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任娇旸 潘辰午
摘要: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正引领教育领域改革新趋势,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路径。探讨了科技创新与教育信息化的关系,科技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对教育信息化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教学平台、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反之,教育信息化需求助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没有科技创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就没有发展。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02-0156-02
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正借力科技创新向新型的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科技的创新发展促进了教育过程中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支撑。
1科技创新与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要义
“科技创新”在我国表现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这些领域的创新无不代表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学术界对“科技创新”的概念作了以下归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1]。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迈向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2]。教育信息化是指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用于智能教学的多元化工具,如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录屏软件、课件制作软件等,多功能软件的使用能极大限度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新时代教育创新赋能。
2科技创新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撑
***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科技创新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创新发展使教育的范围及形式资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范围上,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智能教育及全民终身教育。教育的形式也不再依赖于学校或是教室及课堂,教材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比如近几年兴起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时代课堂,它给学习带来的变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学习机会公平公正、学习评价多元智能。他们都强调了学习者的主体参与性,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创造力。
2.1科技发展提高了人才培养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内部需求为人才的需求,人才的竞争是最高形态的竞争,教育信息化要造就一批具有信息意识、信息素养的专门化人才。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书本教材就是知识内容的来源,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并且以教师教材为权威,学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长辈或教师的经验传授,傳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贡献,但随着科技发展,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储备、能力需求更高,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再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培养要求,科技的发展促使很多行业发生了改变,许多重复性单一的工作都将由机器来代替完成,导致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拥有创新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才加入进来,学校的教育就是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就促使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大规模变革,更关注培养学生应对新时代的关键能力。
2.2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网络化、全球化、系统化、协同性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特征。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知识存量及其复杂性[3]。因而,那些拥有更宽广网络的组织可能学到更多的经验、获得不同能力以及更多的机会[4]。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已有的教育思想基本上诞生于非智慧时代,更多的是为适应实体世界的教育而诞生,是以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为最高目标而建构的,在教育率先发展、教育要引领社会发展、虚实世界愈来愈走向融合的智慧新时代[5]。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更新教育观念,创新融合发展新时代信息化教育。教育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的。教育工作者是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具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教学准备,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要求教育者要具备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实时掌握教学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等形成“在实践中创新”的科技教育理念。科技教育是通过学校所开设的相关科技课程,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也在跟着变化,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或者先进的技术去发现学习及解决学习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3科技发展优化了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引进,智能教学工具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多指计算机教室,供于中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使用,由于课程大多不受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常常停留在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层面,达不到信息化教学的培养目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计算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很多中小学校引入3D打印机、AR/VR技术等丰富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在课堂小任务中通过自己或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切身体验科学力量,感受科技的魅力。
2.4科技发展改变了教育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6]。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主体单一,评价的结果无法有效反馈教学过程的信息,导致教师无法用评价结果的数据与衡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变化。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全方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调控和改进课堂教学作依据。目前,信息化环境下的支持评价的模型有APT教学模型、课堂应答系统(SRS)等。APT教学模型中的评价手段具有多元性、评价主体多元化等特点,在课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教学目标提供有效的依据,在课堂上能够及时诊断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活动。
3教育信息化需求助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后是各种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现代化发展更加需要借助于科技的创新发展,科技的创新发展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力,反之,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科技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优化、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技术与教育的融合进一步深化。
3.1教育创新有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之根、创新之本。教育是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及对学生整体的培养方案,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的态度都要与时俱进,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的变革,不再以“硬盘式”的知识灌输为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是以多元化培养为导向,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相同的人才,而是在培养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点,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特长,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2融合科技创新思维,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平台进入到教育领域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具备科技创新思维,将我们先进的信息平台实时利用起来,形成线上线下闭环结构的O2O模式,教师可以在线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一的答复、一对一指导,线下可以通过日常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平台,将课后讨论任务分配给学生,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讨论目标,如果线下的讨论仍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反馈,师生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进行深入互动和学习。这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时代的要求,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
3.3产教融合助力科技创新
高校只有通过产教融合,才能充分利用产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驱动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帮助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应用型创新,催化产业技术变革,促进产业升级,使高校真正成为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7]。产教融合模式大多存在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该类大学以培养实践性、创新型人才为导向。教育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所以普通本科院校也逐漸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产教融合集企业、学校、政府三方利益诉求,对企业来说,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人才质量,提升企业形象等等。对高校来说,一方面,高校可以从企业获取资金支持、先进的资源设备等等;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为学生寻找实习场所和就业单位。但从企业和学校的角度这一层维度出发,产教融合有助于企业科技创新,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将加大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为学校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先进的资源设备。
4结束语
虽然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基本达到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的投入与使用阶段,但要向教育现代化迈进,创新能力还不足,即教育要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没有科技创新,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信息技术就没有发展。科技创新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支撑。面对新时代的浪潮,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核心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运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有利于培养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来武.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软科学,2011(12):1-5.
[2] 雷朝滋.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1):98-103,164.
[3] 方丰,唐龙.科技创新的内涵、新动态及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机制[J].生态经济,2014,30(6):103-105,113.
(下转第166页)
(上接第157页)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陈琳,孙梦梦,刘雪飞.智慧教育渊源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2):13-18.
[6] 王强.在线测评系统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7] 李绍纯,耿永娟,侯东帅,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20(32):77-80.
【通联编辑:王力】
248050052025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