少,要不就是没服务只想要钱的没人去,要不就是服务昂贵却住不上。
有钱住不进去,没钱连想都别想。条件一般的,老年人确实觉得宁可孤独在家,也好过去养老院里住着,不自由;条件好的,住不起,住得起也未必有位置。这就是目前北京养老院的现状。
宋爷爷这么跟人说,别人只好说,要不您老爷子别考虑条件吧,也就能住进去了。那怎么能行呢?养老院本来就是宋爷爷的最后一步了,想到最终自己将会在这里离开人世,宋爷爷就觉得不能将就。可是,不将就,会不会有一天最终孤独死去,而无人知晓?
高档养老院,收费更高昂
应该说,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养老的政策,但是具体到实施却还远远不够。未来,北京的老人将会越来越多,空巢老人的比例很大,这一切,需要政府抓紧行动的脚步,为必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做好全面的准备。不要让中国的老人也和日本老人一样,每年有超过3万人孤独死去,无人知晓。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亟待破解的社会命题。早在1999国际老年人年,国际卫生组织就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即通过倡导积极老龄化,最大限度地增加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以实现尽可能延长人类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期生活质量的目标。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比如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供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为空巢老人搭建“安全网”,建立应急求助信息系统等,为空巢老人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是到了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务的时候了,因为他们正面对或遭受心理危机的困扰。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