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与展望

时间:2024-05-04

王彪

摘要:自从2012年STEM教育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来,为了全面了解STEM教育在我国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章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和通过知网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系统,对2012年至今有关STEM教育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大量阅读,最后从总体文献的发文量、文献发文机构以及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对所收集到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且总结了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特征、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STEM教育;可视化;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8-0159-05

1 前言

STEM教育是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而来[1]。STEM教育最早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所提出,在201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二届STEM教育应用国家会议之后正式进入我国教育学者们的研究视野[2]。STEM教育的提出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并且STEM教育着重在于对问题的解决、强调学习的过程、重视各个学科知识之间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为培养目标,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2 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文献分析

2.1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通过贵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进入中国知网,以“STEM教育”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文献时间限制在STEM教育正式进入我国教育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也就是2012年至今的检索日期2021年3月18日,文献来源限定在SCI、SSCI、北大核心和CSSCI,总共得到536篇。人工去除相关的学位论文和各种会议文件,最后得到440篇有关STEM教育的期刊文献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2.2数据分析

由图1STEM教育年度发文量可以得知:自从2012年STEM教育进入我国教育研究学者的视野开始,每年关于STEM教育的相关文章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仅有7篇,占总体发文量的1.3%;2013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有5篇,占总体发文量的0.9%;2014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有9,占总体发文量的1.7;2015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有20篇,占总体发文量的3.7%;由此可以看出从2012年到2015年这四年有关STEM教育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并不是很多,而2016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增加到了42篇,占总体发文量的7.8%;2017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84篇,占总体发文量的15.7%;2018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有略微的减少,但也有64篇,占总体发文量的12%;2019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再次增加到113篇,占总体发文量的21.1%;2020年有关STEM教育的文献略有波动,有82篇,占总体发文量的15.3%;到2021年有关STEM教育的有关文献有110篇,占总体发文量的20.5%。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自从2012年STEM教育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来,STEM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同时STEM教育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在2015年我国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有提出:要“努力积极探索STEAM教育以及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并且我国教育部在2016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根据各个地区条件的不同,有条件的地区要努力积极地研究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并且指出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起到未来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作用。并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8年4月正式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指出:STEM教育的战略地位需要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重新定位,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承载体。该机构相继在同年11月推出《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明确指出了要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中国建成一个创新型国家,因此STEM教育要成为我国教育创新的一个不可替代的抓手。同时根据图1中每年关于STEM教育的发文量的上升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关于STEM教育的研究将持续上升。

3 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1 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通過对440篇STEM教育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和在前研究者的基础上,本研究发现:STEM教育研究的开端于美国的国家科学委员会在1986年出台的“本科的科学、数学、工程教育”报告。在此报告之后,美国对于STEM教育研究的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时的研究相对还是较少,而且对STEM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对STEM教育的相关概念的理论研究。在1996年之后,才有学者通过初步探索,逐渐完善对STEM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研究,从而拓宽了其对STEM教育的研究领域,使STEM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此之后,直到2007年美国发布了“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的出台使得STEM教育研究进入了全景式的研究阶段,STEM教育在该阶段研究的数量呈指数式上升,这意味着STEM教育研究在美国已经达到了深化拓展阶段。

我国STEM教育研究是在美国的基础上逐渐引入到我国的,并且在2009年才有初步的萌芽,直到2012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STEM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之后STEM教育才正式进入我国教育学者的研究视野,在此次会议之后,我国有关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才逐渐增加[3]。本研究通过对所收集到的440篇文献进行阅读和整理,根据有关STEM教育年度发文量的数量,将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STEM教育在我国的萌芽阶段(2009年~2011年)

STEM教育最早被国人发现是在2009年由我国学者姜峰在《美国竞争法》的评述中所提及之后,才逐渐进入我国极少数的研究学者的视野[4]。在此期间有少量的研究学者对STEM教育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浅在的研究,在这期间有关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很少只有少数几篇。

(2)STEM教育在我国的初步成型阶段(2012年~2014年)

自从STEM一词在2009年被姜峰所提出之后,直到2012年在我国北京召开的第二届STEM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之后,才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在此次STEM教育应用国际会议中,我国相关的学者和国际上对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学者进行了初次深度交流,此次会议主要是對STEM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念的确认、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的路径、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STEM教师的相关培训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5]。同年,在南京大学开展了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在此会议中把STEM教育主导的一些国家科学教育政策作为初步的研究热点,也因此STEM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学者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同年美国出台的《美国竞争力与创新力》报告中指出,美国对STEM教育研究的现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导致不足的原因有;美国政府对STEM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和教师有关STEM教育的能力不足所引起,因此,在2013年美国政府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出台了《提升和改变教学专业蓝图》文件作为提高STEM教师质量的蓝本[6]。但我国研究学者直到2014年才对美国出台的报告和文件进行评述,并且在美国相应的应对措施中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取出有用之处加以总结应用,因此直到2014年,我国对STEM教育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吸取国际上对STEM教育研究的精华之处,试图找到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的STEM教育的实施策略。

(3)STEM教育与我国融入阶段(2015年~2016年)

为了支持STEM教育的相关发展,我国教育部在2015年发布了《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7],在该意见中提到了“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相关的指导意见,因此在意见颁布之后我国有关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方向为“创客教育”和“STEAM教育”。在此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大多数都肯定了“创客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因此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比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并且认为“创客教育”的出现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有研究学者开始探索将“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结合的路径进行研究。次年,我国教育部又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中指出:“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8]。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内容。同时,因“创客教育”所拥有的开放性特点,因此,STEM教育的非正规教育也成了该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此阶段,我国学者开始对美国有关STEM教育的主要社会组织(项目引路和变革方程)的价值、课程样式、行动路径等进行分析解读,希望在此基础上能为我国STEM教育的非正式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用价值。在这一阶段可清晰地看到,我国学者在此阶段关注的是社会组织和非正规教育对学生STEM素养的影响,并且研究学者认为要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有效的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要联系生活组织社会实践。

在对STEM教育相关的实践方法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的研究学者开始尝试将STEM教育与我国现有的教育进行初步融合的实践探索:例如,尝试将STEM教育应用到中小学课堂上,同时也有学者尝试运用STEM教育的理念设计校本课程等等。并且,在教育部出台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也有指出:要探索STEM教育模式的应用。同时在2016年10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四届STEM国际教育大会上提到国内外创新智慧学习平台的构建情况、STEM教师的培训现状、STEM教育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及STEM教育的实践评估等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该阶段有关STEM教育研究已经开始逐渐向具体的实践问题进行发展。

(4)STEM教育的整合实践探索阶段(2017~至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7年6月颁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在该文件中明确界定了中国当前背景下的STEM教育的内涵,同时提出了“中国STEM2029计划”[9]。该计划从两个方面对STEM进行了设计和规划:第一方面是从国家的政治层面对STEM教育的开展进行了顶层设计;第二方面是对STEM教育课程整合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明确的规划。由此在2017年我国对STEM教育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整合”上。这里所说的“整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方面是学科间的整合,例如有学者以情景学习、工程设计、科学探究、数学分析、科技技术等为核心创建了一种情景整合模式教学;也有研究学者以初中各学科的学习内容为例,分析美国的“6E学习模式”,以此为基础来促进各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第二方面是现代教育技术与STEM教育课程的整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等,都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工具;还有研究学者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对开展STEM教育所需要的技术进行了分析。第三方面是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随着STEM教育在我国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学者发现了STEM教育大多都是限于与理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STEAM教育也受到了大量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此可以明晰,跨学科间的整合,不能仅仅是在理工科目的基础上整合,还应该将科学和人文艺术包括其中,以此来建立STEM教育的学习生态系统。通过对学校资源和校外各种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打造更加真实完整的学习环境。

在此阶段,有研究学者通过对美国OECD“催化剂项目”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应该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标建立一种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整合的STEM教育的教学模式,并且还要以学生学习情景的真实性为目标,以此来合作开发教育资源。因此在该阶段,教学设计、教学模式、STEM课程成为研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STEM教育研究在该阶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STEM教育在该阶段的观念是围绕“整合”并且通过对国外实践的分析借鉴,探究出适合我国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的具体实施模式[10]。

3.2 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特点

(1)遵循本土,多元融合的发展逻辑

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虽说始于对美国STEM教育的评述,但也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实时的需要,因此STEM教育自從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来STEM教育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STEM教育的发展跟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有关,因此开展STEM相关的教育研究要以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型人才为发展目标。从前人的研究文献来看,我国STEM教育研究大多都跟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等等学科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因此赋予了我国STEM教育具有多元属性的特点[19]。例如,将我国的文化学和教育中的叙事研究方法用于STEM教育的课堂,使得教育研究者通过深度讲述师生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去探讨STEM教育的本质问题和STEM教育在我国教育课程上的具体实施路径。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我国STEM教育的发展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我国当前教育背景为基础,多角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2)遵循以点到面、多层次的发展路径

浏览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STEM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都是对其理论研究为主。在这一阶段,我国大多数教育研究者以STEM教育的内涵、概念、培养目标作为STEM教育研究的支点,在解读了理论依据、内涵、概念以及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逐渐过渡到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以及有关STEM教育项目的研究。此外,STEM教育在我国的研究焦点从K-12教育阶段逐渐发散到高等教育,并且各个学段的STEM教育既有所不同也有相同之处,这体现了STEM教育研究在我国是以学段作为衔接、各教育要素作为支撑的研究思路。例如,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布的《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作为我国STEM教育中最重要的发展依据,该文件的颁布推动了STEM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的课程建设,也起到了在K-12教育与高等教育中开设相互联系的STEM教育课程,并且对教学设计、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为。

4 我国STEM教育当下的研究热点和不足

4.1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搜集到的440篇关于STEM教育研究的核心文献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可视化分析,最后得出;除“STEM教育”和“STEM”外,“创客教育”“科学教育”“中小学”“STEAM教育”等,是目前STEM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

(1)创客教育

根据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十三五”规划,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教育的重点关注内容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创客教育”“创客空间”“3D打印”等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11]。其中跨学科的特点与STEM教育的本质可以说是异曲同工,由此教育研究者纷纷开始探索将“创客教育”看作是STEM教育一种不可替代的方式。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在美国“创客教育”的基础上,开始逐步探索属于我国的“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实施路径。但是也存在一点的争议,有研究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创客教育”存在一点的不足,例如,过分关注技术的炫耀,并且脱离了实际需要,没有充分考虑到教育自身存在的规律和我国教育的实际背景[12]。

(2)科学教育

科学是组成“STEM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并且目前教育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堂标准》中就有所提到:“大力提倡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尝试在教学的实践中运用STEM教育”[13]。因此“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深度融合的具体路径成了教育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内容,例如;STEM与科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关系、科学教育与STEM教育体系融合的实施路径、在科学教育中如何有效的开展STEM教育以及工程设计与科学探究的整合方式等。

(3)中小学教育

从纵向维度看,美国的STEM教育研究我们可以大致分为K-12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然而在我国STEM教育素养已经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中得到了关注。我国的教育研究者不仅仅是探索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课程和教学策略的开展,也有不少处于中小学一线的教师开始逐步探索将STEM教育中的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根据以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在可视化分析“中小学”这一关键词下,我国教育研究者研究的热点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研究STEM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第二方面是研究中小学开展STEM教育的具体路径。

(4)STEAM教育

STEM教育刚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视野时STEM教育主要与理工学科的融合,因此当时的STEM教育难免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和艺术素养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格雷特.亚克门首次提出来了STEAM教育,并且将“以数学为基础,通过工程和艺术解读科学和技术”作为STEAM教育的教学理念[14]。当前我国的研究学者对STEAM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点是对STEAM教育中的“the Arts”这一角色的解读;第二点是对人文艺术与理工学科深度融合的意义和策略进行解读;第三点是对STEAM教育的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索。

4.2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不足

通过对所收集到的440篇有关STEM教育的核心文献进行阅读和可视化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当前我国STEM教育存在的不足。

(1)我国STEM教育课程设置的不足

虽说我国STEM教育自从2012年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视野经历了9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国有关STEM教育的课程设置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处于一线的教师大多都只是知道STEM教育的表面含义,却不知道如何将STEM教育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目前存在的STEM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15]:第一种就是单纯地从国外购买和照搬以及翻译国外学校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和课程体制;第二种就是通过本校的信息技术老师按照本校的教学经验开发的STEM课程,这种STEM课程也是目前我国学校最为常见的形式;第三种是有些营业性公司为了销售公司开发的硬件设备的需要,从而开设配套的STEM教育课程,或者是有些公司与当地学校合作来开发的相关的配套教材,这些配套的STEM课程主要用于社会的相关培训。由此以来STEM教育的课程标准显得更为重要,课程标准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的“方向标”。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是教师进行理念转变的指导性文件,如果没有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师就很难真正地对STEM教育进行正确的理解,就更无法保证运用STEM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利用STEM教育的理念培养人的目标。

(2)有关STEM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以美国为首进行了长时间的STEM教学,并由此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STEM教学课程案例。目前我国存在的STEM教学课程大多都是处于模仿外国的教学案例,极少有学校老师能够真正完成一堂有关STEM教育的课。我国有陈如平、李佩宁编写的《美国STEM课例设计》,在这一书中包含了美国中小学课堂中的50个课例,我国教师大多数都是以此书作为学习研究[16]。但仅仅是这些存在的课例是远远不够的,我国真正的教学设计应该要以培养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做到立德树人都是目的。需要我国教育研究者不断探索、实践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STEM教学案例。

(3)缺乏专业的STEM教师培训

目前国内对学校的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完全担任这一角色,对当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一点的培训是可以将其作为STEM教育的师资力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节省STEM教育教师的培训成本。第二种观点认为,需要培训专业的STEM教师,用以支持开展STEM教育[17]。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未开设相应的STEM教育的课程,能够完全胜任STEM教育的综合教师目前在我国还很难实现。因此,需要我国一线的教师担任此要职,此类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对STEM教育的热情和创新能力去适应相应的教学形式和开发属于我国的STEM教育课程资源。

(4)STEM教育评价体系缺乏

由于STEM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存在一点的区别,因此STEM教育的教学评价也不能完全采用传统教学中的评价模式,需要有适应STEM教育自身的评价体系[18]。但就目前存在的STEM教育评价来看,大多都是独立地针对STEM课程与实践项目,或者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探究平台进行评价,缺乏评价的统一标准。而且目前大多数学者是以教学效果中的总结性评价作为STEM教育的评价手段,而缺乏对STEM教育科学探究过程的评价。

(5)重结果、轻过程

目前大多数学者为了追求STEM教育作品的制作,从而使得处于一线的教师直接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没有过多的关注和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使得学生对特定领域的技术操作能够熟练地掌握,能够很好地应对特定领域的常规问题,然而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而是只知道机械式的操作,却不知道为什么需要这样操作,更不知道操作背后的具体原理是什么。因此目前大多数学生对STEM教育的了解大多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状。

通过大量阅读前人对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当前STEM教育还存在大量的不足,不仅仅只是上面所列举出来的几点,还包括缺少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和社会的联动机制、重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知识理论的学习、学校开展STEM教育形式化比较严重等。STEM教育自从正式进入我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以来,对实现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进军目标具有与时俱进的意义,因此不能仅仅单单地把STEM教育单纯地理解为教育自身的一种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教学方式。应该从国家的层面将STEM教育作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真正意义上地去了解和推动STEM教育的发展。

5 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展望

通过对所搜集到的440篇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有关STEM教育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研究内容逐渐深入以及研究的相关机构逐渐增多。但也发现目前我国有关STEM教育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目前大多数的研究偏向于理论研究,缺乏实证研究、研究的内容相对发散、没有健全的跨地域研究团队、研究生态不健全等问题。虽说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我国为了支持STEM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以及开展了“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并且我国政府、学校机构以及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STEM教育的受教育者、相关的教师、课程、管理主体以及有关STEM教育的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谈论和分析[20]。目前STEM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且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STEM教育既注重学科的整合,也重视与科学、工程设计、技术思維、数学思想等的结合。基于以上分析和根据前人的研究,在此总结了一些关于STEM教育在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这几要素: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课程资源,然而目前STEM教育在我国还缺乏统一的学科标准。首先是对于有关STEM教育的相关教师资质认证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目前有关STEM教师的培训缺少相应的参照[21]。其次是有关STEM教育相关的课程标准和评价指标的缺乏,导致了有关STEM教育相应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方向的迷失。当前有关STEM教育研究的相关学校和机构目前的状态均处于摸着石子过河的自我探索阶段。因此,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在教学资源、课程标准的建立、教育决策等方面。要着手解决有关STEM教育相关的优质教师资源以及后续教师专业发展等问题,着力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在国家给予支持的背景下,教育研究者应积极探索有关STEM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课程的建设、教学的评价等相关的现实问题,为今后国家的决策提供一点的参考价值。

(2)有关STEM教育研究机构一体化发展

目前有关STEM教育相应的研究团队主要集中在本校或本机构,团队之间很少进行合作,从而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与特色。研究团队之间的差异性与特色正好可以成为合作的作用点,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STEM教育研究在未来的发展将是各个高校和各个机构以及各个研究团队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践并行的发展。首先顶层设计与规划以及STEM教育相关标准的制定是推动有关STEM教育实践探索的指南针[22]。其次高校、K-12教育阶段以及教育机构、事业单位之间应加强相应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各个研究团队获取研究资源的不足,加大获取资源的途径,其次对一线教学和社会企业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的科学指导。最终有关STEM教育的发展将形成以顶层设计作为背景,校企协同、校内外互通、资源共享的发展态势,为今后STEM教育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注入一股新的源泉,为今后我国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持续发力。

(3)加强实证研究,推动STEM教育有关的项目研究

培养学生成为未来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STEM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下,如何通过学校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相应的STEM教育素养,将成为今后STEM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STEM教育在美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分析STEM教育相应的实施过程,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合作学习、基于项目学习等有关STEM教育的重要实施策略,建设了一套有关STEM教师职前、职后完整的培养体系。纵观STEM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前我国对STEM教育的发展大多偏向于思辨研究,相关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尤其缺乏有关STEM教育相关的教学过程以及相应的评估方面的成果[23]。因此,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教育实时背景,加强有关STEM教育的实证研究和相应的项目研究,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评估、开发适合我国STEM教育的教学案例。在今后相应的研究过程中,要在实践中寻找收集数据、检验相应的研究结果,以及总结经验、完善相应的理论,从而起到推动STEM教育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深入研究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慧臣,张娜钰,马佳雯.STEM教育跨学科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方式变革[J].开放教育研究,2020,26(3):91-98.

[2] 杨开城,窦玲玉,李波,等.STEM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2):20-28.

[3] 周玉芝.基础教育阶段STEM教育的性质和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0(9):1-3.

[4] 王宏,刘丽,马池珠.指向深度学习的STEM教育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3):108-113.

[5] 武小鹏.国家政策视角下国际STEM教育发展路径、价值取向和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20(2):55-64.

[6] 金琼洁,占小红.STEM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发展路向[J].教学与管理,2020(3):1-4.

[7] 滕娇娇,闫志明,张铭锐,等.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辨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101-106.

[8] 冯帮,项思雨.国内STEM教育若干争议问题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9(8):33-37,52.

[9] 方瑀绅.20年STEM发展趋势与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9(8):161-169.

[10] 李业平.STEM教育研究与发展:一个快速成长的国际化领域[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3):42-44.

[11] 李业平,王科,肖煜.STEM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2000—2018年间期刊发表的论文[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3):45-52.

[12] 陈凯,夏晶,陈悦.《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的文本挖掘[J].基础教育,2019,16(3):25-38.

[13] 张春海,叶海燕.融合与共生:我国STEM教育研究进展及展望[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3):24-31.

[14] 王佑镁,郭静,宛平,等.设计思维:促进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深度融合[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3):34-41.

[15] 赵书琪,于洪波.美国STEM教育研究30年:历程、特点与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5-10.

[16] 樊雅琴,黄若琳,崔迎,等.STEM教育背景下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1):114-119.

[17] 魏亚丽,宋秋前.STEM教育研究:热点、分布及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10-19.

[18] 高凯涛,高杰,贾嫚.STEM教育理念下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9):106-112.

[19] 黄桦.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科学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8(21):109-112.

[20] 张志新,邢亚男,陈博,等.我国STEM教育研究进展及趋势实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12):19-21.

[21] 范文翔,张一春.STEAM教育:发展、内涵与可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8,28(3):99-105.

[22] 祝智庭,雷云鹤.STEM教育的国策分析与实践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75-85.

[23] 董宏建,胡贤钰.我国STEAM教育的研究分析及未來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9):114-120.

【通联编辑:王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