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素兰
【摘要】体育旅游是“体育+”模式与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旅游市场新增长点,其所形成的新兴体育旅游产业也亟待更加科学的产业规划分析与研究。本文分析泰州市旅游产业的现状,指出“体育+”模式下承办大型体育赛事为泰州市旅游产业规划提供的新动能,最终从创新产业运作模式、鼓励资金参与、培优行业人才三个方向,提出泰州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旅游市场 旅游经济 产业规划
随着体育旅游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全新增长点,城市体育旅游产业化已是体育经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体育+”模式下的旅游经济已然成熟[1]。不同城市的体育旅游经济所依托的体育资源不同,其具体差异在于体育资源的本地特色、地理分布和资源禀赋上[2]。
泰州市是江苏省中部一座具有独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名城,因其“面江枕淮、交接南北”的地理优势,形成了古迹众多、风俗各異、兼容并包的城市文化氛围。2022年8月,由泰州市承办的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在泰州开幕。自确定承办第二十届省运会以来,泰州市大量兴建体育主题的旅游地标,打造泰州特色体育旅游场馆,以“体育+”模式衔接文化旅游,使特色体育项目覆盖旅游路线。在省运会期间,泰州市共接待慕名而来的游客近7万人次,极大地带动了旅游经济消费增长,并间接推动2022年“十一”期间泰州旅游人数达到历年最高,仅凤城河景区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消费创收达2500万元以上。在挖掘本地文旅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以外,泰州市通过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修建城市体育地标的方式,找到了“体育+”模式赋能下的旅游经济产业规划发展新路径。
(一)泰州市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泰州市的旅游经济产业依托分散于各区、下辖市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海陵、高港、姜堰及下辖托管的兴化、靖江、泰兴三市。其中,北部的兴化市、海陵区和姜堰区的旅游产业以自然景区为主,兼有部分名胜古迹;中部的高港区、靖江市则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主;南部的泰兴市则包含大量红色旅游资源,以发展革命主题旅游为主。依据旅游资源的功能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知名度高的观光类旅游景点(凤城河风景区、梅兰芳公园等)、自然类旅游景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李中水上森林等)、文化类旅游景点(郑板桥故居、王氏宗祠)、红色旅游景点(泰州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处旧址等)、游乐类主题景区(秋雪湖欢乐世界、泰州香草湾薰衣草乐园等)、度假疗养类景区(华侨城等)、古镇街区(柴墟古镇、税东街明清住宅)7个大类。
(二)泰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旅游经济产业是泰州市的新兴经济产业,也是支撑泰州市飞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力量。根据《泰州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泰州市旅游市场的复苏幅度呈前所未有的面貌,泰州市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 336.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4%,其中包括入境过夜游客0.95万人次,同比增长4.3%。全年旅游经济产业创收额共计291.25亿元,同比增长89%;旅游外汇收入1765万美元,同比增长10%。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各级产业均保持稳速发展的新常态下,泰州市旅游经济产业能够保持高速增长,正说明本地旅游经济产业不具备供给过剩的问题,同时始终能发现另一侧的新需求,是提振地方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有力抓手[3]。
(三)泰州市旅游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泰州市旅游经济产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以既有旅游产品、旅游项目为主的产业供给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要,更不论旅游产品对需求的持续消费转化。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旅游产品种类单一,旅游产品结构仅能覆盖知名度高的观光景区,缺少依托于本地原生态景区、文化景区的特色旅游产品;(2)产业结构区划关联较弱,各区、下辖市“各自为战”,区域之间旅游资源的不平衡逐渐形成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经济创收呈现“中部市区强、南北辖市弱”的特征,且区域间资源联动较差,整体上未能形成统一规划的旅游产业结构;(3)旅游项目特色化程度低,景区项目同质化严重,如每年兴化千岛菜花节和姜堰河横菜花节同时开幕,二者之间在项目安排上没有太大区别,古镇、古街的布局,以及装潢和整体风格大同小异,难以引起游客接连游览的兴趣。总之,旅游产业作为泰州新兴的经济支柱产业,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产业实力不足的状况,且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动不足,跨省、市的旅游产品竞争力较差。
(一)体育旅游成为解决旅游产业区域间失衡的新思路
围绕2022年省运会的承办,泰州市自2019年起开始进行体育主题的城市地标建设,建设项目覆盖各城区及下辖地市,如泰州市体育公园、S231高架体育公园、凤凰曦城体育公园、东润体育公园、泰州高新区体育文创中心、环城河步道、引凤路健身步道等。从类型上看,建设项目包括集自然景观与体育文化于一体的公园建设、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体育场馆和城市居民健身地标。多样的体育建设项目及体育旅游,向消费者提供了与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既有旅游产品完全迥异的旅游项目,使泰州市各区之间的旅游产业以体育旅游资源达成主题上的衔接,为旅游资源较少、旅游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注入旅游活力,弥补了旅游产业区域间的失衡[4]。
(二)“体育+”旅游模式形成游客流量与消费需求双增长
在省运会举办期间,泰州市接待了大量来自省内外观赛的游客,这些游客一方面以观看体育赛事为目的,具有明显的计划性,另一方面又对泰州市围绕体育赛事所兴建、开发的一系列体育主题城市地标产生兴趣,甚至首次出现了游客组团参观体育公园、漫步游览环城河步道的旅游现象。体育赛事的集中观赛特性,使游客能够短时间内聚集并带来大量的资金流量,形成旅游经济产业的产业增长极,辐射能力较强。“体育+”旅游模式下的旅游经济发展趋势,表现为游客流量大幅上升、游览轨迹覆盖城市非体育旅游路线、游客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针对体育旅游项目的游客重游率显著提升等。
(三)本地化的体育旅游项目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体育旅游项目除了服务于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以外,还带动了泰州市整体的产业建设,对第二、三产业均起到了辐射作用。泰州市毗邻长三角经济合作圈,受上海、苏州等地的经济影响较深,这些地区的体育旅游发展基础较好,泰州市发展体育旅游,能够获得与长三角城市的更多合作机会,能进一步融入环太湖旅游经济圈、苏锡常大运河旅游经济圈等,依托旅游经济圈的影响力,承接更多产业转移,优化自身产业结构,拉动本地旅游服务业的增长[5]。“体育+”城市项目的建设,也为泰州本地提供了近1.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动力。
(一)创新产业运作模式,打响旅游品牌
由于省运会的承办在泰州市承接大型体育赛事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泰州市的旅游经济产业对体育旅游的开发仍处在探索阶段。省运会热度减退后,如何保持以体育主题的城市景观持续拉动体育旅游经济增长,是当前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6]。因此,泰州市需要不断创新产业运作模式,首先由政府主导,依托省运会资源,持续积极承接省内外体育赛事,不断为打造特色体育旅游项目争取财政条件和政策支持;其次,要完善体育旅游经济产业链,从游客宣传到景区开放,从文创产出到引导消费,整个体育旅游产业囊括了上中下游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多种类别,必须从宏观着眼,协调各企业共同参与旅游经济产业建设。如下游宣传服务配合上游产品设计,打造精品体育旅游路线,擦亮“体育新城”的旅游品牌。
(二)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形成互利双赢
民间资金的引入,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在扶持旅游经济产业方面的财政压力,实现节流;另一方面也能在开源手段上拓宽产业资金注入渠道,吸引本地企业关注最新体育赛事的承办情况。例如,2022年省运会的荣誉冠名商是泰州本地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该集团不仅为冠名合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还参与本地体育旅游项目的建设,在“惠百姓民生”与“促旅游消费”两方面大大提升了该企业的知名度,同时,省运会又以体育赛事独有的“健康、活力”等特征,无形中美化了该企业的品牌形象,因而本次冠名属于一次成功的政企合作。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承接举办,类似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民间企业的资金参与,能够增强旅游经济产业的市场活性,使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利双赢。
(三)培优服务行业人才,做好产业协同
大型体育赛事因其时间集中、观赛人数众多,在带动体育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时,往往出现集中性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需求,因此,泰州市应当引导服务行业及时关注基础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服务好新增需求。以住宿为例,可以建设体育主题的民宿、酒店等,在规范这些场所的经营管理时,更要不断提升住宿条件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面对新增需求,也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因此,泰州市要不断培养、引进服务行业高端人才,与本地高校如泰州学院等展开合作,做好产学研人才共育,实现优秀人才管理下体育旅游经济产业的科学规划与长足发展。
体育赛事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要将体育赛事的短期旅游增长转化为长期的經济持续增长点,就必须在办好赛事的同时,将目光转移到配套的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上,使赛事成为游客观察城市、形成良好城市印象的窗口。在此基础上,体育旅游经济产业应当细分旅游市场,精准定位消费人群,多层级开发不同种类的旅游产品。同时,要依靠产业运作模式创新、民间资金引入、服务行业协同等,促进分工协作与资源互补,推动体育旅游经济产业蓬勃发展。
基金项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项目批准号:2021SJA2151
项目名称:泰州文体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佳丽.“体育+”发展模式如何惠民生促消费[N].新华每日电讯,2022-09-14(007)
[2]颉宇星.流量变“留量”体育旅游市场加速发展[N].中国商报,2022-09-23(005)
[3]朱梦娇.体验经济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体育产业分会),2022:49-51
[4]唐胜宇.数字经济背景下体育旅游产业主体价值重构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专题报告(体育产业分会),2022:354-356
[5]李易坤.双循环格局下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视野,2021(17):7-8
[6]赵黎明,纪宁,赵志培.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增长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2-1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