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工程师学院”校企合作新形式下的课程思政的探索

时间:2024-05-04

张博,韩洁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北京102628)

1 课程思政的认知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而是在课程中将思政教育元素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课程观,体现着符合中国特色的东方审美观,它不单关乎德育,也是美育,更是哲学的。

在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源于岗位,教育不仅培养岗位所需的显性能力-技能,还包括隐形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其中包含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在工科领域中强调的“工匠精神”,因此课程思政承载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的重要职责。

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科学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知识学习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2 课程思政建设

高职教育办学离不开校企合作,课程思政的建设企业也不能缺位。尤其是基于目前校企合作新形式“工程师学院”背景下,校企双方该如何发挥各自专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共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联合育人?

2.1 关于工程师学院

共建工程师学院是校企深化合作的一种新型形式,顺应高职教育发展。但是纵观以往的校企合作,合作虽然形式不断求变求新,基本都是学校“唱独角戏”,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最终都不可避免会陷入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流于形式的活动,无法发挥企业资本、技术技能、设备和理念等资源优势,帮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促进就业。

目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北京市职业院校工程师学院及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工程师学院作为校企合作新的方式,它的建设主要是激励企业发挥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工程师学院的将会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可以想见在工程师学院的建设与运行中,企业一定会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带进课堂,可以以专业课程及职业规划类课程作为思政元素的载体,将这些正确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通过企业人员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给学生。

2.2 课程思政元素的界定

要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明确思政元素包含哪些内容。《教育法》中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应当吸收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由此可见,课程思政的元素应该包含: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国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切政治思想正确,积极向上的内容,都可以是课程思政的内容。

2.3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

人可弘道,非道弘人。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思政的建设需要每一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在教育教学中藉由课程来实现,无论是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还是课堂管理,这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对于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素养有很高的要求。融入的课程思政必须合理自然、与专业契合,避免生搬硬套为思政而思政,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适得其反,因此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的能力也提出了高的要求。

从教师自身要求上,课程思政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对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的学习,真正将“三全育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每时每刻将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并自觉的用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能力培养上,也应该从外部条件上无论学校、院系、专业都应该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设立专项经费投入,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专项的课程思政培训,利用岗前教师培训、专家教授培训、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等;搭建平台创造交流的机会与新形式,例如可以通过与思政专业教师结对子,组建体现工科特点的实现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助力课程思政快速开展;还有通过公开课、思政竞赛等活动形式,实现分享、交流、提高的目的。同时为了督促教师切实开展好课程思政工作,可以将该项工作融入教师考评体系中。

2.4 工程师学院对思政育人的促进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准则,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工程师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载体,是在校内建立的集人才培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共同体”。旨在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发挥其资本、技术技能、设备和理念等资源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工程师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的新形势,将对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影响,对于课程思政也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校企共同育人,对于企业而言可以规避市场招聘时招聘人才的诚信盲点,减少后期人才培养的投入,以及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于校方带来了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对口率的提升,这些方面又会对专业招生产生同向影响;对于学生能够打消其就业的顾虑,帮助其提升有效技能,迅速进入岗位角色。称为相应岗位的了解其市场的布局,生态圈的规划,从而确认其是否有稳定的人才需求。

在共同育人中,企业文化是思政元素挖掘的矿山。我们可以在企业文化中挖掘爱国思想、法律意识、人文道德、文化修养、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等要素,这些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育产生重要影响,也能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保鲜性和时代感。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师学院里,教学实践比例的进一步增加,加之学徒制的开展,学生不断接受企业优秀文化的磁化,严谨认真、高度自律与工匠精神这些思政元素会对其进行深层次的灵魂洗礼。特别是要将现实生活中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优秀企业文化元素作为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重要素材,如倡导“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华为精神,通过解读、分享这些优秀企业的工作案例、发展历程等,将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训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

另外工程师学院将激励企业发挥其主体作用,共享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资源。例如藉由企业邀请行业大咖、优秀经理人、技能大师,开展职业素养、企业氛围、岗位职责、诚信意识等有关企业文化的现场宣讲活动,通过这些人的现场说法,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实现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与职业精神的高度融合。

工程师学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同时也会带来新的课程思政元素及实施手段,为课程思政育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5 思政评价标准的确立

明确了工程师学院背景下,校企双方在课程思政应该发挥的作用,还是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思政标准,帮助教师(学校或者企业)在课程中如何融入思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指标能够有章可循,从而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表1 给出了7 个一级指标,21 个二级指标仅作参考。

***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谈到培育时代新人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时代新人,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是其首要任务。

3 结语

高职课程思政发挥着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源于工科的原因,尤其在专业课中课程思政像课堂角落中一棵不够茁壮的树苗,甚至叶片上还有些蒙尘,我们需要的是给予它阳光,让它回归视野焦点。它不是嫁接在课程上的一根枝杈,而是一棵独立的树与课程这棵树相互支撑,相互辉映。在工程师学院新的校企合作形式下,结合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特点,共同探索出适合工科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强化计算机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将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落实教师课堂管理的主体责任,做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改革创新,推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制机制,全面提高高职的人才培养水平。

表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