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本刊评论员
7月21日,***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政策解读,要抓核心要素。在“新发展格局”的表述中,“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引人瞩目。
多年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经济“两头在外、加工在内”特征明显,一些关键资源(如核心的技术、零部件及生产设备等)主要依赖国外。
而且,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叠加疫情影响的外部环境下,进一步扩大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强化国内大循环,显得尤为重要。
怎么做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呢?核心是改善“两头在外”的弊端。
首先,要做到“市场向内”,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中国拥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是全球最有潛力的大市场,同时也具有最完备的产业配套条件。有必要,也有条件做到“向内看”。
近期,国家在支持出口转内销方面出台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把内需活力更好地激发出来。
从数据上看,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一季度增加了1.5万亿元,呈“低开高走”态势。同时,直播带货、线上团购、生鲜电商、在线教育、线上医疗问诊、云办公等新兴消费业态迅速成长,为内需注入了强劲动力。
其次,还要做到“资源向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并非扩大内需这么简单,还要积极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补足核心领域的短板和弱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无论是扩大新基建投资,还是通过科创板IPO提速、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都体现了国家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重视程度。
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能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也能有效对冲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为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非闭关锁国。
新发展格局的落脚点,是继续以开放姿态,去深度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开拓国际市场、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循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做好国际循环,能为国内循环提供支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则能构建完善的内需体系,让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时更有信心和底气,更有话语权。
逐步降低关税总水平、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资领域、打造国家一流的营商环境、以自贸区及自贸港为依托建设开放新高地??种种政策,宣示着中国以开放促发展的决心。
可以看到,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170亿元,同比增长7.1%,已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在全球跨国投资遭受冲击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稳中有升,充分证明了外商来华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中国市场依旧充满魅力。
国家如此,企业亦然。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企业的力量尤为重要。
正如***总书记所言,企业家要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