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飘雪
“绿色出行好市民”标准:长期坚持绿色出行,积极实践“3510”出行方式。
3公里以内选择步行,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
5公里以内坚持骑车出行,既便捷又时尚。
10公里以内或市内活动倡导公交出行,自觉排队候车,主动礼貌让座。
长距离出行选择绿色驾驶,鼓励合乘出行,停车三分钟以上熄火,文明行车不违章。
全国劳动模范、北京不停脚的公交“活地图”
——张鹊鸣
张鹊鸣,1981年出生,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公交集团运一分公司387路公交车的首席乘务员。2000年10月参加工作,他把理想根植于三尺售票台,用质朴、周到、精湛的服务,诠释“以人为本,乘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打造出“问路请找我”的服务品牌,赢得了各界乘客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人称北京不停脚的公交“活地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是一名绿色出行的环保使者。无论上班还是出门办事等,他都会坚持“3510”绿色出行的理念。单位里张鹊鸣也是位环保志愿者。他自参加工作以来就积极投身绿色环保事业,是北京市绿色出行的典范人物。
在车厢服务中他经常把自己的三尺票台变身为“绿色生活小课堂”,在工作岗位上向乘客宣传绿色出行。利用编写宣传用语、制作温馨提示小卡片等形式,倡导乘客及其亲友出行时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2003年,他曾利用自己熟悉北京地理环境和公交线路换乘这一特长,编写了20多万字的《鹊鸣公交速查词典》一书。并把自己的这一绿色出行宝典向广大市民和公交职工发放,既方便了大家的出行,还借助这一方式改变了许多人的出行理念。作为一名志愿者,张鹊鸣在工作之余自发组建了一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鹊鸣志愿服务队”,把“小课堂”搬到公交站台上,带领他的团队成员,一边开展义务指路服务,一边继续向广大市民和过往乘客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环保”。为了更好地开展绿色环保活动,他还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挑选了多名业务骨干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张鹊鸣创新工作室”。围绕“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的理念,先是研发了几个有助于在生产生活中节能降耗的小窍门;接着又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于2015年编制完成了35万字的《鹊鸣绿色出行指南》一书,并在工作室成员和出版社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制作完成并出版了该书的电子版。他还参加了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组织的“北京运输服务您”宣讲团,走进社区、学校等地,开展绿色出行宣讲。
张鹊鸣编写的两本书——《鹊鸣公交速查词典》和《鹊鸣绿色出行指南》,是人们选择乘坐公交车这一绿色出行方式的全方位指南。它们的成书凝聚着张鹊鸣的心血,可以说是他用自己的双脚“走出来”的书籍。张鹊鸣利用休息时间,坐着不同线路的公交车去到北京的各个角落,一边熟悉地名,一边记下公交线路。A4纸抄了300多张,记录站名上万个,乘坐的公交里程超过100万公里。这两本书均采用拼音索引方式,方便人们进行查询。《鹊鸣绿色出行指南》使用起来尤为方便。它以帮助人们绿色出行为标准,通过地名,如医院、景区、商场等名称进行分类。想去哪里,只要找到地名,很快就能完成查找。书中更详细地记录了每一辆公交车线路的始发站、终点站、沿途线路,为选择公交车作为绿色出行方式的人们,提供了更广泛、更详细的服务。
在站台为乘客提供咨询服务的张鹊鸣
张鹊鸣工作的387路公交,贯穿二环路和三环路,连接亚运村与北京西站,从始发站到终点站全程21公里。常有人向他询问沿途的古迹。比如走到天宁寺的时候好多乘客会来问有什么典故,寺庙是什么年代修建;走到西便门城墙遗址,外地乘客就会问这是哪个城墙啊,张鹊鸣都会为乘客一一介绍。这些介绍并不完全靠查询历史资料得来,有些是张鹊鸣在寻访公交线路的时候,在重点站点下车,徒步周边,向居住在附近的老北京人打听而来的。
虽然知道张鹊鸣从小就想做一名公交乘务员,但当家人和朋友听说他考上这一岗位时都会质疑。因为张鹊鸣并不是一个长于口头表达的人。做了公交乘务员以后,张鹊鸣在向师傅学习的同时,更主动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口才。在工作中张鹊鸣主动给乘客指路,有很多乘客不好意思开口询问,他就主动跟乘客沟通,而不是等着别人来询问。在停车的时候主动向乘客宣传,鼓励乘客向他问路。同时他主动介绍387路公交的环境、经过的名胜古迹。而参加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组织的“北京运输服务您”宣讲团,更是张鹊鸣“有意为之”的行为,他想在志愿服务的同时,给自己更多锻炼口才的机会。
赵新明参加“太舟坞-植物园环保活动”
除了在绿色出行中从自身做起以外,张鹊鸣在生活中也非常重视环保。为了支持绿色环保,他家的家用电器购买的都是中低能耗的产品,照明设备全部为节能灯、LED灯。身为党员的他,时刻关注车队的节能情况。每当天亮后他发现室内有未关闭的灯或者是发现有职工在水房打水后没有把水龙头关严等情况,他都会随手关闭。他还会监督提醒驾驶员行车中注意正规操作并掌握信号灯的变化情况,提早减速,少踩急刹车。这样不仅节约燃料,还能确保乘客的乘车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
张鹊鸣成立的“鹊鸣志愿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在北京西站、西单、王府井、德胜门等繁华地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他特意选择每月11日的排队日、22日文明出行日、五·一、十·一、放暑假前等重要节点,在繁华地区进行义务指路的同时,宣传绿色出行理念。
张鹊鸣还利用手机客户端,实现和微博之间的互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电子指路,与他的好友、粉丝们进行实时互动并及时发布公交线路调整、节假日绿色出行指南等实用出行信息。几年来,张鹊鸣的电子指路服务已为近万名乘客成功解决了出行问题。
张鹊鸣2003年被团市委授予“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2008年两度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2005年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12月,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先进个人”称号;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被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联合授予“2014北京榜样”称号;2015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推荐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徒步之星、环保达人——赵新明
赵新明,1974年出生,退伍老兵,始终坚持绿色出行。2013年,获得北京市徒步之星称号,2015年荣获第二批五星志愿者称号。
多年来,无论上班地点如何变化,只要单程距离在20公里以内,赵新明均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代步。休息时间、参加公益活动时,赵新明都是乘坐公交车出行。他除了自身坚持低碳出行,更积极参加各种环保公益活动。2015年,参加团市委举办的“世界无车日”公益骑行倡导活动,沿途宣传绿色出行的方式与理念,以此来提升大家主动绿色出行的责任意识。2013年初,他开始加入到“北京环保之友志愿服务总队”,积极参与绿色环保志愿服务组织的所有重大环保志愿服务项目,坚持参与每周六的“保护环境 还自己一个绿色的家园”行动——以清理野山上游人丢弃的不可降解的垃圾的方式来宣传保护环境。
赵新明的骑行标准——单程距离在20公里以内,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半马”的距离,往返就是一个马拉松的全程。看到此,很多人由衷地佩服他的好身体。而赵新明的好身体正是因为他始终坚持绿色出行锻炼出来的。作为徒步之星的他来说,不赶时间的徒步之旅,更是从我做起低碳出行的表现。
90后的董彬是一位有思想有追求的环保人士
每一个周末,当别人在家休息的时候,赵新明早早起来赶到活动地点,开始每周进行的环保公益活动。三年多来,每周的清理野山垃圾的徒步行程都在5~10公里左右,算起来,将近1000公里。让赵新明记忆犹新的是一次从香山到植物园野山清理垃圾的行动。那次活动,刚过春节不久,天气还很冷。赵新明与他的队友60多人一起沿着野山徒步行进。沿途的垃圾并不是很多,但是路上的一个垃圾堆震惊了所有志愿者。垃圾堆的形成是因为那儿有一个垃圾桶。这是一个无人清理的垃圾桶。赵新明说,他可以理解在这里扔垃圾的人们。因为野山一路也见不到一个垃圾桶,人们从此路过终于看到垃圾桶,也并不清楚这个垃圾桶是无人清理的,自然而然会将垃圾扔到此处。60多个人,每个人都携带着3个大垃圾袋。所有人都装满了手中的垃圾袋,100多袋垃圾着实壮观。志愿者们或拎或背,或用木棍挑着,每个人都是“负重”前行。他们要将这些垃圾带到山下进行处理,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徒步。垃圾桶是造成这堆垃圾的“罪魁祸首”,不能留在山上。于是赵新明和另一位志愿者一起将这沉重的垃圾桶抬往山下。后来,赵新明和志愿者一起上山到这里几次回访,垃圾桶没有了,垃圾堆也就没再出现。
清理野山垃圾的行程基本固定在从南马场水库开始,到香山的太舟坞沿线。这一段路程近20公里。考虑到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的身体状况,将如此长的路线分开,每周都走不同路线。这周是从太舟坞到植物园,下周可能就是香山到植物园,再下周是香山到西山森林公园。志愿者有学生,有退休人员,有上班族,年龄有老有少,但每个人都充满热情,面对垃圾没人嫌脏嫌累,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带走山上全部垃圾。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来登山的游人。人们在称赞这一举动的同时,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主动提出帮志愿者将垃圾带下山。很多人因此加入了这个活动。绿色出行的同时,随手做一名公益环保志愿者,为北京的蓝天,为文明北京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更多的人加入到倡导践行低碳生活和绿色出行方式的队伍中来,坚持“低碳出行”,既环保又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我能感觉到很大的变化。清理野山垃圾的活动已经持续了10年了,我参加的3年来,感觉现在垃圾的数量少了很多。人们越来越有环保意识。”赵新明说。
事情总要有人开始做,人的从众心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绿色出行本身并不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人带头去做,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看到绿色出行给身体带来的好处,很多人最初也许并没有想到这跟环保有什么关系,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够更健康地生活。然而,正是这种因周围榜样而起到的带头作用,在无意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低碳环保的行动中来。
赵新明通过自身的绿色出行的行为,通过实际行动参与环保的具体事例,让更多的人感悟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参与到绿色环保事业中来,为“文明北京·蓝天行动”作贡献。这本身就意义非凡。
(推荐单位: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90后的绿色出行时尚达人——董彬
董彬,1991出生,有思想、有行动的职场新人类。自发组织身边朋友及同事一百余人,组成“百人绿色出行小组”。从自身做起,为建设首都“APEC蓝”“阅兵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队伍中来。
一年多前,董彬与朋友们一起组织了“百人绿色出行小组”,根据成员上班的距离远近分为:健康步行时尚达人、绿色骑行时尚达人、公交出行时尚达人。作为一名90后的小伙子,他与朋友们为这些分组详细地作了说明。健康步行时尚达人:坚持步行出行,尽量少开车,把步行出行和锻炼身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绿色出行方式,对健康步行有体会、有见解。绿色骑行时尚达人:坚持骑自行车出行,熟悉绿色骑行路线,掌握绿色骑行技巧,形成自己的骑行出行方式,积极推广“时尚健康、环保低碳”的骑行文化理念。公交出行时尚达人:奉行低碳环保出行理念,乐于乘坐公交地铁出行,习惯自觉排队,文明乘车,礼貌让座;熟知公交地铁线路站点,掌握绿色出行“攻略”,关注首都公共交通,对公交地铁的建设发展有研究、有见解。
胡士钦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看着这些分组说明,你就会了解这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有思想、有热情,追求时尚的同时,对自身有着强烈的素质要求。作为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董彬,在生活中会以此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做绿色出行的时尚达人。并不是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董彬是个标准的“讷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一年多前,当他看到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北京,被雾霾困扰的北京人时,他感觉到绿色出行,宣传环保意识是非常必要,更是日趋急迫的事情。他与朋友们聚在一起,谈起想法,大家纷纷赞同。最开始,董彬并没有想到会成立这样一个绿色出行小组,他的想法就是从自身做起,和朋友们一起互勉。他说:“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单独行动,没人和你一起做,很可能做两天就放下了。而大家一起做,互相鼓励,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就会感觉充满动力,会长久坚持下去。”
董彬的绿色出行小组真正是靠众人的力量。利用朋友圈、微信群,朋友又说服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加入到这个组织里来。说服别人加入有时候会遇到两种比较困难的情况。一种人认为事不关己,觉得绿色出行跟他没有关系。另外一种人认为解决雾霾是政府的事情,自己的工作很忙,把时间花在绿色出行上,不值得。面对这种情况,董彬说:“我们的办法就是把他们直接拉到我们的小组群里,让他们在我们的聊天中逐渐接受绿色出行的理念,慢慢改变他们的意识,逐渐接受我们的思想,在轻松的聊天互动中融入其中。实在不愿意接受,我们也不会强求。”
自从做了这件事以后,董彬的业余时间基本都被占用了。但是他觉得非常快乐。首先他的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支持他,将他组织绿色出行小组的事当成一份事业来帮助他、鼓励他。其次,小组采取的方式也不是死板的,是轻松快乐的闲聊氛围,分享好的环保电影观感,讨论一些有意思的出行活动,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大家互相关心,开心聊天。这让所有人都乐在其中,不是沉重的压力,而是兴之所至,是共同追求的绿色梦想让大家心连心。在不断地认识新朋友的同时,他也感到说服别人加入的工作比以前更容易了。环境问题越来越得到大众的关注,每个人都更加关心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对于董彬,对于“百人绿色出行小组”来说,未来的路还很长。随着人数的增加,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做更多事?董彬和几个核心成员每周都会进行讨论。有时他们也会在一些景点或人流集中的地点宣传绿色出行的理念。未来,董彬希望能与其他公益组织进行合作。“目前,先把我们自身壮大起来,让人们看到我们的能量,才能更好地与其他公益组织进行合作。”董彬如是说。
从自身做起,以点带面,不断通过朋友组织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道路中来。这就是年轻的90后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因为生命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我们只有这一个地球,因为我们所做的事情充满正能量,因为环境是每个人都必须关心的生存问题。所以,年轻的心用行动代言,用他们的热情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让北京的环境哪怕好上一点点,都足以令人欣慰。本着这样的理念,董彬在绿色出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年轻人需要自己的榜样,需要同龄人的鼓励。做有意义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是无比开心的。而社会同样需要这样的年轻人、这样的组织,他们将为北京美好的蓝天作更多的贡献。
(推荐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文明办)
走为上策、乐在“骑”中的践行者
——胡士钦
胡士钦,1963年出生,从事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多年来,他自觉践行“3510”出行方式,长期坚持绿色出行。胡士钦不仅自身坚持绿色出行,还号召周围的人一起践行。他每月参加“绿色啄木鸟”组织的“爱满京城绿灯行动”,于路口劝阻行人不闯红灯、为路人提供指路服务,并宣传环保理念。
长期以来,胡士钦坚持骑行上下班。遇有外出开会、现场勘察,他也一直坚持3公里以内步行出行,既环保,又锻炼身体,一举两得的出行方式,他称其为“走为上策”;3~5公里时,他坚持选择骑自行车出行,既省心又省力,还快捷方便,锻炼身体,相比开车出行方式,省时低碳,他乐在“骑”中;当行程处于5~10公里之时,他才考虑公交或地铁出行,一般会选择乘坐地铁出行,确保准时准点;只有当行程在10公里以上的较远距离出行时,他才会选择机动车出行,并且尽量选择“拼车”,他说:“拼车既潮流又风尚,又减少占道和成本消耗,大家‘拼乐其中。”
唐振平和他的风力电动汽车
也许有人觉得,骑自行车、步行就算对北京的蓝天作贡献了吗?就算自己天天开车又能对环境造成多大的伤害?胡士钦的家离单位大约6.7公里,不论酷暑严寒,多年如一日,胡士钦始终坚持骑行上班。胡士钦认为环境污染、空气污染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个体对环境的伤害也许并不显著,但每个人都不作为的结果,就会造成整体环境污染指数的增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永远都不晚。绿色出行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它不仅能节约能源,提高能效,而且减少污染,有益健康。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又能减少道路拥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何乐而不为呢?胡士钦说:“主动绿色出行,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作贡献,是每个市民的共同责任。”
胡士钦在坚持绿色出行的同时,还利用周末时间积极参加环保组织的公益活动。“绿色啄木鸟”组织的“爱满京城绿灯行动”倡导绿色出行,安全出行。胡士钦与同伴们定期在宣武门路口进行宣传。他们每两人一组,守在一个路口,用手中的小旗和提示牌起到拦截作用,并通过文明宣传用语劝阻大家遵守交通秩序,环保绿色出行。胡士钦说:“在活动中,随着宣传的深入人心,我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从刚开始人们基本我行我素,到慢慢地主动遵守交通秩序的人越来越多,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在绿色出行的同时,文明出行、安全出行是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胡士钦在坚持绿色低碳出行的同时,不断用自身的行为践行中国传统道德的行为准则,从自身出发,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动中来。他放弃休息时间,宣传环保低碳出行、文明出行的举动,更为绿色文明的社会风尚作出了表率,值得我们推荐、分享与学习、推介。
(推荐单位: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
发明风力电动汽车的“网红大爷”
——唐振平
唐振平,1960年出生,北京通州柴长屯镇半截河村的一个普通农民。他发明了一辆蓝色环保风力电动汽车。这辆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节能环保,理念新颖。美国《大西洋月刊》曾对他的这辆小车进行过报道。国内一些媒体也相继对他进行了采访。这些报道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使这位农民发明家成了一位真正的“网红”。
唐振平发明的这部小车通体蓝色,比一般的小轿车要矮,大概只有1米高、2米多长。方向盘、行进踏板和刹车踏板、四个轮子、转向灯、刹车灯,只要是普通小汽车有的,老唐的车一样不少。前进、倒车,也都功能齐全。小车前面只有一块有机玻璃制成的挡风板,并没有顶棚。人坐进去,就像是坐进了赛车里。小车不烧汽油,全靠电力。而且,小车一边行驶,还能一边充电。小车的最前边有一个类似于电风扇的东西,这是风力发电机。在座位后面,还有一个小发电机。这个是用惯性发电的:只要行驶速度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上的时候,风扇就会启动并开始发电。其余时候,利用惯性发电的机器也在一直工作。在家的时候,唐振平会给小车充满电。出门的话,就一边行驶一边发电,大概能持续行驶200公里左右。小车的尾部,有两个尾翼。尾翼的灵感来源于隐形战斗机。除了装饰的作用,唐振平还打算用尾翼来发电。就是在尾翼上安装太阳能充电板,利用太阳能发电,这样他的小车就能用风力、太阳能、惯性三种方式一起发电。
唐振平少年时特别喜欢物理,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研究电器开关,当地媒体也曾进行过报道。唐振平说,他在30年前就有制造电动汽车的想法。前不久,他独自做出了这部电动汽车。他说,灵感来源于方程式赛车和隐形战斗机。制造这部车花费了他3个多月、1万多元。唐振平这辆小车其实很“拉风”,美国的女记者坐过他的车,北京的报社记者开过他的车。他的车只要开出去,在街上就会引起围观,并有很多人对他的车进行拍照。自从他成了“网红”,他的车成为了网民谈论的对象,骂他的也好,赞扬他的也好,都没有真正揭开风力电动汽车的秘密。人们保持着固有的思维定势,更多讨论的是这个发明算不算得上是真正的发明。其实,在中国民间,有很多人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智慧发明更节能、更环保的绿色汽车。老唐只是他们中的一员。老唐说:“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这样做,不只是为了钱。我想看到人们开着我设计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这是一个中国普通农民的中国梦,在这条道路上,人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科学严谨的精神支持这种发明创造。
绿色出行,低碳出行,这些理念你可以理解为骑行、徒步,减能降耗,从自身做起。也可以发挥你的智慧,超越自我,敢想敢干,为发明低能耗、干净环保的出行工具出一份力。“文明北京·蓝天行动”不是纸上谈兵,也不分地位高低、出身如何,每个生活在北京的人,发挥各自所长,为此添砖加瓦。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老唐的车是否终有一天能够获得批量生产,我们提倡的是这种精神——为北京的蓝天,为绿色出行、为祖国的环保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