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时贵英 李瑞芳 吴雅娟 刘金月
摘要:课程思政是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育人问题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教学大纲、教师修养、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五个方面入手来制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了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的课程思政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8-0155-02
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在于立德树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教好专业课,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把学生培养成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是一直以来,有很多高校教师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而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才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因此造成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孤岛化”现象,影响了高校的实际育人效果。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1]。2020年6月,教育部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2],明确指出了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努力方向,由此在全国高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一学生开设的计算机通识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对于刚步入大学门槛的学生来说,虽已成年,但是社会经验不足,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容易受人蛊惑或受不良思潮影响,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的策略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也都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4-5]。课程组根据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制定了“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师修养为抓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教学方法为依托”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1)修订教学大纲,增加思政育人要求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原有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加入对思政教学内容的学习要求,明确将思政教育纳入整个教学过程,使课程教学大纲变成课程育人大纲,使通识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提高教师修养,增强思政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教师的师德师风是紧密联系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做好思政,教师首先要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切实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然后才能深入思考思政内容和教学内容的之间的关联,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教学能力,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肩负起立德樹人的责任。
3)分析教学内容,挖掘思政育人元素
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不断地进行挖掘和探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路线,可以用“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十二个字来概括。回顾历史,要教导学生追根溯源,实事求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接受教训,从成功中得到启发、汲取力量,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立足当下,要教导学生认清现实,正视不足,求实进取,攻坚破难;展望未来,要教导学生满怀爱国之情,奉献之志,与祖国共命运同呼吸,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4)优化教学设计,巧融思政育人元素
课程思政成功的核心在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最完美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不知不觉中实施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和思想诉求,贴近社会客观实际,不单向灌输,不强加观点,遵循“盐溶于水”的原则,巧妙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启发学生自觉认同,产生思想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性,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5)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不可避免地会占用一定的课堂时间,那么在有限的实践内如何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呢?除了要优化教学设计,还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在线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测验、课后作业,打破原有课堂的时空局限,创造新的学习空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组织翻转课堂、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政育人效果。
3 《大学计算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引入历史人物事件,结合时事新闻热点,经过穿针引线,把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等思政元素隐性融入教学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学生立起“中国心”
爱国主义教育,是事关“培养什么人”的深刻命题,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每一门课程,每一位教师,都应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课程思政代表事例:在讲到计算机界的“图灵奖”时,引入对获得图灵奖的中国籍科学家姚启智院士的介绍。姚启智院士在2000年获得图灵奖,截至今日,姚期智院士仍然是唯一获得该奖的华人学者。2004年,在所有人都认为姚启智院士会继续在美国工作时,他毅然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卖掉美国的房子,放弃千万年薪,回到祖国,来到清华大学创办了传说中的“姚班”,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世界级的顶尖人才,让中国在全球的计算机科学领域独树一帜。2019年,姚院士又为清华的本科生创立了人工智能学堂班-智班,使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通过姚院士的事迹,教导学生要懂得“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的道理,把姚期智院士这样具有民族大义的科学家当作学习的榜样。
2)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帮学生铸起“中国魂”
文化是人类发展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精华,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因此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程思政代表事例:在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时,需要先讲解计算工具的进化史。中国春秋时期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成语“运筹帷幄”中的“筹”就是指算筹。在介绍算筹时,引入祖冲之用算筹计算圆周率的故事。还有起源于北宋的算盘,轻巧灵活、携带方便,先后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家,后来又传入西方,即使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算盘在一些领域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再有现代电子计算机虽然不是由我们的国人发明的,但是计算机用的二进制,却是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易经的启发发明出来的。让学生通过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增加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帮学生怀起“中国梦”
早在2013年,***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
课程思政代表事例:在讲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史时,让每个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虽然起步晚,但是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科技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2013年,我国研制的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运算速度连续3年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又连续2年占据世界榜首。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勇于创新,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各自专业领域内发现的问题,使我们国家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取得更快的发展。
4)渗透道德品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品德影响着人的一生,陪伴人的一生,一个人将来发展如何,将取决于他做人的原则。因此,品德教育非常重要。
课程思政代表事例:在讲到网络安全技术时,引入网络上“‘破解’中国北斗系统的清华女生,现状如何”的热点新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为国家信息安全捏一把汗的心境中,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了解网络安全技术重要性的同时,教导学生做人要守住底线,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去做伤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
5)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事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叶圣陶老先生的素质教育观。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已经证明,人与人最小的区别是智商,最大的区别是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对于我们一般院校的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的智商并不比985和211高校的学生差,但差就差在缺少規划,随心所欲,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对于我们一般高校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课程思政代表事例:在讲操作系统,提到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概念时,引入小米总裁雷军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读书期间,将一天的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单位来制定学习计划,正是由于这样的努力,雷军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四年才能学完的大学课程。在让学生理解分时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时,又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将来一定也能像雷军一样学有所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就。
4 总结
在新一轮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探索性地融入了一些课程思政案例。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思政小案例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无形中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从学生的平时表现来看,这一届学生能够按时提交作业的比例比往届有很大提高,无故迟到和早退的现象也有了很大改善;从学生的最终成绩来看,并没有因为在课堂上引入思政内容,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虽然这一届学生的及格率和往届相比差别不大,但优秀率比往届提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思政和知识传授两者并不矛盾,而是有着相辅相成的共赢关系。虽然《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思政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思政内容的融入方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2017-0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06-01.
[3] 李瑞芳,刘华蓥,时贵英,等.新工科背景下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20,36(3):22-24.
[4] 施江勇,付绍静,谷松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J].计算机教育,2020(1):9-11,15.
[5] 何松,陈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教育观察,2019,8(39):123-125.
【通联编辑:张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