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程红
摘要:该文结合学校实际,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平台+多岗位”的课程体系,创新和完善“实训室+工作室”的专业教学环境,实施“理论+实操”结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采用“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六共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团队对外技术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专业建设;培养模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3-0028-02
我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自1996年设立以来,一直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随着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急骤上升。近两年,我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平台+多岗位”的课程体系,创新和完善“实训室+工作室”的专业教学环境,实施“理论+实操”结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采用“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六共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提升教学团队对外技术服务能力。总体的专业建设思路如图1。
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一平台+多岗位”的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学生“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技工院校学生的特点即职业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确定以“网络应用”核心能力为主线,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与公司开展深层次合作,共同探讨建立特色鲜明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基于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岗位职业特点,按照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从初学考到有能力者,从简单到复杂,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成长过程,渐进地培养学生“建网、管网、用网”等职业能力。
2创新和完善“实训室+工作室”的专业教学环境
专业的实训室、足够的实训设备、优质的教学环境是建设好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出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证。专业的教学环境,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各功能实训室的作用,实现与外界行业发展的无缝对接。网络实训室可以按照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分为信息网络布线室、网络设备调试室、网络安全室和一般的仅包含有普通电脑的基础实训室,将多媒体设备融入上述各个功能的实训室。配备适当数量的多媒体教室。在实训室的建设中,让学生参与进来,既可以有效提升就业能力,同时也能促进网络实训基地的进一步发展。
在实训室内部,利用一角做配套工作室,工作室的主要功能是模拟企业环境,将管理与运营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网络管理岗位技能。教师可以在各工作室中承担由企业真实项目转化的案例以及以竞赛为驱动的项目教学。
具体来说,“实训室+工作室”的教学环境,是依托校内各网络实训室来完成由企业真实项目转化的简单的封闭式任务;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完成来提高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能力。
3打造“三类人”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我校目前推行“三类人”的师资培养模式。即每个专业配备1名专业带头人、2名课程带头人、多名教学能手。一个好的专业建设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高理论水平和强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要充分调动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团队作用,了解行业发展最新動向,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专业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师资技术能力、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科研能力,完善专业实训场地建设,提高实训场地适用性和实用性。课程带头人要结合专业建设,确定课程的改革方向,完成课程的建设方案修订与实施。组织团队申报教科研课题,指导和培养团队教师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团队教师的执教能力、教研能力。教学能手要在认真教书育人的同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切实提高本学科课程的学生培养质量,保持教学水平的领先地位,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上进心,起模范带头作用,参与微课制作,推动本学科课程在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上的进步。
在“三类人”的师资队伍基础上,并行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专业老师利用寒暑假去企业实践,增加实战方面的经验,同时将在企业工作多年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实战经验的知名专家引进课堂。共同打造一批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教学团队,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4采用“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一平台+多岗位”的课程体系,其教学效果的评定采取“阶段性考核+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项目的难易程度,采取“强手帮弱手”的方法。对于个别“不听话”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帮助与关心,对于不听劝的学生要和班主任、家长合力一起,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与沟通。在课堂结束之际,对整个学期课堂教学的达成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我校采取的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定的基础。
5建设“六共同”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依托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企业、学校,校企联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通过“六共同”——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共同开展考核评价、共同开展网络管理项目、共同落实相关制度等方式来达到校企合作的真正实施。
目前我校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已与广州联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厚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学校依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培养目标和要求,双方共同探讨来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明确办学模式、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校企共同分析符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定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人才培养层次,提取对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为依据设置课程,使课程体现就业导向和职业特征。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师资队伍,对学生授课,带领学生做项目。学生在企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参观学习,并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以了解本专业的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也为学生的创业和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6结束语
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重大转型期,在“互联网+”时代,对技工院校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建设,应多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多分析当下及未来的职业岗位,然后基于工作岗位,确定专业建设方向,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适时动态调整专业建设方向,培养出顺应时代发展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