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大数据环境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04

黄玲++胡令

摘要:现代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学习工作都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经对现代人们的日常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市场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相适应,导致出现了企业所需要的优秀毕业生人才缺失,毕业生所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这就是说在大学期间,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没有完全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大学生毕业后根本与市场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所学知识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研究。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各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下面就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协同创新性研究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软件工程;协同发展;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0-0001-02

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深化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提高软件工程教学质量必经之路。从协同创新视角而言,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是一个协同体系。在实践操作层面,软件工程专业体系的每一个内容模块都会影响软件工程专业大课程体系的建设成效。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每个内容模块可以构建相应的创新平台,通过各内容模块的创新与发展,能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软件工程专业的大课程体系建设。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年度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在就职业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差,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与理论脱节,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脱节等方面,大部分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使得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能迅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和应用,还会具有较强实践操作动手能力。学生学会软件的设计方法、学会软件的开发方法以及学会软件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方法[1]。除此之外,学生还会学会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壮大软件工程师的队伍,还可以在相关的信息产业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为我国软件产业持续、健康、高速的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2 协同创新体现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的两大模块

大学校园为现在的科技社会输送了许多的人才。一个学校的创新能力是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学校里开展协同创新的专业课程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实训教学、实训室建设等一系列协同教学模式,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开发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2]。

2.1 软件专业课程体系教学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需要了解课程设置问题。课程的设置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设置,分别为职业技能结构、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3个维度。这三个维度是围绕遵循软件工程规范和研究职业技能结构的课程建设思想以及构建以核心技能为主题的3个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技能课程等。开展职业技能是为了让学生多多了解验证性实验课程、熟悉综合性实验项目、掌握课程设计。在上完理论课之后,验证性实验课程的开展会让学生加深理论课所学到知识的理解过程。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是为了让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课知识,根据实验研究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课程设计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课程设计的开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3]。

教师的课程教学要注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如课程设计答辩、课程设计成果验收、课程案例分析等方法。改革传统的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共同探讨知识。最终,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提高,,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得到改善,实践创新能力也会得到了提高。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也可在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上去完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而去探索软件工程专业协同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验教学、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训练、协同培养等方面来开展软件工程专业多维实践教学模式。其中,课程实验包括了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三个方面。实训平台建设包括了建设软件开发实训室、软件研发中心、校外实训基地。创新能力训练包括了开展各类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4]。

2.2 软件更新管理,建设实训基地

开展实践教学,软件要更新,实训基地要建设。目的都是为学生搭建实践动手能力的操作平台、为学生创建发挥创造能力的锻炼平台。作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首先要攻克程序关。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多多编程上机实现。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中之重便是要求软件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提高动手实践编程能力。编程是将所学的抽象专业知识具体化。因则,学院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努力搭建好实训平台,多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合作来搭建实训的基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发挥自身的潜力和特长。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来共同来树立协同创新观念,规范软件工程专业的管理制度,整合资源,优化资源,建设学院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和课程的评价机制,以构建利益共享机制[5]。

3 协同创新在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应用型本科大学,更加应该注重协同创新型人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课程建设协同创新指的是六个方面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教师与教师协同、教师与学生协同、学生与学生协同、课程与课程协同、课程与实践协同、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协同"等。这些机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更有助于提升教学质[6]。

3.1 推崇校园文化,实施协同创新训练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学校的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建设中明确规定学生需要加强创新能力训练。与此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活动。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也可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7]。

3.2 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协同创新计划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来校参与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共建校企合作机制,搭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应用实训创新平台,协同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则是要求学校要与企业共同来制订计划,共同来建立相关软件专业的实训室与开发平台,成立研究开发机构与部门,共同来为社会培养可塑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和学校达成共识,深度开展人才交流与技术交流,充分利用工作环境和培训平台来为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创造条件,形成协同局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来为学生授课,讲解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中所遇到的问题,如软件开发的案例、软件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讲授案例的同时还可以模拟企业是如何来解决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8]。

学校也要全面性了解并且掌握目前市场上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现状,据此来安排专业课程,按需培养学生,为企事业单位输送软件的开发人才,为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微薄力量。最终,企业和学校就会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双赢局面。通过学校的培养,企业的参与,学生大学的学业完成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后也不再迷茫[9]。

4 总结

协同创新有助于软件工程的课程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起着核心作用。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却也忽视课程群的建设以及师资的培养。课程群嵌在课程和课程体系之间,它有易于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以及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课程体系与课程群建设,知识体系会更加合理,人才培养体系会更加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纵向性、广泛性以及连续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竞争力也会得到增强。而教师,是推进现代教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未来教育的发展希望。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当前每个学校刻不容缓的关键问题。

计算机专业的进步,离不开高水平和高素质的人才。要想使得计算机能够发挥关键性作用,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帮助,那么开发更多更好更加适应性的软件是当务之急。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逐步更新,因为软件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要想长远发展,高品质的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用户与人们的需求是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而如何开发高品质的软件,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保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一直存在的重大课题,要想攻克难关,这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杨九民,郭晓梅,严莉.MOOC对我国高校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3(12).

[2] 涂振洲,顾新.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9).

[3] 刘丹,闫长乐.协同创新网络结构与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12).

[4]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2).

[5] 张志新,何爱霞.我国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与发展趋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

[6] 陆国栋,周金其,金娟琴,留岚兰.从“制器”到“成人”的系列核心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

[7] 冯瑞.世界名校开放课热潮对中国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8]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

[9] 路秋丽,孙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