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周其仁
人民币的流通有两种通道。一是借给财政,财政给官员发工资、上项目、上基建,政府收到税之后再还银行,如果借得多还得少是透支,会导致通货膨胀。二是央行把货币借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贷给各行各业,赚到钱之后再还给人民银行。如果借多还少,或者是借少还多,都会发生不平衡。
这套体制完全靠审慎的原则,但也发生过问题。对第一条通道,因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两次较高的通货膨胀(1988年达19%,1993年高达24%),1994年人大通过的《人民银行法》,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定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对第二条通道,现在法定准备金率较高,商業银行吸收的存款中很大一部分要放在央行,也就是说央行不可能有更多钱贷给商业银行。
在这两个通道都锁死的情况下,我国的广义货币( M2)却非常高。截至7月底,我国M2余额达177.62万亿元,是80多万亿元GDP的200%以上。
如此高的广义货币从哪里来?这和改革开放的成就有关,改革开放后,大量商品出口,美国的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我国的顺差越来越大。贸易顺差带来的最大的麻烦是,当货币进入市场,并不是让所有物价同比上涨。货币进入市场的时候是有黏性的,哪一个地方供应有瓶颈,哪一个地方物价就会涨,就像钱塘江的海潮,海水本来很平静,进入钱塘江却会掀起这么高的风浪,因为口收窄了。
哪一个市场、哪一个商品、哪一个领域区域有供给的瓶颈,有供给的障碍,有进入市场的摩擦,多多少少都会兴风作浪。连续的价格上涨会让人们觉得不管价格多离谱,买了后会变得更贵。于是价格完全背离了常识,离开了物品带来的效用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人的预期非常脆弱,都相信有那个价,问题是谁也没有保证过会实现。说房价一定会涨,到目前为止是这样,但是谁也不能保证明年后年还是这样。等到真的价格跌的时候找谁?物价可能起、可能落,但是在一个时期内所有人都相信价格不会掉,如果不赶上这班车,家庭资产负债表就没有机会翻身了。这是金融风险的根源。
过量的货币进入经济实体,最大的危险不是物价同比全上涨,而是它改变相对价格,然后改变人们的投资消费决定,形成了高杠杆的运动。而这些活动藏在商品的双重性中,除非你回到自生产自使用状态,不进行交换活动。只要有市场,就内生着实虚相兼相融的过程。
所以,管住货币是治本之策,增加不当管制会火上浇油,会人为造成一些地方限制了供应量。在这种形势面前要有正确的思维。货币要逐步地管紧,要回到审慎金融、审慎货币的框架,不能仅靠货币政策,也要从货币制度的层面解决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