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时间:2024-05-04

孟宪宁 王伟

摘要:“3+2”专本贯通培养是山东省在国家教育体系创新建设方面的创举,为国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开创了新的渠道。本文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例,介绍了“3+2”专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过程,为国家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对其他专业和院校之间的合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9-0107-02

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强专业建设服务产业升级、强化实践教学等一系列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点举措支持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越来越适应产业需求,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年招生数、在校生规模稳中有升。到2015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达1341所,招生数348万,毕业生数322万,在校生数1048万,占到高等教育的41.2%,全年为社会提供技术培训超过2000万人次。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适龄青年提供了进入高校学习并掌握就业技能的机会,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高学历层次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现代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发展需要,为此全国各地,在专升本、成人高考、函数等提升职业教育学历途径之外,推出了五年制高职本科、专本贯通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提升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举措,在提升高职教育学历层次、探索应用技术本科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为搭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013年起山东省在部分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中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试点工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作为首批试点专业,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合作,开展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两个专业在构建、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1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合作进行专本贯通人才培养,通常采用“3+2”或者五年一贯制两种方式。

1.1“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3+2”这种专本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分两段进行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以山东省的“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式为例,学生需要通过高考录取选拔,先进人高职院校学习3年,第3年经转段专业技能测试,并通过省里统一组织的专升本考试后,择优选拔學生转段进入衔接的本科高校学习2年,达到毕业条件后,取得本科高校的毕业文凭并获得学位。

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生在后两年可以进入本科院校,接受本科院校教师的授课,感受本科院校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考研去进一步深造有较大帮助。缺点是,学生需要通过统一的专升本考试,高职院校为追求升本率,往往会放弃对学生进行所擅长的技术技能方面的教育,把教学重点放在专升本所要求的英语、数学课程学习上,不利于培养学生实用的技术技能。

1.2五年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五年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五年的学习都是在高职院校进行的,没有分段技能测试和统一的升本考试。以江苏省的五年贯通人才培养方式为例,学生通过高考录取选拔后,在高职院校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本科院校通过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组织考试等措施,来保证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学生通过了本科院校组织的专业课程考试后,达到本科院校的毕业条件,就可以获得本科文凭和学位。

这种培养方式的优点是,学生五年的学习过程很连贯,并且能够让高职院校在按照本科院校教学标准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之外,设计并实施具有高职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体系。缺点是学生通常缺少在本科院校的学习经历,对于学生在考研、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一定会有一定缺失。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合作进行“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两个专业的教学团队走访青岛及周边地区的IT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情况,并赴江苏省多所高职院校调研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在借鉴美国学习社区学院与普通高校的学分转换经验基础上,在综合考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

2.1“2.5+0.5+2”的人才培养模式

“2.5”是指学生在高职院校在校学习2.5年,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编程基本技能。“0.5”是指学生在完成2.5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后,进入合作的软件企业,按照企业项目的开发规范和流程,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项目的综合应用开发。“2”是指学生经过转段考试,进人本科院校后,经过2年的时间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提升专业理论知识,最终考研或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2.2“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注重培养具备计算机工程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个目标,按照加强学生专业基础技能培养一厚基础,同时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并引入企业真实的时间项目一重实践,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兼顾培养学生厚实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厚基础”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共计118学分,占总204学分的58%。“重实践”体现在,课程体系中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与专门实践课程总课时为936,占主体课程2072课时的45%。图1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2”专本贯通课程体系图。

2.3“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与成效

人才培养方案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按照“一体两翼”的方式来组建,即以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为主形成“一体”,来自本科合作院校,以及合作企业的兼职教师组成“两翼”。专兼职教师职称、学历等结构合理。

图2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3+2”专本贯通师资结构图。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教学督导,进一步保证了教学的质量。针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规定。例如课堂教学方面,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按照本专科学校共同制定的課程标准,在精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备课,在课程教学任务实施之前,教师完成课程单元设计、教案等必需的教学文件。在期初正式开课前,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教研室内说课,有分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和教研室专业教师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教学;实践教学方面,要求任课教师根据统一制定的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准备实践教学教案、案例和实施步骤。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为学生安排实践任务,讲解实践步骤,回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实践项目报告,并通过答辩的方式汇报实践项目。

图3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本专科学校精心合作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保障,本专科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以及严格有效的教学监督机制,保证了专本贯通的人才培养质量。2013级首届合作的95名学生中,共有48名学生在专科阶段就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4名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远超过普通专科人校的学生。7名获得中国软件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三等奖、8名学生获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奖项。88名转人本科阶段学习的学生中,共有23人顺利考上了研究生,考研率不低于普通本科学生,其他学生也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

3结论

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但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建立独居特点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尽绵薄之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