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冬红
摘要:教育是智慧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教育塑造着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大学校园,本应该是孕育人才的摇篮,是帮助学子走向社会的跳板,但是在近几年社会热议的案件中,投毒、跳楼、情杀、虐猫,甚至艾滋病传播都发生在了校园,并通过网络渠道迅速传播,一方面反映出了学生的意识形态呈现“亚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也对教育者形成警醒:如何应对互联网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及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分析,研究互联网对当前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以及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挑战,并针对互联网对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提出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今天,帮助教育者把握互联网对学生意识形态培养的机遇,正视其对学生意识形态形成的消极影响,发挥互联网的积极效应,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意识形态,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对策
1.研究背景和目的
1.1研究背景
近期,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投毒案终于尘埃落定,林森浩终被执行死刑。反思案件发生的结果,痛失两名学术成就的佼佼者是医学界的遗憾,林森浩对黄洋的蓄意投毒不得不让我们反思目前教学体系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是否出现了漏洞。近几年社会热议的案件中,投毒、跳楼、情杀、虐猫,甚至艾滋病传播都发生在校园,反映出学生的意识形态呈现“亚健康”状态,尤其是在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互联网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引导不当,将会产生下一个校园悲剧,因此,如何正确驾驭这把时代的双刃剑,是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1.2研究目的
教育是智慧的摇篮,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因素,教育塑造着受教育者的意识形态,对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学生的教育已经不仅仅包括学科知识的传播,教育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日益明显,尤其是处于高等教育阶段,作为社会人才的孵化器,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意识形态引导意义深重。教育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不可逆的社会趋势,作为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互联网带来的利弊参半,研究大学教育体系中如何把握互联网对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方向,对当下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2.互联网的特点及功能
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新词,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被互联网包围,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真正做到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特别是在当下的4G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渗入到人们的碎片化时间。
2.1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1)虚拟性。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平台,在该平台上人们可以进行交流,交换信息,完成交易行为,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使得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不断交叉融合,人们完成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随机转换,互联网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交互性。交互性是指网民不仅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接受信息,而且能够在平台上发表意见,完成信息的交互,这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互联网的交互性强化了人们的话语权,言论自由在网络平台上得以充分体现。互联网的交互性加快了互联网的传播,目前,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将网络设为接收社会公民意见的渠道之一。
(3)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播的信息都是公开的,通过网络媒介,网民可以迅速地接收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信息并转发再传播。互联网的开放性突破了地理边界的概念,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为人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来源。
(4)脆弱性。不可否认,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用户信息泄露、木马病毒、不健康信息传递等诸多风险。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数据平台,却无法完全识别该平台上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在外界的恶意破坏下,互联网平台是十分脆弱的。
2.2互联网的功能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背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因为互联网为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是互联网的强大功能的影响。
(1)信息服务。互联网为人民提供了一个信息平台。在互联网产生之前,社会新闻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纸媒,新闻通过纸质印刷、报纸派送最终传递到大众手中,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多道程序,最终传递到用户手中的新闻也许已经发生许久。而互联网平台突破了信息传递的障碍,通过网络上的实时更新,用户能够跨地域跨时区及时掌握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参与讨论。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极其便利的信息服务平台。
(2)文件传递。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可以接收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下载保存,也可以上传自己文件供其他网民下载分享,从而实现文件传递功能。
(3)浏览检索。随着互联网的逐步发展,许多网络门户纷纷出现,搜索引擎逐渐发展起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用户能够更加有效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4)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出现对信件邮递是一个极大的冲击,通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实现了信息的速传、保存,而且完成信息传递的零成本,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
(5)交互平台。与传统纸媒相比,互联网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的交互行为,用户不仅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还可以发表评论,实现言论自由。
3.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互联网的特点和功能使得互联网逐渐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思维开始在社会中传播。互联网思维是指互联网的信息不断地冲击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改变人们的决策行为。作为极易接受外界文化影响的大学生团体,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也逐渐被互联网思维影响。
3.1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
互联网开拓了学生的眼界,给学生创造了接触外界消息的平台。通过对网络信息的不断接受,不断发表评论,互联网在意识形态上逐渐影响着学生的思维。但是,互联网自身具有脆弱性,无法识别传播的信息真伪以及健康与否,积极的互联网信息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思维习惯,而消极的互联网信息将会产生严重后果。
3.2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积极影响
—方面,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创造了接触外界信息的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不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双耳不闻窗外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老师的教学内容,在课下可以借助网络资料理解消化,可以通过视频、相关论文等媒介对知识有更加细致的把握,还可以通过网络问答方式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讨论。互联网的产生给老师和同学都带来了诸多资源,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形式。互联网的发展也延伸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帮助学生做到了随时随地学习解惑。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师生的意识形态正在逐渐被拓宽。
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有助于校园传播健康的信息。通过搭建校园网络平台,学校可以在平台上传播信息,学生通过参与平台接受信息并对相关活动进行反馈评价,为学校信息的传播开辟新平台,并目有助于学校收获更全面的信息反馈。通过对信息的评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活动召开的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的意识形态。
3.3正视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使得大学生的国民意识逐渐弱化。互联网平台上信息的传递突破了国籍、突破了边界,学生置身于世界发展的洪流中,更加关注国际事件的发展。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国家的概念越来越被弱化,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与国际接轨,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学生的国民意识逐渐弱化。在这样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国际化与国民意识的区别,让学生在国际化的思潮下把握国民意识,对教育者而言是一种挑战。
另一方面,不良的网络文化逐渐渗透到网络信息当中,在价值趋向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对传播的信息的优良性判别逐渐弱化,学生的意识形态趋向复杂化,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如何引导学生识别积极正确的网络信息和消极错误的网络信息,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
4.如何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
应对互联网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带来的消极冲击,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基本的教育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
首先,需要把握主动性原则。就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塑造过程而言,要主动宣传健康积极的文化,主动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物性格,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其次,要把握包容性原则。由于每一个受教育的个体都是相互区别的,已经形成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也是各异的,教育者对待外来文化应当采取包容性的方式,在积极性的原则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海纳百川,进行多元化传播。最后,要把握与时俱进的原则。受教育的个体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每天都在接收新潮的思想,教育者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结合时事热点,邀请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将思维通过具体化的方式传播。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