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本刊评论员
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1.09%的柴油机为什么会诞生在中国潍柴?潍柴为什么能够连续两年创造本体热效率突破50%、51%的行业奇迹?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个重要因素无疑是潍柴的“聚才效应”发挥了效能。
为筑巢引凤,潍柴斥资110亿元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总院,于2022年10月30日正式启用。该院包括发动机研究院、液压传动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电控与软件研究院、未来技术研究院、产品试验中心等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行业创新高地。潍柴的追求是:聚集起全球顶尖的人才资源,打造全球行业最强的研发军团。
把科学技术人才聚集到很大规模,并以“军团”冠之的企业,当然不只潍柴。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都有自己庞大且分工精细的研发军团。
高端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较强等特点,比如芯片、发动机、高端机床等等。实践证明,没有一个发达国家或地区,不是通过翻越“高新技术之墙”而实现现代化的,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无数个翻越“高新技术之墙”的企业或企业集群,需要强大的、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研发军团。
问题是,不是企业对“聚才”的重要性没有认识,而是怎样才能“聚才”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华为和潍柴的两点共通之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其一,“战略性包容”。科学研究不是简单的春播秋收。要包容失败、包容科学家的个性。潍柴的理念是:不给青年科技者设“鸟笼子”,要学“放鸽子”。
所谓“放鸽子”,就是让科学家自由探索研究路径,不简单地以一时一事论英雄。华为是一个“科学家集群”公司,对不同专业的科学家,都有“战略性包容”,即并不对其每天每月每年的工作作具体要求。最著名的是一个引进的数学家的故事,平常看不出这位数学家在做什么,甚至有些古怪,但华为包容了。十年后,这位数学家一鸣惊人,拿出了全新的研究成果。
鱼大且多的地方一定是大海,鸟大且多的地方一定是森林。有容乃大。潍柴、华为的故事说明,并非只有在美国才能产生创造奇迹的“科技孵化器”企业。中国也可以。关键是,能不能创造“潍柴气候”“华为生态”,做好激励人才拔尖的“催生婆”。
其二,“名利双收制”。华为的激励虚实结合。一方面实行高工资制,另一方面专门设立荣誉部,无论员工在工作的哪一方面有进步,都可以得到荣誉部门给予的奖励。而员工一旦得了荣誉奖,也一定少不了相应的物质奖励。
潍柴坚持“高压力+高贡献+高薪酬”的市场化导向,创新性实施前置激励、股权激励、科技创新重大激励,建立了行业领先的多元化综合激励体系,奖励不受职级限制,以贡献大小为标准。还完善“潍柴科学家”“潍柴青年科学家”荣誉体系,让每个科学家都明确自己的发展方位,激励科研人员不浮躁、不忽悠、不信邪,创造出更多引领性、颠覆性、震撼性的科技成果。
大家都敬佩潍柴、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骄人业绩,但这只是结果,不是原因。它们的成功,既归功于企业发展战略方向、实现路径的正确选择,也归功于企业文化的正确价值导向。孟晚舟说,华为的最大财富不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而是人才存储、思想存储、理论存储、工程存储和方法存储,以及内部流程高效有序的存储。这些,才是亮丽财务报表背后华为的真正价值。
在全球制造业的演变中,技术变革已成决胜力量,绿色化、数码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企业的日常功课。过去,我们讲得多的是“新经济”,“新经济”其实并不一定是走在科技前沿的经济。现在,我们强调“硬科技”或“硬核科技”经济,这一定是以高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这样的经济必须要有站在行业顶峰的企业或企业集群,必须有站在行业前沿的“科学家集群”即“研发军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