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04

摘要: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提出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亲和力的策略包括:以人为本制定民办高校政治教育目标、强化民办高校老师的互联网思维、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推行“线上”“线下”双模式教学、净化网络空间、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让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得到提高,使民办高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6-0162-02

在社会领域中,亲和力是一种让人愿意亲近、主动接触的内在力量[1]。而在高校中的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是指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对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活动产生和谐感和亲和感。简单来说,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就是指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作用力和吸引力,是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同度。在近年来的高校政治会议上明确地指出:政治理论课程要坚持在改进中不断加强,并提升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提出了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短板以及发力点,同时也是为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发展指出了方向: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2]。民办高校要想提升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就应该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是目前最新的事、时、势。通过互联网+建立起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策略,可以推动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创新发展。但就目前看来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如何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1以人为本制定民办高校政治教育目标

以人为本制定民办高校政治教育目标要充分理解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以及人自由发展的全面含义,并且要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基础。制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提升正式理论课亲和力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坚定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在互联网+背景下制定政治理论教育培养目标上要坚持一元主导多样化形式并存的观念[3]。民办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育培养上要坚持以社会目标为基本,并合理兼顾学生自身的政治教育目标。前者作为政治教育的阶级性要求,后者作为政治教育上的发展性要求。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才能获取到学生对政治教育活动的充分认可,让学生体会到政治教育不是强加给个人的,并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政治教育活动当中。同时要想增加政治理论课程的亲和力就要将其与人的自由、自尊、幸福等方面综合联系起来,要围绕着学生本身,对学生充分的关照。

其次,要加强培养目标中学生的主体性。在制定政治教育目标时要废除传统的政治观念,加强学生在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创新性和白主性,让学生在政治教育中积极地进行思想与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在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中,建立起学生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念达到统一。同时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考虑,老师要打消原有的威权思想,以更加亲和的心态余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最后,要重视学生的合理需要。高校中,学生的需要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同时也是动态的[4]。而其中学生对政治教育的需要是最为高端的,在制定政治教育目标时要保护好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政治活动参与的热情。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生的需要已经在迅速地扩大,并且逐渐超过了书本上涉及的范围,学生面临的难题也在不断地提升难度,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预测以及引导,让学生的政治教育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超前性。

2强化民办高校教师的互联网思维

互聯网技术的发展催生出了互联网经济,这样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的意识发生改变,产生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提出起源于媒体领域,在定义上也存在着多样化的形态。但其共同特征都是在资源上将稀缺替换为丰裕、在传播行为上将单向替换为双向互动、在传播渠道上替换为了更宽广的平台。互联网+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部分,其中“互联网”是指平台,而“+”是指创新[5]。高校中的政治理论课程需要创新的思维方式,要通过民主平等、开放透明、去中心化的特点进行深入的交往。

在民办高校的政治理论课中,老师是政治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关键的策略是从老师出发。在互联网+背景下,要求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师转变其原有的教学思想,加强互联网思维,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的水平以及思想政治的素养,提升老师的个人魅力,以此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积极的掌握互联网相关的新兴技术,主动使用新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工作[6]。目前,民办高校中影响老师使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师具有十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使用却很少,不愿意主动互联网进行相关教学,而年轻的老师,虽然具备一定的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但常常由于骄傲自满,不愿意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学术的科研方面以及推动互联网+的教学改革上。因此民办高校要建立起相关的教学机制,不断强化老师的互联网思想,引导老师主动、积极的探索互联网+的教学方法和规律。

3提升老师的人格魅力

在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中,老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只有老师具备了足够的人格魅力才能白然而然地形成亲和力。提升老师的人格魅力不仅要增强老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擅长运用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进行教学,同时还应该注重老师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7]。由于老师一职务具有独特的职业特性,因此要求其必须成为更加道德高尚的一类人群。只有老师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生动形象的表达能力,才能通过课堂的教学运用理论的魅力吸引学生,并让学生信服和认可,还可以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具有持久性的榜样和导师,用老师自身强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推行“线上”“线下”双模式教学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人们逐渐可以走入了虚拟的世界当中,让虚拟的世界也成了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大量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平台被搭建起来。在这样集教育、生活、娱乐于一身的教学平台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在虚拟世界中政治教学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具有了更加强大的亲和力。通过网络政治教育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苦难进行自主的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将学生自身较为感兴趣或更加新颖的想法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而老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政治教学平台将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的掌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与政治理论相关的网络教学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营造出相对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提升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此外,在加强“线上”模式教学的同时老师与学生要时刻保持清醒,明确认识到线上的政治理论教学平台只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延伸,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要将虚拟与现实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进行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利用“键对键”替换原有的“面对面”,必须坚持将网络教育与现实育人相结合。还要以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主体部分,同时还要明确。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面对面”的课堂教学模式都不能被任何形式代替。

5净化网络空间

近年来,网络上总会有一些颠倒黑白、诋毁英雄的舆论,人们在不了解事情的是非或原因、来龙去脉、是非曲直之下妄自断言,不考虑后果的严重性,冲击并破坏英雄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话语权以及亲和力。针对这一问题,民办高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网络舆论正确引导机制,将网络空间不断净化。

首先,有关部门要配合学校制定完善的舆论引导法律制度,并且严格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民办高校中的管理人员要在发生网络舆论事件后,及时地发布真实的事件信息,并及时遏制谣言的传播。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络发布平台,发布具有针对性的具有官方性的信息,将群众的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传递正能量。还应当加强学校自身的管理力度,做可靠消息的带头人。最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任课老师也要及时在网络上发布正面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平台上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感染学生。学生通过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修养,学会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到严格的自我约束。总之,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协作,形成健全的网络舆论引导的长效机制,才能营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才能有助于民办高校提升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6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要想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就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世界发展到现在,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在进行哲学领域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如果不吸取和借鉴历史已有的资源,就不会产生新的成就。因此要善于运用传统的文化资源,坚持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政治理论中的思想、内容及方法在特定的时期中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维持着当代社会的平稳发展。历史上常有富含科学思想的文化或知识沿用至今,仍然会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样,提升民办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也要学会借鉴历史上已有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只有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文明创造下的一切优秀的思想和深厚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开创卅人类社会更美好的未来。同样只有坚持做好传承和借鉴才能在其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才能保证民办高校政治理论教育具有传统特色又富有世界的眼光,让整体的政治教育体系既有傳统文化的滋养,又有互联网多样化的补充。

7结束语

在高校政治工作大会上明确地指出了:政治理论工作的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关系学生、服务学生,政治理论课程要以提升学生的政治觉悟、综合素质为目的,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具,全面发展的社会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的政治教育提升亲和力既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又要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既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看作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根本利益,又要将学生的前面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与基础;既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又要做到培养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民办高校的政治理论课程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珍玲.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化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75 (4):104-105.

[2]韦诗业,潘梅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6(4):091-095.

[3]张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54(22):240-242.

[4]王燕子.新形势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24(16):031-032.

[5]贾兵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24(6):025-026.

[6]徐玲.”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略[J].河南教育(高教),2017,42(12):100-101.

[7]张伟春.解课一互联网+时代教师协同发展新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7,25(21):29-30.

【通联编辑:张薇】

收稿日期:2019-09-25

基金项目:《民办高校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实践问题研究》,课题批准号JGJX2019D440

作者简介:赵海军(1974-),男(满族),吉林伊通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