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费米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位边疆省份的民族干部在“忆苦思甜”大会上作报告,说起旧时母亲的遭遇,声泪俱下:“大雪天,家里没饭吃了,妈妈出去要饭,到了地主家门口,万恶的地主放狗出来,在我妈妈腿上吃饭!”当时在场的很多人不解:地主家的狗可以在狗窝里吃饭,也可以在主人家的厨房中吃饭,为什么要选择在她妈妈腿上吃饭呢?后来经人指点才明白,原来是地主放狗出来咬了她妈妈的腿。
自古以来人们对待乞丐大致有两种态度:一是抱有同情心,解囊施舍一二;二是视若无睹,看紧自己的钱袋子。施舍者未必就家财万贯,大多是人同此心,感念生活的不易,遂发一善心,也求自己积点小德;冷漠者不一定心中全无善念,只是感觉“你朝我要,我又跟谁要去”,逼仄的生存空间磨得人们的心肠逐渐发硬。最要不得的是放狗出来,在人腿上“吃饭”,此种人不多见,如此恶行也是要遭社会谴责的。我大姨自小残疾,后来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每逢有乞丐上门,爱心就会泛起;尤其逢持有公社开具证明的乞讨者,她老人家就会倾尽家中的剩菜剩饭,边看着对方狼吞虎咽,边不住地念佛,“罪过呀罪过”。大姨自幼没念过书,对社会伦理的东西也无高深见解,只是以一己的生活经历推及他人,深感有能力的时候相帮那些没能力的人一把,善莫大焉。我那时还小,感觉就没那么深刻,只是惊奇为何逃荒者中安徽人居多。后来才知道,那时的安徽整个村子的人都外出乞讨的现象屡有发生,以至于很多人成了“职业乞丐”,村子也被称作“乞丐村”。那么,是不是说安徽人就喜欢过这样的生活呢?好像也不是。农村的改革开放始于安徽的小岗村,炒“傻子瓜子”炒成富翁的年广九也是安徽芜湖人,这些个例子说明:只要一有机会,安徽人还是喜欢勤劳致富,过一种有尊严的体面生活。
当下的社会物质相对丰富,但尚未达到人人有饭吃有房住的理想境界,因而乞讨现象时有发生。任何社会,就算西方发达国家也活跃着乞丐的身影,而且乞讨的方式五花八门,多数以街头卖艺方式行乞,基本上不伸手,不缠着人讨要,帮衬个多少各位随喜,乞丐从而成了街头的一道风景。也因此,没见有什么人为此感到不耐烦,更不见有媒体呼吁要对乞丐穷追猛打的。我在北京地铁里头经常碰到一些残疾人或者没有生活能力者在乞讨,多数人反感于对方的纠缠不休,不理不睬不施舍;有个别貌似白领的中青年男女偶尔掏出个三两块的,乞丐也是千恩万谢。我年轻的时候心肠也硬,遇到这样的场合一般都是转过脸去,而且还会难以理解:人怎么可以从事乞讨的行当呢?政府怎么就不管管这种事呢?警察呢?明明张贴着打击乞讨活动的告示,乞丐怎么就屡禁不止呢?如今我在渐渐老去,心肠有点变软了,知道人只要有点办法就不会上街乞讨,所以遇有乞丐伸手,就会数出三两块钱来递过去,给过之后内心会有些微的平和。三两块钱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虽然此举跟扛着一麻袋美元到纽约去救济白人的标哥无法相比,只是我自己高兴而已。那些不搭理乞丐的我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合适,要都给钱了反倒不正常了。想想看,行乞者若都是日进斗金,勤劳工作的人多少有些不舒服,保不齐会有更多人加入“丐帮”,这于社会生态平衡也是不利的。
但凡一个行业有利可图,各色人等都会混迹其中,就算纯洁如党内,都会有腐败分子,所以要求加强乞丐队伍的纯洁性,这几乎是难以做到的。政府和媒体能做的,就是揭露黑恶势力控制乞丐团伙,并以暴力手段逼迫儿童、妇女和残疾人行乞,以牟利的目的的犯罪事件。至于区分哪些乞丐是真可怜,哪些乞丐是假可怜,媒体没必要去做这件事,而要一般老百姓分清哪些乞丐是业余乞丐,哪些乞丐是职业乞丐,这就几乎是在搞笑了。前些日子央视的白岩松就做了这样一件事,他主持的“新闻1+1”节目播出了几段某地街头乞丐行乞的视频,然后就有些愤愤不平:工作时间躺地上装可怜,工作餐是啤酒加炸鸡腿,晚上收工了就下馆子,老叫花子喝着啤酒吃着鸡爪,酒足饭饱了还能进卡地亚欣赏奢侈品,日子过得端的是逍遥。还有乞丐中秋吃大闸蟹,不少乞丐挣了钱回老家盖房子,这样的现象在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也很常见。白老师还提醒大家: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乞讨,这种高收入高消费的职业乞丐,必须引起大家的警觉和抵制。
白老师的节目一播出,引来网上一片讥笑:改革、反贪的大事你不报,揪住几个街头乞丐穷追猛打,算什么本事呢?吃点喝点,再有套房子住,不正是全社会的梦想吗?乞丐就不能有梦想吗?该报的东西你不报,却在那里给乞丐立消费标准,这分明有转移公众视线之嫌。想想也是,被抓的广州原副市长早在1992年给情人的“分手费”就高达1700万港元,贪官出手之大方,“小三”获利之丰厚,正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小三”傍领导是不是“以金钱为目的”呢?“小三”属于业余的还是职业的?“小三”有没有喝啤酒吃炸鸡腿吃大闸蟹呢?“小三”有没有进卡地亚“欣赏”乃至选购呢?考虑到每个贪官背后总有数个乃至一群“不正当”性对象,这些性对象到手的钱全部是赃款,是人民的血汗钱,这样的钱是不是该追回呢?又有几个移民海外的“小三”的赃款被追回的呢?这样的节目是不是更值得白岩松老师花精力去做呢?这样的节目既为反腐大业添砖加瓦,又对那些想傍领导走捷径的年轻女子当头棒喝,挽救了众多美女,提升了官员的家庭和谐度,增加了社会正能量,还提高了央视收视率,善莫大焉。
我是先从网上读到评论文章,后在网上找来视频才知道白老师的节目的。白老师近些年来著述不断,可见他是个勤于思考的人,但从他的这档节目来看,他的思考方向显然是有问题的。比如他定义职业乞丐的标准:以金钱为目的。这很容易引起混乱。试想,当今社会很多人找工作,有多少是不以金钱为目的的?理想、远景固然可敬可期,然而生活是很直白很量化的,莫不以工资高低薪酬多少为主要参考;白老师一句以金钱为目的,很容易将一大片人划入职业乞丐行列。另外,白岩松认为乞丐不能喝啤酒吃炸鸡腿甚至吃大闸蟹,否则就应该清理出乞丐队伍,这点我也不敢苟同。我个人倾向于乞丐可以喝啤酒吃炸鸡腿(就算是操控乞丐团伙的黑恶势力人员,你也不能剥夺他喝啤酒吃炸鸡腿的权利),这至少说明乞丐的生活改善了,也说明社会上有善心的人更多了;至于大闸蟹,我建议他们还是少吃为好,成天坐在或者趴在地上,体内寒气较重,蟹这个东西属大寒,若无生姜和黄酒这些祛寒物,大闸蟹不吃也罢。至于乞丐省吃俭用将乞讨来的钱拿回家盖房子,我更觉得此举无可厚非,地产商最爱用的一句广告词是“有恒产者有恒心”,一个乞丐有了恒产,再做个小本生意,由此脱离了“丐帮”,乃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情,白老师大可不必耿耿于怀。
最后想说的是:见有人伸手需要帮扶,路人不假思索帮几个小钱,没工夫去辨别对方是业余的还是职业的、是真可怜还是假可怜,这本是世间场景、人之常情,不值得央视这么大的媒体去说三道四。相反,若所有乞丐两手空空,都在垃圾堆里找吃的,这更值得我们警觉,更值得央视去做几档节目。白岩松老师自己不想伸手帮乞丐几个小钱也就罢了,大可不必拿乞丐来开心取乐。很多年前周星驰就在电影《武状元苏乞儿》的片尾说过:只要百姓都安居乐业,鬼才愿意去当乞丐!本届政府十分关心民生问题,乞丐这个弱势群体显然也在关心之列。本来布施乞丐几个小钱,或者与之擦肩而过,都属于个人问题,上升不到道德高度和价值取向范畴。白岩松这档节目的播出,对大多数乞丐的伤害,无疑比文章开头提到的放狗“在妈妈腿上吃饭”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受网民的讥讽也就不难理解了。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