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4

嵇 棂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微课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

嵇 棂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1)

文章叙述了微课的概念、特点和设计微课的原则。作者主要研究在现代教育技术技公共课中应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效果,通过案例研究、行动观察发现,未来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很好地和微课有机结合起来。

微课;现代教育;公共课;教学形式

1 案例回放

这学期开学笔者接手了音乐、美术和体育师范专业统招11级毕业班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一开始音体美专业的学生对该课程并不感兴趣,但要求其在临下课前提交今天的课堂练习,其只能硬着头皮完成练习。但是在讲课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同学在讲课的时候都拿着手机对着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录像。让他们做练习的时候,看到他们参照刚才拍摄的录像,依葫芦画瓢竟然能把练习做出来。

由此笔者想到了这不就是最基本的录屏操作么,制作微课的基本手段之一。基于这样的想法,笔者在家尝试性地做了一节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内容的微课。在上课的时候花10 min播放给学生观看,然后根据观看的内容完成练习,再对其完成的练习进行点评,从中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根据微课讲解模仿完成练习,这真是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又尝试了几次之后写此文总结一些微课教学心得。

2 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上学期有幸参加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通过实践掌握了微课的制作流程,笔者对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微课是一种简短的视频教学活动,主要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介绍的教学过程。其主要特点包括:时间短、内容精简、资源容量小和形式多样化等,符合学习者的认知心理。

2.1 时间短

微课的重中之重就是教学视频。微课的教学视频一般时长为5~8 min,最长不能超过10 min。

2.2 主题鲜明

微课主要在于表现某个知识点,主题鲜明,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趣,更适合学生学习。相对于传统的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微课主要反映某个教学环节,或者介绍某个知识点,内容简单,主题突出。

2.3 资源容量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环境趋于完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大学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mp3等已经不足为奇。高校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移动终端带进课堂也逐步趋势,尤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主。

为了方便师生下载观看方便,一般都采用支持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下载方便、容量小,可以边下载边观看。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移动学习。

3 微课的设计原则

通过前期对该课程的研究和学习者分析的调查,以及自己制作微课过程的摸索,还关注了些精品微课设计与开发的案例,总结了几条微课设计原则如下:

3.1 微长度原则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微”的原则。因为这是微课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显著特征。讲解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10 min以内,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括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注意点。一般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2 符合学科特点原则

学科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必须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并体现学科的内涵,以实现学科培养目标为目的,以学科重点、难点为内容。

3.3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原则

微课设计初衷是从学生角度看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愿望,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真正做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和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自主学习,或在于他人合作讨论中进行学习。而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学习路径、学习方式提示、学习模式、学习团队建设等,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

4 微课的个案设计与应用研究

4.1 案例:“摄影中的景深”微课设计

(1)课程主题:摄影中的景深介绍。学习目标:掌握景深的概念;掌握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学习重、难点:掌握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

(2)课程设计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展示一组照片,有的是整个画面都很清晰,而有的则只是某一部分景物清晰。有的照片前面的人物清晰而远处的人物就模糊了。例如提出“在摄影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问题,引发学习者的好奇心。

4.2 通过图示解释景深概念

第1个人和第10个人之后的人物都逐渐地模糊起来了。这个实例告诉人们,并不是只有对焦的那一点的景物才是清晰的,这个对焦点前后都有一定距离范围的景物也能在感光底片或感光器件上结成清晰的影像,这个结成清晰影像的前后范围的距离,就是人们所说的景深。

4.3 解释景深的影响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示解释光圈、焦距和物距与景深的关系。

(1)光圈和景深:在物距和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简单概括为反比关系。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通过动画显示,在影像呈现上的表现就是光圈小、景深长、清晰的范围广,但会干扰主体的突出性。那么光圈大、景深浅,背景的虚化效果越明显,这个时候更能够突出主体的重要性。

实践演示:打开相机,将模式调在光圈优先A档。在光圈优先的模式下,可以通过光圈调节按钮调节光圈大小。上图为最大光圈是F2.8的情况下,景深浅,背景虚化明显,被摄主体小马很清晰;光圈缩小到F11,景深变大,清晰的范围变广了,相对被摄主体小马没那么突出了。

(2)物距和景深:景深的大小,与物距的远近有着直接关系,可以简单概括成正比关系。物距越近,景深最短;物距越远,景深越长。

物距越来越远,光线经过镜头成像的夹角越来越小,模糊圈的直径也越来越小,而夹角所形成的清晰范围越来越大,景深则越来越大。所以物距大,景深越大;物距小,景深小。

(3)焦距和景深:镜头分散圈原理告诉人们,在光圈和物距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就越短;镜头焦距越短,景深就越长。

那么焦距又是如何影响景深的呢?物距和光圈不变的情况下,焦距在缩小,成像夹角也在缩小,对应的模糊圈的直径越来越小,所以景深就在变大。因此,焦距大,景深小;焦距小,而景深大。

4.4 课堂总结

本次课介绍了摄影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景深以及影响景深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光圈、物距和焦距。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对知识点进行了讲授和演示。

5 现代教育技术微课的个案应用

笔者作为这次课的主讲教师,随机选取了13级计算机班学生进行“摄影中的景深”微课的应用。

5.1 案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按照微课的设计过程,教师首先创设相关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明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下载微课自主学习。通过FTP或QQ群共享下载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QQ群共享下载的。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通过自行观看微课,来完成自主学习过程。由于微课时间很短,根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在10 min以内,所以学生并不会感到疲倦乏味。

(4)小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全班同学分成4组,8人一组。首先小讨论在通过观看微课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各组派代表把大家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如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任课老师进行指导并对课程总结。

(5)巩固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选取合适的拍摄任务,留到课后给学生进行复习巩固训练。

5.2 应用研究

这次活动主要针对自学完微课以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在讨论中的反映和个别私聊后进行的应用研究。

(1)对课堂教学的研究。经过几次微课教学活动,学生对此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小组讨论也很热烈。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对学生评价的研究。通过和学生课后的私聊,以及看到学生们在群里的留言。学生们对本次微课教学研究的反响不错,感觉时间短,观看不会视觉疲劳;也有人表示“是以前没有过的形式,很有意思”。

还有人说:“课上组织讨论挺好的,课后建立QQ群也不错,不仅课上能对知识进行交流,课后还能通过QQ群增联络感情。”通过以上调查,笔者发现利用微课教学的新形式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6 结语

随着微课在高校的研究越来越火热,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加入到研究微课教学的行列中,希望其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专业特长,设计出更多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为学生们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困惑。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可汗学院”也将风靡全球。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3]杨满福,桑新明.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1-5.

Application of micro lesson in the teaching of public course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i Ling
(Nantong Normal College, Nantong 226001,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the micro lesson. The author mainly studies 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icro teaching method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 course, and through case study and action observ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future teaching form of classroom can be well combined with micro lesson.

micro lesson; modern education; public course; teaching form

2016年省级课题;项目名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6-R-48018。2016年省级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后慕课时代: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676。

嵇棂(1983— ),女,江苏南通,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