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高冠东
摘要:提出了将多元考核方法和普洛夫斯特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评价考核,详细介绍了考核评价过程的原理和具体实施过程。实践表明,该方法既能展示出学生真实的编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又提高了学生的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程序設计;多元考核;普洛夫斯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8-0189-02
1 问题的提出
程序设计类课程与一般的课程不一样,它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程序设计类课程的一般都是由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构成。讲授内容的考核通过期末笔试成绩来评价,而实验内容的考核就需要考量多种相关因素。很多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余颖等人将程序设计能力、学生主动性、平时表现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等4 个方面纳入课程的评价体系,形成多维评价方法[1];李楠依据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针对不同单元,采取一种或多种考核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2];徐利谋等人用实验项
目考核、实训项目考核、综合知识考核等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邝砾等人从自主学习、讲解讨论能力和协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等4个方面对学生实现基于层次考核的评价体系[4];郭小清等人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中采取模块化和项目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5];苏小红等提出建立一套以机试自动评分和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多重累加式成绩考核体系,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6]。
笔者所在院校的学生多以文科生为主,例如《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视频监控技术》、《网络程序设计》、《软件安全》等与计算机相关的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困难。这样就增加了实验考核评价的难度。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实验中都会存在学生抄袭实验程序的情况,检查实验程序时极大消耗了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借鉴以上已有的经验,笔者提出了一种多元考核与普洛夫斯特法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
2 多元考核方法
考核形式注重程序设计类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理论成绩、实验成绩及劳动态度、出勤纪律、团队能力。理论成绩:包括实验报告、口试成绩及最后笔试成绩,占考核总分30%,实验成绩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质量及效率占成绩40%,劳动态度占10%,学习态度(出勤纪律)占10%(出勤不到2/3,不得评定成绩)、团队能力占10%。表1是各部分所占的分值。
各部分的成绩由学生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的表现来获取,各部分的成绩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及效率中优等对应分值17分~20分;良对应分值14分~17分;中等对应分值12分~14分,差等对应分值为12分以下。实验报告、口试成绩、试卷考试成绩、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能力的成绩也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中优等对应分值:10~9分;良对应分值7分~9分;中等对应分值6分~7分,差等对应分值为6分以下。
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取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及教师评价成绩的平均值,这就是多元考核评价方法。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平时表现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个人表现与团队表现相结合,规定实验内容与创新性实验内容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考核方法。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和团队能力由教师考核。学习态度其实包括出勤率,通过点名进行考核。
为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内容设置要具有科学性和层次性,实验题目可以分为三部分: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提高创新型等不同层次的内容。对于个别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可以在他完成课程要求的实验内容后,适当地增加一下创新性实验内容。
3 普洛夫斯特法考核法
其中对学生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采用的是普洛夫斯特法。普洛夫斯特法—— 亦行为对照表法,是由美国圣保罗人事局的J.B.普洛夫斯特在1920年创立的一种评价方法。评价者只要根据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描述员工行为的量表,将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与表中的描述进行对照,找出准确描述了员工行为的陈述(即评价者只要做出“符合、不符合”二选一的决定),评价者选定的项目不论多少都不会影响评价的结果。这种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评价者对评价指标的理解不同而出现评价差。
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际对普洛夫斯特法进行了修改,具体操作步骤为:
第一步,制定对照参评表,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逐项核定。指导老师在实验过程中以巡视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实验具体表现情况,让学生对简单问题进行回答,例如实验题目的理解、程序设计思路、有无创新点等进行口述,尽量不干扰学生实验,从而实现普洛夫斯特法评价考核。
第二步,在相应的“□”中打“∨”。假如某一项与学生实验中表现的情况不符,就空过去,不影响考核结果。
第三步,对照“计分表”计算分值。
第四步,换算评价等级。评价等级共为10等,即A,B+,B,C+,C,C-,D+,D-,E+,E-。评价等级的决定如下:以10分为基准,根据表2和表3为每位学生打分,19分~17分为等级A;16分~14分为等级B+;13分~11分为等级B;10分为等级C+;9.5分~8.5分为等级C;8分~7分为等级C-;6.5分~5.5分为等级D+;5分~3.5分为等级D-;3分~1.5分为等级E+;1分为等级E-。
每次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后对每位学生进行一次普洛夫斯特评价,确定最后的等级,将评价结果记录在案,作为最后综合成绩的评判依据。
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学生都会将所做实验程序分享到教师服务机上。为了杜绝学生抄袭实验程序的情况,老师会检查每个学生所上交的程序的大小(所占字节数),通过点击详细信息即可查看,方便快捷。只要每个学生的实验程序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那么他们所上交的实验程序的大小应该是不同的。如果发现有实验程序大小相同的文件,那么老师可以双击文件夹进入文件,检查具体内容。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学生互相抄袭程序的问题。
4 结束语
本文提出将多元考核方法和普洛夫斯特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评价考核,这样既能展示出学生真实的编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又能提高了学生的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体现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公平公正性。对学生的后续表现进行了跟踪。通过对辅导这两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多位老师进行调查,他们普遍认为,学生的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有所增强,学习和工作习惯良好,学生专业兴趣明确,综合技能有显著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较往届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余颖, 李晓昀.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6(9):147-148,156.
[2] 李楠. 程序语言设计类课程考核方案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6):264.
[3] 徐利谋, 蒋建平. 多元化考核方式在Java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23):8-10.
[4] 邝砾, 于美琪, 冯文韬,等. 基于层次考核的计算机类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Java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计算机教育, 2017(1):62-66.
[5] 郭小清, 谢忠红. 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实验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探讨[J].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6(1):11-12.
[6] 苏小红, 赵玲玲, 王甜甜,等. 以机试为主、分阶段多重累加式的C 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体系[J]. 计算机教育, 2014(3):36-4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