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余国清 张四平
摘要:当今社会产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独立发展,随着全球化各产业已经密切关联起来,形成相互影响的产业链,在这种情况下高等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应顺应产业链发展,围绕产业链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岗位需求,对专业进行转型和改革,从而达到专业建设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链;高等职业学院;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1-011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继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1-3]。为了围绕服务地方产业,高职专业建设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1 当前高职专业建设的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专业设置与布局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主要是依据社会人才需求、服务地方产业的原则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现在很多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存在一些功利性比较强的价值取向,如为了向政府获得相应的政策优惠、经费补贴等,专业的建设过程没有严格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也没有进行产业需求定位的论证。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也是随意跟着社会大的方向设置,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建设具有盲目从众性,在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无法实现专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传统专业如首批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无法根据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而进行调整,仅仅作为一个通用专业建设。在查阅的现有的专业建设文章很多是经验总结,或者是跟从性的理解。
2 当前高职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具有动态性,受到政府规划、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等等外部环境影响,包含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场地、专业管理等因素,这些因素是构成专业建设的基础,彼此互相影响;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再是以前各行各业独立的发展,而是形成以产业链规模化的发展模式。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现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专业设置定位不够准确,概念模糊,将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混淆,忽视科学定位专业建设,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软硬件资源建设联系不清晰,缺少整体性;(2)专业建设仅仅是一时性围绕政府命令、企业人才需求,缺少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缺少对产业发展预测的可持续性建设;(3)专业建设缺少专业内要素的整合以及专业建设评估,往往依靠专业建设投入多少经费作为评估重要依据,缺少专业建设相关资源建设的评估和可持续性建设的评估。
3 高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解决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高等职业院校长期发展的战略是专业建设的规划,需要精确定位和认真,不能规划太大,也不能仅仅进行简单整改,否则会影响专业建设的最终成效。专业建设的特色及专业发展的优势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专业教学团队的构建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对接地方产业链、围绕行业发展及时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找准专业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及课程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外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共同培养专业带头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合作开展项目开发、合作开展对外培训,是当今高职专业建设的实施核心,主要建设有:
3.1 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链的需要设置专业
当前根据国家战略和发展地方产业特色的需求,专业建设应该为地方特色产业链所需的人才培养适用产业链中各岗位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能以产业链中人才需求为导向,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趨势,而不是被动接受市场人才需求,根据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链来进行专业设置,从而能够涵盖整个地方产业链所需的职业种类和岗位。
3.2“对接产业链的需求,以技能为基础”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建设中,始终人才市场需求为专业建设的方针、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训条件建设为校企合作平台。分析地方产业链所需的岗位、人才需求,明确各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的共性,建立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3.3 重视以“产业链岗位所需技能”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的教学改革
围绕产业链的需求、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以职业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注重产业链各环节岗位所需通用技能的结合。以必需、够用、能用为基础,强调技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能够在产业链中各岗位综合运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课程体系的构建以综合素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适应多变的人才需求。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教学体系,采用慕课、翻转课堂等多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3.4 以“围绕产业链技能需求、校企互派”构建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成功关键是在于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当前高职院校都把“双师型”在教学团队中的比例作为教学团结的衡量的重要指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通过聘请企业高技术人员和派送骨干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实现教师的行业专家和教学专家的双重要求,同时提升专业技能教学的水平。实现教学团队中“理论型”教师与“技能型”及“双素质”教师的培养。
3.5 “以服务社会、贡献产业链发展”为指标构建专业建设多元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的评价体系,现在主要以学生就业率作为唯一指标,同时以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作为基础依据,这就形成对专业建设的评价过于单一、粗暴的模式。专业建设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具有弹性的。应以专业围绕产业链的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发的项目、以产业链内岗位所需就业率和规模、服务企业的发展、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多面评价;同时将学生就业发展的可持续、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围绕产业所需、课程资源建设、实训条件、教学软硬件利用率等纳入评价体系。
4 总结
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的明确、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是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根本,专业建设是这五方面的综合体现,它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地区产业链的发展趋向给了专业建设的指向,因此专业建设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围绕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围绕专业建设基础五大要素,完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产业链的变化来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持续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
[2]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3] 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6] 吕景泉.创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4] 马君,谢勇旗.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规划问题略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5]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2011(11).
[6] 吕景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实践的研究[M],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14-12-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