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用户体验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

时间:2024-05-04

游真旭++戴亚盛++荣厚超++乐光学++邹建龙

摘要: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如今社会提倡的智慧旅游成为一个新时代的主题。以合理的交互设计,使智慧旅游系统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实现智慧出行为目的,探究基于用户体验的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与实用价值。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性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架构已成为高效旅游信息化服务的关键技术之一。

关键词:智慧旅游;交互设计;用户体验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7-0272-02

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于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系统,其实需要重点考虑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体验,促进用户和系统互动,进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伴随网络媒体的发展,服务型系统的设计层面重心自然应由可用性转移为易用性。首先需要全面把控用户需求并进行需求分析,站在用户的角度分析系统应用,即用户希望通过如何简单的操作方式获得全面信息,分享可用信息,应用及时信息。其次就要以用户体验为基础,利用交互设计手段,创造出个性化、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系统。交互设计的实质意义就在于把系统的可用性与易用性完美结合,在系统与用户之间建造良好的沟通桥梁,使用户可以从系统的操作使用中增加乐趣、轻松感、舒适感[1]。

1 用户体验对提升系统吸引力的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研究表明,一个网站在2.5秒内如果不能让浏览者明白网站传递的信息,吸引用户,那么用户就会流失,进而互动展示、精彩内容、信息传递等都将无法实现。目前国内各类旅游服务平台多以图片类展示、文字类展示、图文混合展示为主,但其设计依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在旅游服务信息整合方面,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源整合深度不够等瑕疵。时至今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用户在浏览系统时的体验需求的提升。那么如今的系统想要抓住用户,就必须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2],这样才可使用户增加亲切感与舒适感,同时用户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快速、高效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用户体验由四个方面形成:1)使用中的用户感受;2)使用后的用户感受;3)使用中的界面表现;4)使用后的效果。从各个层面上看,系统基本可以带给用户三种体验层级:有用、可用、易用。对于建设智慧旅游服务系统而言,中心更应是使用户产生“易用”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提升:

1.1 视觉是感官体验第一要素

用户在浏览网页时,第一感受必然是由整个界面的整体布局以及色彩搭配来决定的。当然,这其中包括了文字信息与图片信息。由于文字信息的被接受程度有限,我们需要将文字信息设计得易于被用户识别。合理地设计文字内容、文字大小、文字类型等,以便文字可以美观化地、实用化地融入网页中。并且对于文字更重要的是信息内容足够丰富、更新及时。特别对于一个旅游系统而言,绝不可忽视的是网页中的图片信息。图片展示具有很强的可控性,能够迅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因此适当地、合理地应用图片,以此提升网站信息的传递能力和网站吸引力尤为重要。用于传达主要内容的图片信息,应该以更加醒目的形式出现。

设计系统的整体布局应该尽可能地做到清晰明了,使用户一眼就能明白区域的划分对应的不同功能,使用户易于找到希望浏览的部分,达到易用的用户体验。

1.2 流畅的业务逻辑提升使用体验

交互过程是用户同鼠标、键盘进行输入操作,系统对用户操作进行反应、反馈。当用户第一次点击进入系统时,都会尝试使用每个业务功能,整体感受系统服务效果。一般首先了解系统的导航,因为用户进入系统的目的无非是想要获得其想要得到的信息。若是用户在点击了不同的标题后,无法找到其想要的内容,这将使用户体验度大打折扣。所以分类标题与内容页是否有效对应,这些对应之间的层级关系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浏览体验和完成搜索目的的效率。想要提高这方面的用户体验度,就必须拥有明晰的流程框架,使用户在点击各个标题时距其初始目标越来越接近。一个流畅的业务逻辑所能达到的优质效果应该是,用户可以自主找到其想要的。在用户心理目标出现的时候,快速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给用户,而不是将所有的信息交于用户选择。通过丰富系统功能,使用户进入系统后能获得想要的信息,使其进入系统的初始目标与离开系统时得到的信息一一对应,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其他的相关信息,能增加用户在该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也将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

1.3 极简操作快速搜索目标的使用效果

从大部分用户角度来看,用户体验的结果希望是操作简单化,即用户在浏览界面是就知道操作什么、如何操作。因此需遵循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操作极简易学,打破过多繁杂的使用限制。在整个系统操控和功能的实现当中,最大限度使用户能够清晰了解系统的运行过程,从而使用户的心理期待和最终的反馈结果不至于存在巨大落差。这样做的优点是一方面使系统功能可被用户正确地理解和控制,另一方面更加增进用户对系统的轻松感与信任度。考虑到为避免用户的错误操作,提高交互行为的易学性,应该加强UI界面设计的人性化处理,为用户创造安全可靠的服务平台。

2 蜗游网智慧旅游系统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

蜗游网智慧旅游系统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地使用户对本系统产生易用、乐用和高效应用的效果,得以成就全新的智慧旅游服务交互平台。旅游服务平台交互设计所必须围绕的宗旨是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终端、自助旅游等元素汇聚,将旅游信息资源和地理资源得到开发和整合[3],并经过个性分析推送给用户。

系统运用省市行政区划图作为景区快捷导航,实现人性化感知与操作;集成热门景区推荐、景区民俗节庆推荐、景区感知引导、景区最佳旅游时节、景区气象环境信息实时提醒服务模块,意在深度挖掘旅游大数据信息为旅客提供智能全新的旅游信息服务;融合百度热力图实现景区人流量动态感知,为景区旅客疏导、人流安全、旅游计划提供服务;运用景区三维地图实现景区街景模块,为游客提供在线体验服务;开发个人中心,让游客与网络实时分享与互动,让游程安排进入触摸时代[4]。系统交互设计如图1:

2.1 景区智慧感知索引

以人性化服务体验为初衷,采用以鼠标点击为主要操作方式的极简设计理念,以行政区划图和景区索引作为景区快捷导航,为用户提供方便人性化的悬浮提醒与点击查询操作体验。使用地图导览,可以使用户随心选择省、市或者地区来寻找旅游景点,从侧面引导用户通过点击来发现美景,这样为那些苦于寻找目的地的用户提供了新型的推荐景点的方式。地图导览的方式可以直观得反映景点的远近,方便用户进行选择。在系统的全国页面、省级页面、市级页面这三个层级中均使用地图的方式进行导览,层层递进,任意选择具体景点。当鼠标悬浮于省、市地域时,系统以跟随鼠标的浮窗形式显示当地知名旅游景区信息。

景区感知索引以鼠标点击为主要操作方式,结合省市区行政区划图,通过逐步感知索引旅行者可方便查阅各景区的地理分布信息和景区旅游信息。

2.2 景区实时人流热力图

在携程旅行网发布的《2014年旅游者调查报告》中,可发现影响出游意愿这一项调查中,“旅游安全问题”在“是否有足够的假期和时间”、“经济因素”及“旅游市场秩序和质量”这四项之中仅仅排在第三位。虽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错峰游,但是对于一些非常热门的旅游景点来说,时常都是人满为患的。系统在导览页面及各个景点页面均设有实时人流热力图,使用户可以随时直观地了解景区在不同时段的人流量的差别,在安排行程时作为参考,规避安全风险。

基于百度地图JAVASCRIPT API,通过解析景区位置信息绑定该景区的人流量热力图,为旅行者提供景区人流量实时动态信息,方便游客安排出行计划。

2.3 景区三维地图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方便用户在浏览具体景点时可以感受实地的状况,在景点页面中设置了全景动态三维地图,改变传统操作上只能欣赏静态图片的不足,更加符合用户对虚拟预体验多样性的要求,达到旅游信息“一站式”获取的良好的用户体验。

基于腾讯地图JAVASCRIPT API,通过解析景区街景方位信息绑定该腾讯街景地图始发观察点,为旅行者提供景区的虚拟预体验服务,为游客进一步感知景区,了解景区,体验一次想走就走的旅行。

2.4 个性化信息推送

系统在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用户的就业、爱好特征信息挖掘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行为消费分析,采用智能的信息采集算法,把用户反复检索查询的信息采集到本地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实现智能的信息推送技术,包括检索条件的自动生成以及信息的评估排序和删除算法[5]。智能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目标是完成由信息至人的服务目标,能够使用户摆脱过去获取杂乱无用的信息的困扰。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有效性与高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与人性化。

3 结束语

在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的态势下,设计与实现基于用户体验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则是必然要求。但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在系统功能架构的安排上力求达到没有交互负担的使用感,尽量使各个功能之间衔接紧密、逻辑合理,也要在系统核心功能之外添加完善的子功能,以满足用户对于出行的一站式服务需求。无论是系统操作还是信息资源整合,都要以游客切身需求为中心,确保系统交互结构、交互流程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作用,创造实用性强的旅游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黄涛. 交互设计漫谈[J]. 城市建设理论, 2013(22).

[2] 刘增, 陈炳发. 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站可用性设计和评估[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9(5).

[3] 王睿峰. 智慧旅游解决方案[J]. 物联网技术, 2013(10): 76-78.

[4] 戴亚盛, 游真旭. 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研发与实现[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11(16): 58-62

[5] 陈津. 个性化信息推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南京: 东南大学, 20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