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师永祥
久居山外,儿时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总是心中的记忆。
走出大山时,院中的那几棵树,墙头那些野草,房顶那几块石板,总在眼前摆动。
出生时住的那两间石头垒的泥土房已经破旧,房顶都漏雨了,院中的杂草也没过了腰间。有时梦里回到了那个家,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自从走出十渡王老铺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但静下心来,有时寂寞,有时惆怅。老感觉心中缺少了什么东西似的。
当看过大海,登了高楼,赏了群山。当走进朋友的那些美丽家园,走进寂静山间的农家院落,心中豁然开朗。啊!牵动我心的还是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
走进公安队伍,真的把个人交给了组织,交给了事业。有时家就近在咫尺,但要加班加点工作,却回不了家,更回不了远方的那个家。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被搁置。
那一年,我从分局政治处副主任的位置调到大石窝派出所当政委。离家近了,闲暇之余,回家的次数多了,心中的期盼多了,建设、改变家的机会来了。
多少次我信步家的房前屋后,远眺家的地理位置,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心中勾画出来——先修路,再建房。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可我不是为了致富,就是为了回家才要修路!
山中的家乡
家乡的路有着太多的磨难。这个近千口人的小山村,人们祖祖辈辈出门靠步行,运输都是人背牲口驮。
80年代初,村里有了六石公路。那时是石子路。修主路时,捎带着把路修到了大队部。一队、六队、七队部分村民,能就近把车开到家里。二、三、四、五队村民还是忍受着无路之苦。
后来,二队村民把路修到了“井台儿”。再后来大队组织把道儿修到了三、四队。但只能走农用车,汽车根本无法行驶。我回家只能把车放在半路,仍要步行一公里的路才能到家。
好在到我家有一条早先往“天井儿”五队修的一条路,这条路村民们刚刚把路基整理出一个道眼儿,由于山区搬迁,就停修了。村民们也没有拿到修路干活的工钱。
2006年冬天,我请村中长辈穆甫来组织村民,从主路往家里修建了一条一公里长的路。而且把一半路打上了水泥,当时有人说花那么多钱没什么用。老妈和妻子也不同意自己花钱修路。
但我是“铁了心”的,一定要把路修到家。就为了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我也是村里第一个自己出资把路修到家的人。
路修好了,各种建筑材料能运到家门口了,我开始动手房屋建设的规划。
2007年初我拆除了原有的十间旧房,用拆出来的旧材料,找村里的人们重新建设了“三合院”。用我和儿子名字的最后一个字“祥远家园”命名。
从此,我的那个家有了客厅,有了伙房,有了卧室,姐妹们回家有了住所。摆脱了祖祖辈辈全家人在一条大土炕上睡觉的状况。
盖房可能也会上瘾。祥远家园建好后,2008年我将另一处宅院进行了翻建。因为是奥运年,为了让房子有纪念意义,我将宅院起名为“祥云屋”。
祥云屋原来是三间北房。盖房时,有高人路过说,此地有风水,盖东房为妙。
思念中的故乡
但父辈们讲,盖东房冬天见阳光少屋里冷,还是北房太阳光照好,屋子暖和,就执意盖了北房。北房80年代初建好后,也就是七八年时间,父亲就过世了。不知是盖房的原因,还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把北房翻建为东房后,此宅确实很顺向了。按风水讲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有照、后有靠都具备了。
2012年“7·21”大暴雨后,镇里要为险户村民建设新房。为了增大祥云屋宅院面积,我就地取材扩展了墙体,请村民在宅前打了一道高15米,长20米的石头墙。
由于地基没有打牢固,墙体垒好后不到3天就塌陷了。那天晚上,我在所里值班,接到老家山下邻居张永打来的电话说:师大哥,你家垒的大墙塌了!当时我吃惊地一愣,不会吧!十几个人干了一个月呀!
再次打电话求证,确实是塌了。张永说墙体塌陷时,石头的撞击声持续了好长时间。
由于防汛形势紧张不能离开岗位,当时我没敢把墙体塌陷的消息告诉妈妈。因为妈妈年龄大了,耳朵背听不见,更怕她知道后经受不住损失惨重的打击。
当晚我整夜未眠,回想辛辛苦苦垒的墙怎么就塌了呢!第二天天刚放亮,我电话打给妈妈,问,雨下得大不大,垒的墙有事没事儿,是不是雨下得大了,墙体会塌陷?
媽妈不相信花这么多钱,费这么大劲儿,刚刚垒好的墙会塌了。
当妈妈步履蹒跚走到垒好的大墙边一看,傻眼了,墙真的塌了。我在电话里听到了妈妈的放声大哭!我边和妈妈说话,边安慰妈妈。我说,妈你别难过,不要哭,也别着急。墙体不牢,早晚会塌,早塌比晚塌要好。如果镇里给咱们盖好了房再塌,损失就更大了……我这个人有时犟脾气也大。为了干成事儿,越是艰难困苦,越不会退缩,越要坚持住。两个月后,我再次组织人,找来农用三轮车、勾机,把塌陷的石头重新拉回。为了使墙体更加牢固,垒墙时用上了钢筋、水泥。
院墙建好后,镇里给盖了南、北配房。又一个新的“三合院”展现在家人面前。
村中小店
在三合院里,我有了书房、画室,有了朋友来了住宿的房间。我将三合院起名为“祥云斋”。
建好祥云斋后的第二年,村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有老房地基的可以盖新房。这正好顺应了我的目标。
在建设家园的初始,我在主路道口明显位置立了一块石牌,上书“聚友山寨”。
我的目标是,山寨的房子要多几间,要把四方宾朋请到家里,看看家乡的风景,瞧瞧家里的变化。
虽然建了两个三合院,但离心中的山寨还有差距。这样,我又在家园的老房地基上建设了一处接待室,取名“聚贤阁”。
建设好了兩个三合院和一个接待室,我算是松了一口气。因为我的山寨算是小有成就了,更有山寨的模样了。
回想起为了美化这片地,为了治理这座山,为了建设这个家。付出的辛苦不说,受的累就太多了。
为了不耽误工作,多少次我从南尚乐、张坊往家里运送建筑材料,都是晚上装车,早上起大早运回家。隆冬时节,有时起得太早,到六石公路的六渡路口,天还没有亮,就停车在车上休息等天亮上山。有时在车里睡着了、冻醒了天还没有亮。有几次车坏在六石公路上,手机没有信号,就只好走着到六渡打电话求援。
山上盖房不比山下方便,有时一些建筑材料运不到指定位置,还要一个人背,两个人抬。多少次我都参加到了背、抬的行列中。为了建设心中的美好家园,我既当司机,又当装卸工、搬运工。很多时间,都是指挥着民工干活。
可是,这一干整整用了10年时间!10年,在人生发展历程中,虽然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我来说却艰难而漫长。
在这10年里,我练就了坚忍不拔的毅力,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最大的收获是坚持,坚持有了发展,坚持有了成果,坚持让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变了样儿!
好多亲近的人都说,永祥下了这么大功夫,出了这么多力气,值得吗?
已经修好的小路
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回答他们:值得,非常值得……因为那是我的初心,我的梦啊!
我从16岁走出这片地、这座山、这个家。六渡中学上初中,张坊中学上高中,六渡乡政府、房山建筑公司、房山外贸公司、房山工商局个体协会当通讯报道员。1989年考进公安局才混了个铁饭碗!
35年来,靠着手中的笔在社会上混饭吃,靠着有情人的帮助支撑家庭生活,靠着领导的关怀健康成长。该有的有了,该得的得了!
我生在这个家里,长在这片地里,乐在这座山头,还没到退休年龄就想回到这里。这里有我儿时的欢乐和酸楚,这里有我童年的追梦和向往。
我已离不开这片地、这座山、这个家。这里是我回忆昨天展望明天的地方。这里是饱含我精神寄托希望的地方。
我爱这里,因为这里有高山、有清泉、有土地、有绿色、有生活,更有浓浓的乡情。
请到聚友山寨来。这里也会成为你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个家!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